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探析
2014-09-02刘礼孟频
刘礼 孟频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新时期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的角色定位探析
刘礼 孟频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
我国高校扩招在带来高校学生数量大增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社团队伍越来越壮大。加之“90后”迅速成为大学校园的新生主力军,他们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给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着为社团发展创设条件、促进社团发展的思路,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在新时期应扮演好助推、枢纽、计量、孵化等角色,帮助社团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高职院校 社团 社团管理部门 角色定位
1 前言
新时期,高职院校出现了大量特色鲜明的各类学生社团。高职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自发组成的群体,是校园内最具普遍性和参与性的学生组织;在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成为课外实践教学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和职业素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是张扬个性发展的新平台,还是“成就职业”的新途径。
随着学生社团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高职学生中具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也已经成为校园令人瞩目的新生力量。麦可思所做的一份关于“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比例及满意度”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有76%的同学参加过社团活动。涉及的方面有社会实践类、体育户外类、表演艺术类、文化艺术类、学术科技类、社交联谊类,等等。这些参加社团活动的同学,每天至少花费半小时在自己热爱的活动上,最多的时候甚至长达10小时。学生社团已经成为90后高职学生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然而随着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主体为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受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影响,有着个性化的发展观和价值观,个性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今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必然趋势;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活动质量不高、管理体制不清晰、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发展硬件设施欠缺等问题,这些都给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和社团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学生会组织成立学生会社团部,由社团部负责各个社团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也是许多高职院校经常使用的模式。第二种是直接隶属于学工部(处)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具体负责各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党委宣传部或组织部主管,学工部(处)负责社团组织的具体指导工作。由学工部(处)审核批准各社团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日常管理工作则有的可能是宣传部或组织部,也可能是团委。这种管理模式相比第一种方式突出了学生社团的重要位置,但是明显存在着管理的多头性等问题。第三种是以“一体两翼”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社团分类管理的全新模式“。一体两翼”就是在校团委的直接隶属下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使社团联合会与学生会成为并行机构,均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四位一体”是指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院系或职能部门、专业指导教师、社团党支部四者共同参与,对社团按照类型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做到“学校主导、社联服务、社团参与”,争创“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一种相对较完善的管理模式。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我们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均为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且基本上主要是校团委或学工部(处)。
3 新时期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应扮演好的角色
作为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在新时期,首先要明确,通过社团所达到的作用不仅仅是培育人的行为与性格。确切地说,作为社团管理者需要提供机会,创造环境和氛围来鼓励社团人彼此学习,通过与同学、大学、外部世界的接触,获得完全的发展与健康的成长。这也就是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两大任务:创设什么样的条件帮助社团发展和怎样帮助社团人建设社团。要解决这两大任务,需要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扮演好四个角色。
3.1 社团管理部门要做助推器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精神助推、智力助推和条件助推。
精神助推——以另一种课程观看待社团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费雷德利克在其著作《第三课程》中指出“:我坚持,无论学生活动的称谓如何,它们都是美国自由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它们构成第三课程,一种必须与一般课程及选修课程或特殊课程相平行的课程”。特鲁姆在《中等学校课程的改进:面临时代的挑战》一书中说“:在今天中等教育体制的革新中,那些丰富的文娱、体育、俱乐部活动可以得到证明是第三课程,选修课为第二课程,必修课为第一课程。”并指出“:在许多场合,课程决策者已经给那些在此之前被看作是课程之外的活动以正规的课程位置。学校乐队、合唱队及管弦乐队已经列入正式功课计划,通常全部计学分。”上述理念和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社团管理部门应树立一种新的课程观,把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看作是选修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并赋予该课程一定的地位和意义,立体地构建高职院校多种类型的课程体系。
智力助推——社团作为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学生理应成为社团文化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社团管理部门可以对学生社团放任不管,反而社团指导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社团指导老师在社团组织建设、活动指导、内部问题解决乃至社团成员适应、心理问题的解决等方面都担任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或设立专门荣誉称号给支持社团活动的指导老师们,以调动教师积极性。
条件助推——让“巧妇”有米可做。在社团场地使用、活动开展、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等方面为社团创造条件,开方便之门。活动是社团生命力所在,社团的功能也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实现。社团要开展好的活动,场地、资金、指导老师等条件缺一不可,这就需要社团管理部门在相应的条件上给予充分的支持。
3.2 社团管理部门要做枢纽器
社团管理部门具有紧密联系政府、带动社会、企业参与的独特优势。应努力为社团繁荣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活动的内涵,拓展社团发展空间,达到最后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基于此,社团管理部门应能够使学生社团做到四个连通:
连通高校——打破篱笆,变自娱自乐为共建搭台,实现社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连通企业——校企合作,互惠共赢,接触社会,积累经验,实现大学生的社会化。
连通社区——学生社团向外找出路,拓展活动场所和基地,加强学生社团对社会的服务。
连通特定组织——与相应的特定组织如环保协会、非公企业等交流、合作,通过发挥社团的价值承担某种社会职责来获得发展空间,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
3.3 社团管理部门要做计量器
没有督查就没有推进,没有考核就没有落实。社团管理部门要从学校层面建立针对全校学生社团的监督考核机制,做到监督考核组织健全、内容全面、依据合理、程序规范,对监督考核结果做到及时公布、奖惩适度、表彰到位。这样既促进了社团建设,又使各个社团增强了危机意识和求精意识,有助于积极办好学生社团。
3.4 社团管理部门要做孵化器
有效的社团管理是学生社团走向成熟的重要因素,怎样帮助社团人建设社团是社团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使命。社团管理部门应具备“因成就他人而成就自己”的孵化管理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社团管理、干部培训、对外交流、目标考核等机制,通过孵化项目、孵化模式、孵化团队、孵化品牌,孵化市场的“孵”的过程和手段,抚育社团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康身心,培育具有高素质和多彩文化素养的社团干部队伍和健康创新发展的社团成长环境。
4 结语
学生社团的发展程度,标志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准和所达
到的高度。新时期,重视和引导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社团管理部门使命崇高责任重大!社团管理部门应清晰认识形势,把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全面成长紧密结合起来,明确自身应扮演好的角色,积极探索学生社团长足发展长效机制,促使学生社团在更高层次、更宽广的领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1]侯瑾,王蓬.探析高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J].高教研究,2011(8)下:106-107.
[2]陈树根,奇立辉.基于服务理念的高职学生社团发展探索[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6):70.
[3]黄慧“.90后”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优化问题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219.
[4]谢湘.社团活动已成90后生活方式[N].中国青年报,2012-1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