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014-09-02于辉孔令根邓鹏海牛智勇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5期
关键词:浅部煤柱锚杆

于辉 孔令根 邓鹏海 牛智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于辉 孔令根 邓鹏海 牛智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平庄煤业集团六家煤矿井田范围内6组煤可采煤层较多,属近距离煤层群。近距离煤层群回采后,支承压力重新分布,形成应力集中区,因而选择一种合理的支护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WIIN36-6工作面运输顺槽围岩稳定性为背景,通过现场观测对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支护形式下巷道变形量与松动圈范围不大,可以保持巷道稳定。

近距离煤层群 围岩稳定性 巷道支护 现场监测

我国近距离煤层赋存和开采所占比重很大,大多矿区都存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问题。当煤层间距较小时,下部煤层采场及巷道的矿山压力显现受上部煤层开采的影响,特别是极近距离煤层群中,这种影响更加明显。若上下两煤层间岩层为软弱、破碎的泥岩、砂质泥岩,则下部煤层开采时,顶板已发生塑性破坏,巷道变形量大,支护困难,因而选择一种合理的支护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煤矿——六家煤矿为依托,以WIIN36-6煤层轨道运输巷为研究对象,对巷道的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支护形式下巷道变形量与松动圈范围不大,可以保持稳定。

1 地质生产条件

1.1 矿井地质构造

六家煤矿位于平庄煤田东部边缘,本区煤层除5煤组可视为独立煤层外,6煤组为复杂结构煤层,分层变化大,层间夹层以中— 粗粒砂岩及砂砾岩为主,砂质泥岩、泥岩次之。煤层伪顶多赋有薄层泥岩,受层间滑动而破碎,遇水泥化膨胀,层位不稳定,易脱落,离层现象严重,属较弱结构面,工程地质条件差,部分直接顶以中-粗砂岩及砂砾岩为主,主要赋存在5煤顶底部及6煤上、中、下三段,层位较稳定,但一般砂岩胶结松散,节理不发育。底板多以粗砂岩、砂质泥岩或直接为砂砾岩,一般较稳定。

1.2 巷道支护方案

顺槽锚网巷道断面:巷道净宽3250mm,净高为4100mm,断面形状为直墙圆弧拱。采用锚网、锚杆(索)联合支护。

顺槽架棚巷道断面:采用腿3m梁3m架棚支护,断面形状为梯形断面。梯形巷道净高2590mm,巷道顶部净宽2800mm、底部宽4868mm。

锚杆选用Φ20×2200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Φ20mm的锚杆初锚力不小于105KN,锚杆预紧力矩不低于200N·m,间排距800×800mm;锚索选用Φ15.24×4200mm高强度预应力刚绞线,张拉强度不小于30MPa,间排距1200×1600mm;梁、腿材质为11#工字钢,规格梁3m腿3m,棚间距为800mm,撑木80×80×800mm,背板长1200mm。

2 巷道围岩稳定性监测

2.1 围岩松动圈探测

在WIIN36-6运输顺槽布置了三个测点,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纪录,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WIIN36-6运输顺槽距工作面60m处煤柱帮,此处距离孔口0.7m范围内波速变化不大,大约接近1000m/s,表明在此范围内围岩破碎程度较大且破碎程度基本相似,在0.7m处波速迅速升高,至1m处波速基本稳定,接近1250m/s,说明在0.7—1m范围内围岩逐渐趋于完整,乃至围岩破碎程度较小且保持稳定。综上分析,此处的松动圈范围为0.7m。

(2)WIIN36-6运输顺槽距工作面80m处煤柱帮,此处距离孔口1.6m范围内波速变化不大,大约接近1100m/s,表明在此范围内围岩破碎程度较大且破碎程度基本相似,在1.6m处波速迅速升高至1500m/s,而后波速基本稳定,说明在1.6m后围岩破碎程度较小且保持稳定。综上分析,此处的松动圈范围为1.6m。

2.2 深基点位移监测

2.2.1 监测方案

WIIN36-6工作面运输顺槽测点布在煤柱帮腰线处,孔径为32mm,钻孔深度4m,两孔间隔50m,5个测点。根据煤帮变形破坏剧烈程度预计,设计煤柱帮腰线采用1.0m、2.5m、4.0m三基点式,分为0-1m、1-2.5m和2.5-4m三个监测范围。

2.2.2 监测结果分析

工作面运输顺槽1#测点位置,在观测周期内深部位移最大值为38.9mm,位移量主要分布在0~1m浅部,0~1m浅部位移占总位移量的59%,1~2.5m中浅部占位移总量约29%,2.5~4.0m的深部占位移总量约12%,锚杆锚固范围内变形约占88%,变形速率范围0~5.9mm/d,平均变形率0.7mm/d。

工作面运输顺槽2#测点位置,在观测周期内深部位移最大值为58.1mm,位移量主要分布在0~1m浅部,0~1m浅部位移占总位移量的58%,1~2.5m中浅部占位移总量约27%,2.5~4.0m的深部占位移总量约15%,锚杆锚固范围内变形约占85%,变形速率范围0~5.2mm/d,平均变形率1mm/d。

工作面运输顺槽3#测点位置,在观测周期内深部位移最大值为28.5mm,位移量主要分布在0~1m浅部,0~1m浅部位移占总位移量的65%,1~2.5m中浅部占位移总量约25%,2.5~4.0m的深部占位移总量约10%,锚杆锚固范围内变形约占90%,变形速率范围0~3.7mm/d,平均变形率0.4mm/d。

工作面运输顺槽4#测点位置,在观测周期内深部位移最大值为30.1mm,位移量主要分布在0~1m浅部,0~1m浅部位移占总位移量的67%,1~2.5m中浅部占位移总量约25%,2.5~4.0m的深部占位移总量约8%,锚杆锚固范围内变形约占92%,变形速率范围0~5.8mm/d,平均变形率0.3mm/d。

3 结语

(1)在巷道围岩变形中,大部分巷道变形产生于巷道松动圈范围,占变形总量的70%以上。

(2)WIIN36-6工作面运输顺槽煤柱帮松动圈范围为0.7m~1.4m。距工作面70m处松动圈最大范围为1.4m。各测点附近煤(岩)层较完整,围岩稳定性较好。

(3)巷道煤柱帮测点位移量在前期变化较平缓,后期发生突增,但各测点总位移量均比较小,说明煤柱较稳定,表明现有支护方式可以保持巷道稳定。

猜你喜欢

浅部煤柱锚杆
更 正 声 明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新汶矿区构造复杂区域煤层赋存探查研究
复合盾构在纵向锚杆区的掘进分析及实践
吉林省辉南县腰岭子金矿地质特征及浅部资源储量预测
高边坡锚杆支护的运用
建筑物下煤柱巷道穿采分析
保护煤柱宽度的理论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