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达:做农业别模仿

2014-09-02窦晓妍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21期
关键词:味道农产品电商

窦晓妍

随着新农业风生水起,资本纷纷下乡务农。然而除了褚橙柳桃等少数巨头借东风“火”了一把,更多的人则铩羽而归。淘金农业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在北京清原天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及“额谷”品牌创始人刘达看来,同质化是农产品营销大忌,只有做别人没做过的才能深度拥抱这个市场。

遭碰壁

好产品也愁没销路

朋友圈里大家都喜欢管他叫“达哥”,作为一名混迹“媒体圈”、“公关圈”数十年的老江湖,刘达开始对市场推广并不以为然。这份自信来源于他对产品质量的百分百放心,“额谷”黏大米经瑞士SGS检测,198项农残没有一项超标。有好的产品和到位的公关宣传,买卖难道还难开张吗?

但是现实岂能是一帆风顺的。凭着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在经历了找电商、沟通渠道之后,很多人表现出对“额谷”的兴趣。但是在谈到关键问题时,困难却出现了:市场并非如你想象般友好。再好的产品,没有品牌知名度,就处于弱势,根本没有谈判地位。地位不对等的后果就是,对方总是高高在上地提出一堆看似“合理”要求,比如提供生产合格证、绿标等等各项繁琐证明,还有额外的铺货成本……不仅如此,还要负责客服和售后服务。这样算下来,不仅成本收不回来,还会亏本外加承担多项责任,实在不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换思路

以送代卖赢取口碑

在初阶段推广受挫之后,刘达转变了策略,他把主动权再次抓回到自己手中。“这么好的东西我要自己做,我宁可送而不卖。”在这样的原则下,从前年到现在,通过以送代卖的形式,“额谷”渐渐用好品质赢得了用户的信任,打开了知名度,很多人通过试吃认准了刘达的产品,成为回头客。虽然现阶段的用户大都属于小型客户,但是通过朋友间的口口相传,在去年农产品电商整体乏力的背景下,“额谷”“曲线救国”活了下来。

在农产品营销圈,达哥一直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别人做过的我们不做,如果做就是等死。”在他看来,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同质化严重,大家挤破脑袋去争抢日趋饱和的市场,这样下来只能多方俱损。要想让你的产品既叫好又叫座,首先要让产品学会讲故事,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好故事,这样才能吸引消费者,再用好品质留住消费者,赢得口碑。

树品牌

老味道打造新形象

说到底,刘达看重的是产品品牌和形象的建立,发起“达哥拯救老味道”行动,也正是他近几年投身农业的思考和沉淀。三年来,刘达穿行于辽宁清原的田间地头,接触到了东北地区一些特别好吃但却异常稀缺的老味道物种,像黏大米、黏黄米、黏高粱……这些老味道、老物种,承载着关于百姓生活、岁月波澜的时代记忆,承载着纯粹美好的亲情回忆。如果不及时保护和拯救,就会永远错过。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乡土美食再成经典,让传统食材重受追捧,人们眼睛中看到的不单单是美食,更多的是这些朴素的食物中所承载的那种质朴安宁的生活印记。人在变,环境在变,但是停留在记忆里的老味道不会变,绵远悠长,俨然化身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对于原本看似普通的主粮品种,“额谷”却坚持采用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人工耕种,人工除草,人工收割,保证没有除草剂,不受到机械废气污染。用如此苛刻的生产方式生产,每一粒粮食都显得弥足珍贵。披上怀旧的外衣,给自己打造出一张“原生态老味道”的名片。

精耕细作,用心良苦,终有回报。东北“黏字”系列产品一经推出,不仅叫好,还收获了丰厚的订单。往年春节后都是农产品销售淡季,但是仅今年2-4月销售额就达到了48.8万元,令刘达着实有些喜出望外。此外,得益于他丰富的媒体资源,今年央视财经频道就刘达和他的“额谷”产品做了一次专题报道。在短短20分钟的短片中,“额谷”所追求的天然、健康、原生态被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节目播出后效果显著,不仅带动电商销售额直线上升,经销商也慕名而来。连刘达自己都不禁表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找到好产品不难,而找到合适的人为产品“背书”却很难得,就像获得独门秘籍一样,能够让成功提速。

从刘达和他的“额谷”系列产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农业绝非一蹴而就的事业,需要长期的坚守和探索。农产品营销不应该仅仅在卖产品的阶段,超前一点,我们卖概念,卖理念,卖的更是品质和情怀。走一条别人都没走过的路,虽然可能会碰壁,可能满是泥泞曲折,可能没那么容易成功,但是只要方向对了,还怕路远吗?

猜你喜欢

味道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中秋的味道
快乐的味道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夏天的味道
电商下乡潮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