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探索
2014-09-02李进民
李进民
(河北省行唐县上方乡中心学区,河北 行唐 050600)
对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探索
李进民
(河北省行唐县上方乡中心学区,河北 行唐 050600)
我认为要搞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使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三,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爱心对待学生,增加师生情感的投入。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学习。最后,打破传统教学法,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法。
学习观;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谐愉快
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初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一项共识。但是,多年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不少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做了大量的有意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其中有很多数学教学方法很值得我们予以借鉴和推广。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也要敢于突破传统数学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积累和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多年来,我对此不断潜心研究,积累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我认为要搞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使我们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一般来说,初中阶段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为书本知识,而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所知不多,因而导致不少学生认为课堂上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他们充分认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这一点上,我们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了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是我们生活离不开的。课余时间,我们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给他们讲和我们自身的生活密切有关的数学应用题,让学生从中认识到数学学科所学知识原来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活中,和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密切相关,而并不是他们以及家长原来所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一无所用。从而使学生转变思想观念,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进而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所谓“数学能力”,实际上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是我们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几种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要学会听课,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巧,使学生会听课;“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正确的解释,能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容易被他人所理解。“读”,也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外资料,既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又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写的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未来。“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能力的“自由想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及“想”等能力的条件和氛围,并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规律及方法。
三、明确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标,就是确定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教学任务。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对数学教学目标有个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这个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验和评价自己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以爱心对待学生,增加师生情感的投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拥有一份爱心,要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对待学生,感化学生、教化他们,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他们的“朋友和伙伴”。
2.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大多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一般情况下,学生是感到索然无味,这些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事先一定要尽量将书本知识加以研究,积极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把那些死板枯燥的书本知识演变为生动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四、打破传统教学法,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法
长期以来,“教师教,学生学”是我们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观。我们应该把教师的作用从“教”提高到“导”的位置上来。这里的“导”就是引导,也就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死板地“教”学生,而是要巧妙地逐渐引导学生,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尽可能让学生自觉地去“发现、归纳和总结”数学知识,也就是,我们教师不要一成不变地将“教授法”放在我们课堂教学的首位,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自主探究法等。
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并时刻注重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并加以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障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在培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基础上,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要充分抓好融和、激趣、主动、发展这四个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同时,还要不断日积月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课感”,在教师的引导下,缩短学生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精简发现的途径和避免迷路,使他们在岔道中能够独立选择,就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学习,向未知世界挑战。
G632.0
A
1674-9324(2014)21-0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