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协作互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4-09-01谭耀锋
谭耀锋
摘要: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强调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总结这四个方面,提出师生协作互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教学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师生协作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57-01
2003年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如何加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如何加强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这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师生协作互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协作互动,可简要地概括为师生间因教学关系而产生相互影响的社会交往活动。本文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总结这四个方面,提出师生协作互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教学参考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呈现
1、以情境体验为中心
从“导趣”人手呈现内容,创设情境,注重学生在情感体验基础上的感悟、内化、交流与研讨,为知识的建构提供背景条件。比如在指数函数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细胞分裂”这个例子来创设情境: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请学生写出细胞个数与细胞分裂数的关系式,并围绕细胞个数与细胞分裂数的关系式是否是函数展开讨论分析,最后得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2、以问题探究为中心
从“导思”人手呈现内容,创设问题背景,使他们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探索能力。比如在概率的意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教材中“抛掷硬币”这一个思考题来引入:“有人说,既然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5,那么连续两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抛掷硬币”这一事件学生在生活中会碰到,由此引发的问题恰恰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对学生较有启发。
3、以实践活动教学为中心
从“导行”人手呈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场景和环境,借助活动来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前面提到的概率的意义的教学,还可以用“导行”来呈现教学内容。教材中设置的实例有抛掷硬币、彩票中奖、乒乓球比赛的发球权的确定、掷骰子等诸多问题,课前教师可以自己或安排学生准备好硬币、乒乓球等道具,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看结果如何,感官上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不容易忘记。
二、教学问题的设计
1、概念讲解课教学问题的设计
在设计概念讲解课的教学问题时,要依照以下思路思考:概念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数学符号或图形语言是什么?它与前面已学习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习概念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2、公式定理推导课教学问题的设计
在设计公式定理推导课的教学问题时,要依照以下思路思考:公式定理是怎样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推导方法吗?公式定理的应用需要什么条件?应用公式定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等等。
3、习题课教学问题的设计
在设计习题课的教学问题时,要依照以下思路思考:首先,将习题按不同类型分好,分别将不同类型的题目一一呈现,然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解析,一一分析其解法或解题技巧,分析在解题过程会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最后总结出同一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形成算法步骤。
4、复习课教学问题的设计
在设计复习课的教学问题时,要依照以下思路思考:首先,回忆已学习过的知识点,将知识点用知识框架来呈现,然后分题型讲解例题或者做相关练习,最后总结出算法步骤,形成知识体系。
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点将知识的难点、易错点放到问题中去,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在问题设计时要考虑到尽量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课堂教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
师生协作互动环节中最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指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形式为合作学习,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终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互动”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在学生未知时引导其探究思考,在学生困惑时鼓励其大胆质疑,在学生出现错误时督促其及时纠正,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哪种组织形式,要根据教师原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确定,很多时候我们会在数学课堂上交叉使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这两种教学组织形式。
四、教学过程的总结
总结环节分为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两个步骤:一是学生总结。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在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进行了交流、补充、修正等,形成一定的共识。二是教师总结。教师要当场答疑,对学生正确或失败的思路进行剖析讲解,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五、应注意的问题
1、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之间的矛盾。教师要学会尊重、关心与爱护学生,与其平等相处,方可获取学生更多的支持与信任,学生要养成尊重老师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相互提高、促进交流。
2、教师要采取科学引导,强化合理干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有统筹全局的观念,既要对师生互动环节进行科学干预,以确保有计划地明确引导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系统地实现分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学习活动的开展,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创新与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协作互动效率。
3、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王海军.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3(2)
[2] 蔡茶米.高中数学生活性教学探究——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概率的意义》为例[J].考试周刊,20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