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名片好香甜
2014-09-02
早就听闻河北栾城的草莓好,近日,记者有幸到栾城去实地考察了一番。
怀着一份好奇与欣喜之情,记者来到了栾城县柳林屯乡范台村,采访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栾城县东方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檀增顺。
有了合作社,发展上台阶
檀增顺他中等个子,50岁上下,古铜色的脸上被岁月刻下了一道道皱纹,地道的北方汉子形象。他向我们介绍了范台村的草莓发展情况。据了解,范台村共有545户,种植草莓的有200户。全村经济作物种植3000亩,其中草莓的种植面积占到了一半,其他作物有核桃(500亩),草皮(250亩),葡萄(90亩)。由此可见,草莓对于当地来说可谓是支柱产业。2005年,全县第一个草莓协会在范台村成立,范台村由此成为当地最早发展草莓产业的村子。当时正在石家庄当包工头的檀增顺由于在当地威信高,被村里请回来当理事长。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2008年8月,村里成立了草莓合作社。
“村民信得过俺,是俺的荣幸。村里需要俺,俺一定回来,做好村民致富的带头人。”朴实的檀增顺用最平凡的话语道出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实实在在为人民谋福祉的心声。
“有了合作社,就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檀增顺告诉我们,合作社能弥补农户个体力量弱小的缺陷。虽然檀增顺上学时间不长,可他肚子里的墨水可真不少,几句话就画龙点睛,道出了合作社对于当地发展的意义所在。
随着交谈的深入,檀增顺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谈了起来。“有了合作社,很多事就方便好办了。”首先,由于草莓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栽植,否则容易得病,合作社统一从东北、保定、南京、宁波等地育苗、管理,从而从源头上保证草莓的安全;其次,合作社还与日本、河北省农科院进行合作,聘请专家,对村民进行指导,传授与草莓相关的技术和经验;其三,合作社成立之前,村民之间因土地流转等问题,多有矛盾,邻里之间关系紧张,整个村子不太和谐。而合作社成立以来,合作社在协调村民关系、完善好土地流转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社的理念就是‘为人民服务,虽然听起来有点儿老套,可俺们真是这样做的。”浓重的地方口音夹杂着檀增顺对于这篇土地的热爱之情。
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王军告诉记者,一般的蔬菜都是通过喷农药授粉,这样做容易产生畸形果,破坏花蕊和内部组织。而这里的授粉全部是由蜜蜂完成的,具体措施为草莓快开花的时候,在大棚内放两箱蜜蜂,让蜜蜂自行授粉,是纯天然的。王军说,“可别小看这道程序,这是我们与其他地方草莓的最大不同,喜欢草莓的人都非常看重这个。”
“双八百方针”利好多
为扩大草莓产业,合作社成立了两个公司,积极引导村民土地流转,鼓励那些种粮积极性不高的农民流转土地。檀增顺向给记者介绍了“双八百方针”,即公司从农民手中流转原来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的土地,以亩产八百斤的标准,根据市场价补偿农民种粮应得的收益。以今年为例,市场上小麦每斤1.3元,玉米每斤1元,按照“双八百方针”的内容,农户每亩地能获益1840元(1.3×800+1×800=1840)。跟原来农户种粮相比,农户获得了原本种粮时所需的成本,这是其一;农户流转土地,将自己从土地里解放出来,可以从事其他行业,又可获得一笔收入,这是其二;年纪大的人或不方便离家的农民,可以去草莓园区或合作社打工,间接又带动了当地的农民就业,这是其三。“‘双八百方针是我们结合本村实际,根据现实需要探索出来的重要模式,对于周边地区都有借鉴作用。”
唱好“草莓节”这台戏
为扩大影响力,在栾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2002年开始,由政府牵头,媒体牵线,村里举行了草莓采摘节。根据气候条件,采摘节一般都是每年2月份或3月份举行,政府、媒体、游客等汇聚一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举办盛大的草莓节开幕仪式。采摘节的举行便宣示着草莓的成熟。每到周末,周边,甚至远方的游客来此品莓赏景,感受这里的草莓文化。据悉,大棚内的草莓都是直接食用的。檀增顺告诉记者,大棚里的草莓没有农药,全部都是农户自家的有机肥。春节过后,便有媒体、记者和游客主动前来,不过此时的草莓尚未成熟,正处于开花时期。草莓采摘节举行10余年来,影响力逐渐扩大,栾城的草莓也陆续向周边地区辐射,草莓作为栾城的名片不胫而走。今年,采摘节更是仅仅依靠协会与河北传媒学院,搭台唱了这部戏,政府已逐渐退出舞台。“‘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现在壮大了,农民的腰包鼓了,但我们不能忘记政府给咱出的力。”檀增顺意味深长地说道。
“政府要花大力气促进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百姓增收。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政府要逐渐转换角色,给其自主发展的空间。”同行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冀永辉的话语间透着一份担当与责任。
檀增顺告诉记者,他们的草莓有自己的品牌——“范台”。“有了自己的品牌,消费者才能认准你、记住你,前提是你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檀增顺坚定地说。因为草莓的采摘期较短,只有两个月左右(一般为3-5月),等草莓采摘完后,大棚内会间种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等到8月底,再种植草莓,这样循环往复,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还有效调节土壤的有机质。记者了解到,村民的大棚一般占地1.5亩,实际种植面积0.6亩,这是因为,大棚本身要占据很大的空间。每个大棚单种草莓总收入3-4万元,而西红柿、黄瓜等蔬菜的销售额正好能弥补草莓种植的成本。这样算来,每个大棚的纯收入即3-4万元,相比粮食作物来说,经济效益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