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9-01张莹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读图分层教学法

张莹

摘要: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做法和注意事项,使分层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学科;分层教学;优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68-01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而通常一个教学班有四、五十个学生,每个人的地理基础参差不齐,对地理的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上不可能把全体学生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齐步走”。如果以优生为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就会导致中后生因跟不上而最终失去学习地理的信心;如果以中后生为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就会抑制优生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设立分层教学,实行分类推进。

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分层次,并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梯度性;教学对象的层次性;教学程度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同步性。分层教学法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共同发展。

一、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应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做好分层教学的准备工作,例如:把地理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层;把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层;把各方面都相对较薄弱的学生分为C层。进行合理的分层,有利于日后分层教学的开展,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但是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这种层次观念淡化,避免出现“优生骄傲后进生自卑”的心理差异。

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把握好要求

在备课和制订教学目标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学生打好坚实的素质基础,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突出目标的层次性,做到“划一性”和“层次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成功的激励机制,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对A层学生,允许他们超进度学习,多鼓励他们接触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对覆盖面较大的B层学生则循序渐进,稳步提高;而对C层学生则要求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知识,不断积累,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讲述气候这一节知识,我知道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尤其是读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对于C层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感性思维,很难将这些抽象的图与实际的地理实物相结合。所以,在教授这些内容的时候,我注重分层要求,如A层学生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甚至“运用”,C层学生则需“知道”、“学会”,待训练一段时间后逐步向大纲所要求的目标靠拢。

此外,在读图训练中,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

C层的学生以“找”为主,就是要求他们读懂地理图中最基本的要素和内容,比如在“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找出0℃等温线穿过的山脉和河流,找出“我国4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及主要山脉等等。

B层的学生以“析”为主,在读图的过程中去分析、解释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为什么我国的降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点?” “读图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等这些问题我一般都会提问B层的学生,因为B层的同学分布面较广,所以问题也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近。

A层的学生以“研”为主,从读图中延伸、拓宽知识,探索、研究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地理现象,并加以分析、总结。例如“根据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及特性,预测未来24小时我省的天气状况,并预测可能遭受沙城暴侵袭的地区”,“谈谈你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等一些知识相对比较综合的题目,刺激他们积极探索、勇于求知的精神。

在地理新教材的“课后活动”中,其实已经提供很多这样富有针对性的题目,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应该从课本出发,帮学生打好最基础的知识。

三、亦“分”亦“合”,培养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合作性

分层教学不是分开教学,分层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既要有兼顾不同层次学生“分”的环节,又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合”的环节。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性,力求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相互扶持,相互促进,达到共同进步。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合作性不仅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善于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

分层教学的“层”并不是固定的,BC层的学生进步了,我们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都要不吝惜表扬。比如学生多举手了,或解决问题的想法比较新颖,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帮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学习的挑战。

以上是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尝试分层教学法的做法和一点体会,实施分层教学法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认真研究分层教学,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能使分层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澄.主编《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袁书琪.《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常华锋.《初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猜你喜欢

读图分层教学法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读图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