浅谈小学生起步作文的教学
2014-09-02林建成
林建成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福建 南靖 363604)
浅谈小学生起步作文的教学
林建成
(福建省南靖县和溪中心小学,福建 南靖 363604)
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始“习作”的起步年级。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奠定写作基础至关重要。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从模仿入手,让学生有规可循;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广博阅读,增加阅读量,并善于积累;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做生活的有心人。
起步作文;教学方法;小学作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设定的“写作”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而三年级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始“习作”的起步年级。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奠定写作基础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做好起步作文的教学?这里试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满怀信心地学习时,他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让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弥补智力的不足,持久的兴趣更能激发人的发明创造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倘若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而教师硬逼着去写,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对起步作文的教学当务之急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写作能力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因此,激发写作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也不是无中生有的把戏,而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同吃饭、说话、做工一样,是生活中缺少不可的事情”。②由浅入深,遵循教学规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切忌人拔高,以致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如具体地可以从写话入手,从片断作文入手,从创设情境入手,等等。③重视写作评价,鼓励为主。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被人理解、承认的愿望,尤其是小学生,这种愿望更为强烈,也更易于在成功的尝试中接受他人的教导。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句或三五个好词。
二、模仿入手,让学生有规可循
学书法要临帖,学绘画要临摹,学演戏要模拟,同样,写作离不开模仿。模仿不等于抄袭,而是学习与借鉴。许多名家学习写作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如冰心就曾经说过:“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的好句子。”而巴金少年时期就诵读了《古文观止》,他说,从中可以学会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对于刚开始作文的小学生来说,如何作文可谓是一张白纸。这就更需要从模仿入手,通过实例让学生含英咀华,深悟道理,逐步掌握技法,提高作文质量。
入选教材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作为教师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提示,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名家作品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精彩片断和遣词造句等进行适当的模仿。如《珍珠鸟》、《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也可以指定某一个同学作模特,让其他同学来描写他的外貌,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当然,模仿不等于抄袭,其最终目的在于创新。所谓“熟能生巧”,就是在“适当模仿”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激发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力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条件和重要内容。而对于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学生来说,他的作文必定思路开阔、构思精巧和富有创造精神。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之成为中年级学生表象来源的渠道之一。为此,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运用语言和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生动的想象,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四、广博阅读与积累,厚积薄发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小学生年纪小,接触社会少,生活阅历浅,直接来自生活的素材毕竟有限,这样课外阅读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如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定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阅读过程中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一旦作文,就可以应付自如,下笔如注,摆脱过去作文“临渴而掘井”的局面。
教材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应当指导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提倡多读多背,让课文中的经典尽可能地印在学生的脑海。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教材单元后均列出许多需要掌握的词语,“语文园地”还有精美的词句,都要求学生掌握。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和成语接龙等趣味横生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如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
五、引导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法国雕像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确实如此,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对灵敏的耳朵,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指导,许多人对周围的事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以至写文章时,脑子里空空荡荡,只能胡编乱造。这就好像一个人走在路上,跟你打过照面的人成千上万,可是这匆匆来往的路人你一个也没注意,走过去了,也就忘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其实,只要稍微梳理一下小学语文教材,就会发现其“习作”的安排大多与观察能力的培养相关,如三年级的16次“习作”训练有9次需要学生直接进行观察,其中第五册5次:玩游戏、观察日记、写景物、自我介绍、走进市场等;第六册4次:写一种花、动物小档案、环保行动、一个发现等,可见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对于起步作文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G623.24
A
1674-9324(2014)21-0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