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2014-09-02张丽香

科技视界 2014年22期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师

张丽香

(秦皇岛市海港区先盛里小学,河北 秦皇岛066000)

0 引言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去听去想,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整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海洋里,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在观念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敢于发挥学生特长,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由过去的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创新才能。例如:我在教学圆面积公式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把圆分成若干等分,分别摆成不同的图形,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摆出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接着教师提问:摆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梯形的底边、高分别和圆的哪些部分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圆的面积和所摆出的图形的面积没有变化,从而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在教科书提供的一种方法之外进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游戏和小组讨论两种办法动手,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激起激烈的学习愿望,从而积极自动的学习知识。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字5,用这些5的物体编成儿歌;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3只手有15个手指……然后小组协作把这些儿歌改成乘法口诀,学生在整个学习进程中兴味低落,学习效果十分好。教员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级上组织灵敏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扮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字使用到实践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的个人观念、责任感和业务感,培育学生遵纪违法的盲目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盲目恪守学校的制度,经过理论,从中懂得了凡事要多动脑筋、找诀窍,领会手和脑同用的好处,学生有了显示本人才气的时机,参与认识日益浓郁。

2 转变主导角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认识钟表”一课,在教学中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用的钟表。讨论如何确定整点、半点、整点刚过和快到整点,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有趣。又如:“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教材中就利用了学生熟悉的人民币,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使学生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认识了人民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研究数学的材料、题材,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和数据编制开放性、实践性练习,以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从生活人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先拿教具在讲台上演示,然后一步步地讲解计算方法和过程。而是变“教”为“导”,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并写出算式。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从而概括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余数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在整个过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取新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通过适当地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其找到摆脱困境的办法;当学生取得独立进展时,我给予及时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

3 通过安排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另一个良好的手段,在教学之前进行预习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预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一个相对层次较浅的分析,是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准备过程。通过预习工作,可以加强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巩固,并且对新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从而达到知识由旧到新,从简单到复杂的转换。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以往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掌握和分析,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且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趣味教学的源泉。因为数学要解决数学问题,经常会出现很多带有“问号”的东西,目的是要学生把“问号”变成“问号”。而这个转变的过程,恰恰就是知识获得的过程。因为这样,学生会产生满足的愉快感及成功的喜悦感。而这种情感将会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不断地去追求新的成功。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果可以长期坚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就一定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例如,“观察物体”一课,学生在教学前进行预习,可以按照物体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对正方体进行分析,通过亲自动手摆放,实现对新知识的预习。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认识到数学对于实际生活的意义。教学工作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的激励与引导,通过合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学生利用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实践和预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师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合理地安排教学计划,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外,关键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年龄特点出发,挖掘数学生活素材,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用形象、生动、趣味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让学生进入一种快乐、享受的学习境地。

[1]林婷.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杂志,2009(03).

[2]苏建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4).

猜你喜欢

生活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