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探讨

2014-09-01李映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4期
关键词:以读为本探讨新课标

李映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重分析,轻吟悟;重理解,轻朗读;重延伸,轻文本;重知识,轻积累;重内容,轻表达。忽视朗读文本的现象非常严重,教学未把读作为目标,教师读的指导少,学生读的训练少。小学语文教学法专家张田若说:“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贯彻“以读为本”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75-01

所谓“以读为本”就是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读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要把读摆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上。《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的阅读部分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可见,“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它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和主要方法。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那么,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整体感知,以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教学开始,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

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课前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出示一组美丽、神奇的小壁虎活动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在解题认识小壁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可能提的不是很逻辑,但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般提如下几方面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2)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3)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重点,以读引读

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习情绪,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如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应该大力提倡教师以读引读,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允许学生在头脑中有不太明了的东西,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因为,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处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通过老师的读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通过多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可以通过教师读提示语或师生分角色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把握感情基调,从而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抓住环节,以品促读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促进学生思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规律,从而激发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在教学中,我们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就会自然地从心中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对课文进行品赏玩味地读,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陶冶情感。

这里,教师往往出于自己对课文的感悟,精心辅导学生“应该怎样读好课文”,刻意采用“渲染导情”、“范读激情”等手段教学。但有时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学生的感悟与教师不一定是同步,这样做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时,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已品读,采用“读中悟情”、 “评读促情”的办法进行辅导,教师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哪个地方读得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好?”或是“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等促进学生读文。这样就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自觉地纠正不正确的朗读方法。

四、明确目的,以练导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的根本目的是要求我们不但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捕捉到有用的信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得到品德情意的熏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引领学生在读中感悟、体验、内化所读材料的语言表达方法。“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机械重复,而是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教师要通过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读课文,理解课文、领悟规律、并进行迁移运用。如《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的教学中,学习“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这一部分课文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填空:草原上有( )的雄鹰,有( )的百灵鸟,有( )的牛羊,有( )的小马驹,有( )的黄羊,有( )的蒙古包,有( )的牧民。这样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总而言之,“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做到了“多读自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在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加大改革的力度,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积累,模仿,创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以读为本探讨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以读为本”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