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朋友圈绑架了亲情友情

2014-09-01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拉黑友情好友

父母发来微信验证,你会不会将他们加为好友?加为好友后,你会不会在朋友圈将他们拉黑?最近有媒体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西安市60位市民(子女40人,父母20人)发现,其中17位子女将父母加为微信好友,但他们中有14人将父母拉入黑名单。17位玩微信的父母均愿意加子女为好友、浏览儿女的朋友圈,其中12人和子女加为微信好友,但11人看不到子女在朋友圈的分享,只有1人可以看到子女的朋友圈分享,并且经常互动交流(昨日《华商报》)。

所谓“白天不懂夜的黑”,父母与子女在“是否向对方开放朋友圈”问题上如此悬殊的对比,展现出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某些侧面。单向度沟通的“朋友圈”,一方面可能是父母子女平时关系的一个缩影。一般来说,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令子女更愿意与父母沟通,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而那些家长制作风明显的父母,则难以取得子女的信任,沟通也没那么顺畅。

而另一方面,有些年轻人看到父母“点赞”会感到莫名发毛,这也属正常。父母跟子女的关系,毕竟不能跟朋友关系等同,朋友圈“圈”不尽血缘和亲属关系的复杂性。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期望与担忧,需要特定时间和特定场合下来展现。或许在某些子女看来,朋友圈并不是跟父母交流的最佳场所。父母点赞,反而成了“盯梢”。尤其是那些刚脱离家庭和父母管束不久的年轻人,谁愿意再拾“牛绳”,徒增不必要的“羁绊”或者情感负担呢?况且,现在的年轻人在感情、性和伴侣关系上较之前辈有更多的选择,若平时缺乏铺垫,老人家看你在朋友圈里“乖乖女”变“豪放女”,孩子们大概难以解释,也不想解释。这既不是孩子的问题也不是家长的问题,而是朋友圈这样的沟通渠道,实在“打开方式不对”。

父母本来就跟朋友不一样,在一个“长幼有序”的文化里,跟爸妈称兄道姐的毕竟是少数。不仅是父母,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三成朋友圈使用者会屏蔽自己的领导。这不啻为一个提醒:网络和技术发展,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走得太近?屏蔽、拉黑,有时是保持适当距离、区隔私人空间的必要之举。

或许,“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本就是人的天性,个人信息发布本来就应该差异化,在朋友圈以外开设“亲人圈”、“同事圈”,或许是开发者下一步可以考虑的内容。现在城市人有两部甚至几部手机也不鲜见,不少年轻人为避免人情麻烦,选择了养“小号”,而微信也考虑到使用者信息发布的差异化需求,不久前推出了朋友圈发布分组功能。“拉黑”这种略显“野蛮”的手段,或许今后会变成历史。孩子有些话不想对爸爸妈妈说,不代表不爱父母。做父母的,也要想开一点,别让朋友圈绑架了亲情友情。尊重子女的独立性,也就不必拘泥于朋友圈是否打开。毕竟,爸爸妈妈当得好不好,不能用朋友圈来打分。(摘自《南方都市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拉黑友情好友
拉黑这件事
友情也需要及时“修补”
真正的拉黑
友情
属羊
友情
得病
群发微信真能看出谁拉黑了你?
拉黑
雪花特快专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