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有生命的课堂
2014-09-01赵艳
赵艳
摘要: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活力的、有思想的孩子,所以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的、灵动的,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生命课堂;开放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70-01
那天,伴随清脆的铃声,迈着轻快的步伐,我胸有成竹地走进教室,开始了一篇新课的教学。那天的教学是《收藏阳光》,教学前,我精心备课,准备充分,所以信心百倍。这篇课文讲的是冬天快来临了,住在田野里的田鼠家族收藏好了过冬的粮食。其它田鼠都在休息,一个叫尼克的田鼠还在忙碌着,原来它在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其它田鼠都不理解。冬天来临的时候,尼克用自己收藏的阳光、颜色、单词使伙伴们得到了快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精神储备和物质储备同样重要。
教学进行很顺利,预设的教学程序一个一个展开,学生也能快速回答出我想要的一个个答案。对话非常自然,孩子们似乎都在认真地听课。忽然,我的眼睛被一束强光晃了一下,原来是平时很听话的一个孩子李佳林正在用文具盒上的小镜子反射窗外射进来的阳光。我叫他站起来,他怯生生地说:“老师,我在实验尼克是怎样收藏阳光的?”我摸摸他的脑袋告诉他:“刚才老师可是讲过的哟,尼克让其他田鼠闭上眼睛,再让他们睁开眼睛。闭上眼睛时,到处是黑暗的,睁开眼睛时当然比睁开眼时要明亮多了,其他田鼠不就感受到了阳光了吗?”“可是,我觉得不对呀。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不是在欺骗其他田鼠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听了李佳林的回答,教室里炸开了锅。“老师,我也觉得这里有问题,尼克肯定有别的办法收藏阳光。”“田鼠们的洞里光线应该特别弱,睁开眼睛也不能感受到阳光呀。”“如果是那样收藏阳光的话,还用忙碌吗?还用努力吗?”孩子们七嘴八舌,教室里一片混乱。
面对这种情况,我问自己,该怎么办呢?他们讨论的问题不是这一节课的重点,如果让他们讨论下去,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肯定完不成,而且这个问题对于理解课文也没有太大的帮助。可是,如果不让孩子们讨论,直接告诉他们这个问题不是重点,可以不理解。那孩子们不是会更迷惑吗?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学习的热情会受到多大的打击呀!以后,孩子们还会对语文课有兴趣吗?我们为什么非得把孩子往我们设计的程序上引呢?《语文课程标准》不是提倡尊重学生创造性的阅读和独特的阅读感受吗?
于是,我示意孩子们安静下来,我问:“孩子们,你们认为尼克可以怎样收藏阳光呢?”孩子们一听,积极性一下子就来了,“我来说,我来说”有些孩子甚至有些激动,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了。“尼克可以在它的洞外安装一个镜子,太阳出来时,就可以把光线反射进洞里,不就有阳光了吗。”“尼克可以准备一个太阳能蓄电池,到了冬天时,蓄电池里的电能把洞里照得亮亮的,特别温暖。”“尼克可以把它的洞里涂一层荧光,它的洞里就会很明亮,像有阳光一样。”……孩子们的点子可真多。就在下课铃响起之际,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很多孩子举起手跃跃欲试。看着他们兴奋的样子,我灵机一动,说:“孩子们,下课后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或用图画下来,明天交给老师,我们来进行一个创意比拼,好吗?”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第二天,我收到了孩子们的一个个创意,从他们的创意当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天真可爱,我惊异于孩子们的想象力。
虽然,那节课我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但我却感到非常庆幸。因为,我没有错过那道美丽的风景。我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开放的、有活力的课堂。我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尊重他们创造性的阅读体验。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想追求一种有生命活力的、灵动的课堂。可是迫于教学的压力,每一堂课都有预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于是,在课堂中,我习惯性地带着孩子们跟着事先设定的教学程序学习,害怕也不允许他们在课堂上偏离我给他们设计的轨道。那堂课让我有一种很轻松,很畅快的感觉,在教学上,我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无独有偶,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时,为了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习兴趣,问他们:“这只在井底的青蛙跳出井之后,会看到什么呢?”孩子们有的说会看到辽阔的天空,有的说会看到漂亮的草原,有的说会看到红红的花、绿绿的草,有的说会看到白白云朵……可是有一个孩子却说:“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因为人们太不爱护环境了,也许会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刺鼻的臭味。”孩子的一句话也引起了其他孩子的兴趣,大家讨论的话题都指向了环境保护,与这节课的教学时风马牛不相及的。可是老师没有制止学生的讨论,而是因势利导:“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办法,让小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美丽的景色吧!”于是学生各抒己见,兴趣盎然。在这一堂课中,老师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美丽的景色,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拓展。但学生的一句话就课把堂带离了老师预设目标。幸好老师没有生硬地把孩子思路拉回来,而是带领他们循着另一条思路学得非常愉快。我想课堂教学的美就在于此吧!
教学《收藏阳光》一课后,我一直在反思,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应该是一种美的体现。可是,我们教学作了充分预设,教师要说什么,学生要做什么,回答什么问题,怎样回答,都在掌控之中,不允许学生有一点偏颇,学生稍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就会如临大敌,用尽各种办法把学生“拯救”回来。这种程式化的教学还谈得上美吗,称得上艺术吗?作为老师,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生命活力的、有思想的孩子,所以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的、灵动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我们允许学生有不一样的想法,肯定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允许学生出错,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我们能看得见的是一个个答案、一个个知识点,我们看不见的是学生思考过程。其实,有学生思考和曲折探索,课堂才是最有活力的,教学才是最美的。我们呼唤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完美结合,呼唤有生命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