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4-09-01焦毅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焦毅

摘要: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数字化的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而推动这种发展的可持续,要靠什么呢?不言而喻,靠人才,靠创新人才。我国要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级教育。我认为,在基础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关键词:创新;培养;课前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52-01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数字化的发展速度令人难以置信。而推动这种发展的可持续,要靠什么呢?不言而喻,靠人才,靠创新人才。我国要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各级教育。我认为,在基础教育中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我肤浅地谈谈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课前设计

在一节课的设计中,除了设计相关的知识结构,教学程序等外,更重要的是设计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除了设计学生要掌握知识技能外,要注重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认为在一节课中,哪些问题由教师提出来,那些问题由学生提出来,当学生提出来后,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问题,哪些问题是由教师刻意引导学生提出来,教师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设计、预想。因为在学生不断的提问和不断的思考自己的问题答案和得到肯定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快乐感。这个快乐感就会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同时,学生在不断的提问和思考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灵感,这个灵感一但产生,就会不断地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只要教师每节课都做好了这些,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创新意识就会初步形成。

二、把握已知,探索未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注重学生的知识和和经验,为学生提供“知其然,而又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是懂非懂”的感受,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在这些“是懂非懂”问题出现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有一些想说而又说不出的问题问老师,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通过想办法解决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灵感,树起信心。这时,学生的灵感一旦产生,就可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标新立异”、“敢说敢做”,甚至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在学生不断发问、思考、想象的过程中,慢慢积累了智慧。学生一但养成习惯,就会在生活中、学习中,总会问个“为什么”,并会去思考“为什么”答案。慢慢地,学生就形成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这样,既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让学生在情愈的气氛中探究、成长。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 ”说明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水平,可以唤起无限的求知欲,潜能是不可估量的、是无限的。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从心理发展学的角度认为,只有高于原来的水平,经过主观努力后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需求。这种观点也是挖掘“最近发展区”潜能的一种途径,说明人的潜能是无穷尽的。因此,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引导去探究未知,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更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师生、生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加工”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让学生找对或找错的理由,让学生彼此都得到信任、尊重、快乐。这时,教师变换角色,把自己成一名学生,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刻意引导学生依就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出发,探究为什么这样去想,通过师生、生生之间不断地讨论,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动性。因为学生之间的争论是没有压力的、是最轻松的、是敢想敢说的。同时,教师参与学生探究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语言要有鼓励、肯定、“诱导”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表达的空间,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这样,师生、生生才会真正互动起来,学生的思考才会活跃起来,教师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的知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学生自己的知识水平,从小培养学生去探究知识、探究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科技的未知领域才有更多的人去探索。如果学生没有形成探究意识和具备探究能力,那么,在课堂学生只是学到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就不会去主动探索未知领域。我们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长大后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