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年级十分钟写字教学的随堂化
2014-09-02潘银凤
潘银凤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写字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那么,在高年级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安排十分钟的写字时间?小语会名誉理事长崔峦老师在对《落实新课标变“四个不足”为“四个加强”》的解读中,对每节课十分钟的写字教学作了指导。我认为,这十分钟的随堂写字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集中练写,设计一些扎扎实实的随堂练字训练。如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一课,最后一个环节的十分钟就是集中练字。他不仅认真地逐字指导方格中要求书写的字,还指导学生用钢笔描摹、临帖书写。于老师这节课的练字训练很好地诠释了课标对写字教学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我遵循识字、写字的规律,尝试将写字和阅读结合起来,把写字教学分散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写字教学随堂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导入课题,识字、写字
如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钱学森》一课时,导入课题后,我随即出示自编的几句带生字的诗句:
前额宽大智慧深,赴美师从冯卡门。生活富裕不忘本,归国心切情诚恳。研制导弹贡献多,航天事业奠基人。
首先,我让学生三读诗句:一读识字音(红色字体),记字形;二读想内容;三读想人物评价。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初步掌握课文生字的基本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并让学生找出这些生字中容易写错的笔画,如“裕”字的偏旁是“撇点”,不是“点”;“贡”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等,最后进行描红。这一环节不仅将阅读、识字、写字紧密结合起来,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写字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写字方法。高年级老师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预习,教师可以把写字融入预习的环节,让写字教学更扎实一些。
检查预习时,教师可以对难写的或有代表性的字词进行重点指导,让学生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要领,做到规范。如《钱学森》一课,我在检查预习环节时,先听写课文的词语,所选的词语要抓住生字书写的难点,如“额头、富裕、贡献、诚恳、赴美”这几个词,让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听写完后,师生共同评议:(1)正确性。如“额头”的“额”字的笔画中两个“捺”变成“点”了吗?“贡”字最后一笔也是“点”,你写对了吗?(2)美观。抽取两个学生的听写纸,在投影仪上展示,并结合黑板上学生的书写进行指导并示范,让学生注意观察,熟练地掌握笔画的位置和形状。如课文的几个生字中都含有“撇”的笔画,我先让学生观察几个字中“撇”的不同形态,然后引导学生书写。在行笔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放松,握笔的力度逐渐减少并且缓慢行进。再如“额、裕”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学生的脑中往往缺乏字的形象,这就造成左右结构的字写出来像两个字,所以我让学生先观察字的整体结构,脑中有了字的形象后再写,这样写出来的字的外形才美观。学生互相评价,找出写得好的字,在字的右下角画个星,奖励自己;写得不太美观的,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再书写几次。
学生预习后,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预习的形式可以多样,没必要逐一指导,应重点检查学生易写错的生字,可以是一类字,可以是课文中常用的二类字,还可以是容易写错的形近字,让学生把自己写错的字记录在改错本上。
三、课中练笔,着重练字
高年级学生在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问题或者心得体会要写出来,这就需要学生在书上的空白处写批注、摘录。它是一种书写技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取知识点,这很符合高年级的写字要求。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需要做批注、摘录的地方很多,教师要通过示范告诉学生怎样在书中的空白处做批注,并把自己书上做的批注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照样子做批注和摘录。学生看到了老师书中的批注和摘录,就知道如何在自己的语文书上书写批注,如何在窄小的空白处安排批注,如何标划箭头,如何利用便利贴写批注等。这样,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高年级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记录、书写习惯。
高年级阅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常常会有课外拓展训练,我常常在这个环节中安排小练笔,让学生进行写字训练,如续写《爱之链》,写《牛郎织女》的后传,改写《示儿》等。我觉得这是练笔的好机会。教师在关注书写内容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字写端正、美观,注意行款整齐、标点正确。在书写时,教师要相机指导,让学生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总之,高年级十分钟写字的随堂化,既能使教师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又保证了学生的写字时间,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水平,还能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