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作文 张扬学生个性

2014-09-02龚金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段语文课程习作

龚金花

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出现了一些值得老师深思的问题:一说到作文,很多学生反映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作文教学偏离了课标?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过高的立意使习作性质发生改变

习作要求学生表达真实的情感。捡到硬币、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小事屡见不鲜,而捉小偷等大事极少发生,但学生的作文中就存在这样一些不切实际的大事,甚至出现了为了降温,把自己关在冰箱里的离奇的事情。而这些离奇的事情描写非常生动,情节跌宕起伏,教师大加赞赏。对那些平铺直叙的小事,教师则让学生改之又改。长此以往,学生就学着东剽一点,西窃一些,编造身边的助人为乐等故事情节,以求得到一个过得去的作文分数。

2.枯燥的生活使习作素材过于狭窄

不可否认,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生计,很多父母不得不在外打拼,这就造成了孩子的生活过于单调,活动范围非常狭窄,特别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印象中的趣事少之又少,只能从别人身上或书上寻找。在一次习作中,有一位老师让学生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风景名胜,一些学生就把北京的故宫、安徽的黄山、广西的桂林山水都搬了出来。

3.教师的评价让习作引导适得其反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随意,对作文不满意,就盲目地打上“差”。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找出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在不扼杀学生天性的情况下作适当的引导和修改。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1.培养写作兴趣,发展个性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的习作也是如此。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培养。

(1)开阔视野,引入“活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思想。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是教育的源泉,也是写作的源泉。任何一位成名的大家,它的文章素材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影子。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认识、了解并体验生活,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

(2)多种方法,由扶到放

阅读美文,加以借鉴。经典美文脍炙人口,能带给学生别样的感受。不仅如此,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但是,阅读可不是盲目地浏览,读什么、怎样读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在读的同时感悟语言文字的“妙”“情”“美”“奇”。

从说到写,降低难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四个关键字中,“说”是最基本的,“说”的本领提高了,“听、读、写”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指导一篇习作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口头说一说,说到八九不离十了,再让学生写一写,这样由扶到放,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比如,在教学《桂花树》这篇作文时,我出示了作文提纲:描写桂花树的全貌(花朵的大小、颜色、样子,树的姿态等);重点描写花的香味;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根据提纲进行观察、描述,通过自由练说、同桌讨论等形式获得了作文素材。

2.培养批改能力,提高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自改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讲清意义,凸显细节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文章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文从字顺,才能凸显精彩的细节,才会生动感人。

(2)讲究方法,掌握要领

老舍先生说过:“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这句话道出了朗读对写作的重要性。所以,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字斟句酌,做到在读中调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

(3)分步训练,循序渐进

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并贯穿于小学整个阶段。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修改作文的要求,各年段作文训练应该有所侧重:第一学段侧重于句子的完整性、连贯性的训练;第二学段侧重于将句子写具体的训练;第三学段侧重于篇章的结构、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的训练。

作文教学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用心感悟生活,用笔记录生活。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学段语文课程习作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