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
2014-09-02丁小云
丁小云
在我去年写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人一直停留在“舒适地带”,每天胡吃海塞,既不喜欢思考,也不喜欢运动,这反而是最消耗生命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死神看到后会窃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有些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死于安逸”,因为长久的舒适会让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和思维能力都变得越来越差,进而迅速丧失生机和活力。简而言之,麻烦是留给活人的,舒适是留给死人的。
美国专栏作家詹姆斯·索罗维基在给《纽约客》写的一篇关于拖延症的专栏中曾指出,克服拖延症的手段主要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自愿地放弃自由”。随后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维克多·雨果会赤身裸体地写作,他让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这样在他该写作的时候就无法外出了。
想一想,很多对付拖延症的办法,归根结底就是强加限制和减少选择。例如你在一个房间里工作,在这个房间里有很多会让你分心的东西,那你就把它们都处理掉。
你房间里的那些让你分心的东西,表面上是你占有它们,实际上它们也在占有你,消耗你。
也许你会说:“我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书也会消耗我吗?”有些人在堆满了书的房间里工作或学习,也能有极高的效率,所以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只是很多时候,不加选择地胡乱买书其实也是一种贪欲,而且就像尼采老师所说的那样:“不加选择的知识冲动,正如不分对象的性冲动,都是下流的标志。”
如果你读过《搏击俱乐部》这部小说,相信你一定会对书中这个情节印象深刻:
这部小说的男主人公用枪指着一个陌生人的头,问后者:“你本来想怎么度过你的一生的?假如你可以任意选择。”那个被吓得差点儿尿裤子的人说他想当兽医。这部小说的男主人公拿走了那个人的驾照,并对他说:“我知道你是谁,我知道你住哪儿……如果你没有回到学校学习兽医课程,你就死定了……滚吧,为你小小的人生做点什么!不过记着,我在看着你呢……要是我发现你打个狗屎小工就为了买得起奶酪、看看电视,我宁可杀了你。”
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用枪指着我们的头,逼我们去做我们这一生中打心眼儿里最想做的那件事,如果我们不去做,他会一枪打爆我们的头。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不幸?应该还是幸运吧,因为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有贪图安逸、庸碌生活的自由和权利。除了我们自己,贪图安逸和庸碌生活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自由和权利,哪怕是我们最爱的人也无权剥夺。
但是,如果你每天固定地抽出一段时间强制剥夺你贪图安逸和庸碌生活的自由和权利,你的自制力会变得越来越强,你将有很大的机会做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过你最想过的那种生活。
(选自《7天治愈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