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

2014-09-01李明强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能力培养

李明强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更新观念,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创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双向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探索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的创新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评价;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8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人类必须具备的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

对于在校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发展创造力的主要内涵是培养创造性的综合素质。基础教育阶段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的的具体任务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使学生具备创造性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素质与能力。对于个体来说,广义的创造力的实质含义是在自我发展潜力意义上的创造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不能与科学家的创新相提并论,对小学生来说,只要是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能通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解题方法,在同等水平同学中相比较,与众不同,比较新颖、奇特,这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思想,打破传统模式,让学生大胆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从无疑到有疑,是提出问题的过程。但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不明白”这样低层次的问题或所提问题与教材毫无关联。教学生学会质疑,为学生指点质疑途径,使学生的质疑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通过系统训练:授之以渔——对课题质疑,抓课文的中心词、段质疑,对课文重复处质疑,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课堂教学中,课后的延伸(实践验证)等各个环节中都养成质疑的习惯。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敢解,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大胆放手、相信学生,挖掘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这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在平时教学中,我注重强化问题意识,鼓励质疑精神,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来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例:教学生在自学字词时,尝试用游戏或联想编谜法识记,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学得快,记得牢。同样,在阅读分析中,我在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解疑、释疑的能力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回答也越来越精彩,人云亦云的现象也慢慢减少了;此外,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与独特体验,在课堂上实现师生的平等及互动:引导学生善于对课文表示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愿意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我时时提醒自己:“你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路人 。”

实践证明,只有深入地认识与研究才能获得真知。如果总是牵着学生走,无疑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封闭学生的思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相信只要我们能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逐步形成,并将最终转换为一种创新习惯。

三、建立完善互动的评价机制,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

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新课程改革,将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作了重大调整,定位在“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要求教育评价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成为教育评价的基本价值取向。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提高创新能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见解独特”;“你真棒”;“你的想法很好!”……及时的鼓励、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推动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的评价。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的是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深入的培养,要通过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瑛齐.语文实践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09:S1

[2] 林春玲.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04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能力培养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