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2014-09-02严永红
严永红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泰兴 225400)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严永红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江苏 泰兴 225400)
在教师行动研究被提出来之后,研究人员就开展了有关本教制度的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执教管理的自由有了稳固的制度做保障。在这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在逐步完善现有的校本教研制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当意识到现有理论的片面性,从基础形态、运作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有关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
前瞻;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回顾
一、我国关于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
1.完善现有校本教研制度。一般来说,我国的校本教研制度有其独特的类型。一般被分成反思、互助、理论引导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关系。分类方法不同,也可以分成培训、交流、合作、资源管理等不同部分。同理,由于制度的分类理解形式不同,还有学习交流、调度组织制、教研服务、激励制度等不同形式[1]。总的来说,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个人理解不同,分成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因此具有较大的变化性,很难开展系统性的总结,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难度。
2.确保校长能够充分掌握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进程。校长在校本制度建设当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决定了整个改革的方向。校长在整个制度改革当中扮演的角色是不确定的。有的研究人员认为,教师在执行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校长就应当成为这些问题的预警者,在教师出现问题之后能主动为其解决困难,在这种观念当中,校长的服务性质较重。而在其他研究人员的观念当中,校长应当决定整个校本研究制度发展的方向,确保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种观念当中,校长的指挥性质较重。而有关高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自己情况的不同而灵活改变校长所扮演的角色,确保其能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人认为,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的组织者、保障者、引领者、激励者”。有人认为,校长“必须了解教研、参与教研、指导教研、保证教研”等。校长的角色及其对校本教研的态度和行为对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性质和特点究竟是什么,迄今尚不明确。
3.使校本教研制度更具效率。在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当中,思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越来越多纪实研究的出现,现有的校本教研制度越来越无法跟上发展的步伐。曾艳、李晓斌两位学者曾经开展了有关小学教师教学方式的研,在对比了该小学的校本研究制度以后,得到了相关结论。而上海市静安区的研究人员扎根于本地区,开展了整个静安区范围内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研究对象为十所幼儿园,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下发了调查内容,回收之后供研究人员总结相关解决方法与对策。这项调查研究活动为我国其他地区的教学提供了经验,是我国校本制度建设当中十分显眼的一段历史。
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究的发展方向
1.如何加强校本教研基本理论的建设,校本教研基本理论的建设有赖于基层单位的配合。并且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三点还是教育、行动以及培训。这三者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并且相互之间也行成了制约。校本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也有一定的区别[2]。一般来说,校本教研要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往往要与现有的教学制度相结合,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校本教学研究方向的选择也是重点之一,是以新课程为主还是传统的教学为主,是以地方学校的发展为主还是以整体教育形式的发展为主,都是需要有关各方思考的问题。而身处在校本教学中心的教师,应当准确了解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甚至有的教育理论研究人员也没能准确定位上述几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此我国急需要一套完善的校本教学理论作为保障。
2.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完善我国研究。在借鉴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在西方国家,有关校本建设的相关研究应经开始了几十年,而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早于我国,因此经验自然比我国要丰富,能为我国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在借鉴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我国独特的教育方式,进而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确保学校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取得主动权。在实际操作当中应当保证完全透明,最好是有可靠的舆论监督,参考国外的经验时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保证一定的灵活性。校本教研的例子很多,但是相关学校应当确保选择自己相符合的经验,进而学习到利用价值高的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加入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仅要学习到要点,还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而不仅仅是将好的经验直接搬过来。
3.如何让现有的研究物尽其用。所有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的,在当前形势下,有关各方对校本教研进行了有力宣传,但是下级部门并没有严格执行宣传所要求的内容,因此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结果的产生不能归咎于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相关研究没有反思。因此,有必要开展基础研究,进而确保更高层次研究顺利进行。所以,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收到效果。总而言之,研究应当不断开展反思,并且反思的范围应当适当扩大[3]。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应当不断加强有关基础研究的进程,才能确保反思到位,进而衍生出完善的改革方案,才能更加高效地开展校本改革研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教育。
三、总结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到当前阶段,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仅有老旧的教育体系,高度紧张的学业使学生也没有多余精力参与到校本建设的过程当中。但是我们相信,经过各个部门的合作,各级执行好各自需要执行的工作,加上社会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舆论的监督,就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我国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够蒸蒸日上。
[1]贾烨萍,司筱.新课改下创新校本教研制度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下旬),2012,09(8):25.
[2]李学增.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2):74-75.
[3]郭承金.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切实推进教师专业成长[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2,(6):51-52.
G637
A
1674-9324(2014)21-0137-02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tzjks2011275)“校本教研活动与机制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