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2014-09-01成秀霞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成秀霞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应用题是学生眼中的“头痛题”,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教师应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面对实际问题,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73-01

应用题教学在小学阶段占用了我们大部分的教学时间,但在小学生眼中应用题仍然是最让他们头痛的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还采用旧的教学模式。教师仍普遍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往往以“会解题”为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题材内容也比较封闭,往往是人为编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沟通。学生仅仅是模仿解题,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思考想象的机会,更没有主动探究、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因此,逐步建立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新模式十分必要。

一、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审题

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应用题类型非常多,有图文结合式,有表格式,有对话式,而且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会同时包含几道应用题,因此寻找有用的信息成为解题的关键。所以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教会如何审题。即读题、审题,重在理解题意。在通读的基础上,要精读。首先要细看,对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要一字一句地读,努力从整体上对问题有一个初步了解。对教材中含图形比较多的问题,需要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阅读。其次要理解,对提出的相关问题,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题的意义,然后再联系起来理解和体会。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如:某饲养专业户养白兔800只,白兔的只数比黑兔只数的3 倍还多10只,这个饲养专业户共养兔多少只?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1)专业户共养兔=白兔+黑兔;(2)黑兔=白兔×3+10。找出这两个数量关系,对号入座,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实践表明:现在有些同学不会解答或解答错误,其主要原因往往是没有正确理解题意。

二、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通过线段对比,结果就十分明显。虽然新教材的低年级取消了线段图,淡化了数量关系式。但我们认为画图和找等量关系是建构数学模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图形是学生思维的基础。但画实物图很麻烦,它的优化形式是线段图,所以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可适当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线段图,为今后的解决问题题目分析做好铺垫,若是应用题还需要从题中找出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三、注重应用题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观念的现代化,尤其是教育价值观的现代化,应用题教学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进行形式解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发现现实情景中的数量与数量关系,建立模型,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做的体验和经验。所以,根据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来判断解题策略和方法的正确性,可以进一步形成数学的模型。 例如:可以这样设计:“六(l)班今天要上体育达标训练课,要求分两组进行投掷垒球训练,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准备了20个垒球,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垒球;二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垒球多,人少分到的垒球少。通过讨论、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养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习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有几枝铅笔”练一练的第2题右面一幅乒乓球比赛图,有4个小朋友正在进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另有一个小朋友在记分。有的同学根据4个同学在打乒乓球,1个同学在记分,列出4+1=5或1+4=5;有的同学根据男女生人数列出2+3=5或3+2=5;还有的同学列出2+2=4,他认为正在打乒乓球的有2个男生,2个女生或者左边有2人,右边有2人,打乒乓球的一共有4人。这些同学都能正确运用加法含义去解决问题,都是正确的。

总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就应该突破原有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始终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我的教学方法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