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014-09-01李成武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实施合作学习形式

李成武

摘要: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时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大量浮于表面的小组合作学习, 本文试着从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为解决这个实质性的问题,从具体实践操作出发,进行了一些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形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97-01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问生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无法发现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至少有以下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均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三种:课前预习协作、课内学习讨论、课后作业研讨。

1、课前预习协作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预习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2、课内学习讨论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

3、课后作业研讨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以达到小组内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数学课堂中,怎样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我认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导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 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罗杰斯说过: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 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导操作,培养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还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享受到集体成功的喜悦。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引导操作时,要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如下面在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两个片段: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纸片和由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纸片。

片段一:用由面积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多面体?同 学们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片段二:用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组合而成的不同纸片能否折叠成正方体?折叠方法有何规律?学生先讨论规律,再一边操作一边研讨,得出方法和规律。

通过操作,发挥了学生的智慧,也使学生认识到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通过合作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增强了学生协作互助的合作意识。

3、导质疑,激发共同探索的合作欲望

“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之前,教师布置一道预习题:小丹今年10岁,过了10个生日,小丹的哥哥小冬从出生到现在过了三个生日,请想一想,小冬今年几岁?学生看了题,有的草率地说3岁。有的马上提出疑问:妹妹10岁,哥哥怎么会才3岁呢?有的甚至问老师是不是把题目写错了,疑惑之际,老师说:题目没错,小冬到今年确实才过了三个生日,小组内部先进行探究,看哪一组先得出其中的奥秘。这样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有效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往往对一些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样。要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对学生的每一步思维过程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猜你喜欢

实施合作学习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