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飞控计算机机内的自检测方法分析
2014-09-01王成昆
王成昆
摘要针对国内大型民用飞机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繁多、故障难以检测以及计算机系统复杂等诸多问题入手分析,通过介绍主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部部件的主要功能以及故障模式,对飞机的主飞控制系统(BIT)在完成飞行任务这一过程中,以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检测内容都做了分析,并对其核心部件给出了可靠的自检测方法。
关键词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机内自检测;故障检测
中图分类号:TP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1-0115-02
本文所介绍的机内自检测,即BIT,指的是飞机系统设备依靠自身内部的软硬件来实现系统测试与故障隔离的一项新技术。机内自检测不仅可以改善机载电子系统的测试性,故障诊断能力以及维修性,还能最大限度减少系统维修检测的次数。机内自检测技术的关键性内容是不依赖外界的设备系统,仅使用附加于系统内部的软硬件来实现系统检测与故障隔离,以精确迅速地解决系统内部所出现的各类故障。
1飞控系统的系统构成与设计分析
机内自检测系统作为飞控系统的主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宏观控制飞控系统的解算装置,并接受各种传感器所传输的信息。而且,它也作为整个飞控系统的综合管理部件,能够对整个系统中出现的工作模式予以转换,并进行逻辑判断,对飞控系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机内自检测系统都会做出相应的故障警告,并采取相应的故障处理。
本文介绍的主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构成设计图如下所示。
从图不难看出,在主飞行控制计算机的系统构成设计图中,其核心部分为CPU模块、存储器模块两部分。CPU模块的功能是运行控制律解算,模拟数据输入、输出,以及离散数据输入、输出部分,以给出运行计算后所对应的计算结果,便于更好地控制飞机的飞行状态与飞行姿态;而存储器模块的功能是将CPU模块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数据予以存储,同时也将飞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BIT系统所检测出来的故障情况予以存储;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功能是将飞机传感器得到的模拟信号予以处理和采集,通过A/D、D/A模块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离散量输入、输出信号模块的功能是转换并处理外部的开关型信号,将其转换成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数字信号,并转换计算的最终结果,使之成为适合外部开关型的输出量;接口模块的功能是转换飞控系统计算机的指令,并且将其传输给其他子系统。
2机内自检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在本文的设计方案中,将其分为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以及维护机内自检测,下面将对这几个部分的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1)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加电启动机内检测运行于电子控制系统在上电后的初始化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是测试对系统的核心部分并给出相应测试结果。以便于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2)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主要运行于飞机起飞之前,其主要功能为测试飞控系统硬件的完整性,同时记录出现的各类故障情况及故障类型,以便操作人员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则是按照周期性的运行规律,运行于飞机的整个飞行过程中。其主要的功能是实时、全面监测飞行控制系统运行状态并存储测试结果。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数据显示的故障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进行隔离。使得系统能完成飞行任务或者将飞行任务降级完成。
3)维护机内自检测。维护机内自检测运行于完成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之后,当飞机处于地面这一位置时,地面维护人员则可以就存储器中存储的故障信息以及故障类型,来作出准确的判断,以采取合理的检修维护措施。
3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准则
3.1 计算机软件开发
如进行设计的设备中包含数字计算机,那该计算机的软件在开发时必须严格遵守RTCA在1992年12月颁布的DO—178B《机载系统和设备合格审定中的软件要求》,申请人必须按照DO—178B进行提交,所提交的软件文档供局方进行审批。除此之外,还应当清晰且持久地标注如下内容。
1)计算机软件等级。
2)仪表的类型、量程。
3)在设备的每一个独立部件上标注部件号、TSO号,以及制造人的名称。
4)设备的主要部件上应当包含对设备软件与硬件的标识,该标识应当以能表面软件与硬件的更改状态为内容。
5)额定频率和输入电压。
3.2 资料要求
除上述要求之外,申请人还应当以局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提交如下资料。
1)安装程序以及限制。
2)使用说明。
3)设备限制。
4)技术条件、设计规范。
5)适用于安装程序的接线图以及原理图。
6)DO—160C规定的环境合格鉴定表。
7)主要部件的目录(按件号排列)。
8)铭牌图纸。
9)DO—178B中规定的相应文件,若该软件包含多个软件等级,那么这些文件就应当覆盖到每个软件等级。
10)制造人的CTSO鉴定合格试验报告。
11)图样目录,其中需要列出确定的设备设计所必需的工艺文件与全部图样。
12)生产中用于测试每个设备,以保障其能够符合CTSO的性能测试规范。
13)设备的校准程序。
14)设备维修程序、故障检修。
15)全套的图样。
16)DO—160C环境鉴定试验记录。
3.3 其他要求
1)机内自检测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能将潜藏的故障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2)机内自检测系统在设计时应结合具体工作环境,使得故障检测率足够大,且虚警率较小。
3)控制系统中核心部件容错能力应与机内自检测系统的电路容错能力保持在同一级别。
4)在设计机内自检测系统时,应尽量避免与飞控系统的其他应用软件一同进行设计,以免混淆或对其他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应用造成不利影响。
4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分析
在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就是故障分析,在机内自检测系统中,针对可能发生或潜藏的所有故障情况均应进行分析和研究,且是否全面进行故障分析,都将会对机内自检测系统造成直接影响,从而会大幅度降低机内自检测系统的故障检测能力。但由于故障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因此本文所采用的故障分析的方法则是以故障模式影响程度为出发点的故障分析方法。
所谓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即指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将设计产品的内部单元所潜藏的故障模式都予以分类对比,并将潜藏故障模式可能对产品功能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按照严重程度划分类型。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的具体工作流程可划分为定义系统的方式,然后再填写故障分析的各个表格,分析比对主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部模块潜藏的有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最后填写故障模式分析表,至此工作完成。
5机内自检测软件设计与探讨
在进行机内自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时,所遵循的设计原则即采用软件的可靠性、分析各功能子模块、及设计软件总体结构,同时又根据机内自检测系统主要运行的四个阶段,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以及维护机内自检测。
在飞机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首先要启动飞控系统,然后再进行检测上电的步骤。在此之前需测试其是否满足工作所需的联锁条件,如果其能满足联锁条件,则可以完成上电工作,随后按退出机内自检测系统的方式,进行下一步,机内自检测系统在上电过程中若存在一定故障,那么这时就需要将故障情况记录在相对应的存储器内,这样驾驶员就能够通过显示装置进行飞行观察,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潜藏的故障情况。在上电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飞行前机内自检测了,飞行中机内自检测需要运行在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完成之后,且还需满足相对应的联锁条件,若存在系统故障,则可以采取同样措施将其记录到对应的存储器当中。而维护机内自检测则运行于飞行中机内自检测完成之后,通过分析对比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各类故障数据,以准确诊断出存在故障的部件模块的具体位置。最后,若能满足相应的条件,则可以退出系统。
6结束语
本文针对飞控计算机机内核心部件的设计方法展开讨论,对于检测故障和隔离故障,以及在设计机内自检测系统软件等方面,笔者都给出了比较具体合理的设计方法。但随着计算机技术、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项技术若想在未来的航空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那么我们还需进行更深层次、更为具体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丹涛,张随良,杨东红.基于系统需求数据库的BIT自动测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10(02).
[2]唐建生.无人机通用维护性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3]王树丛.飞控综合测试平台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endprint
摘要针对国内大型民用飞机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繁多、故障难以检测以及计算机系统复杂等诸多问题入手分析,通过介绍主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部部件的主要功能以及故障模式,对飞机的主飞控制系统(BIT)在完成飞行任务这一过程中,以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检测内容都做了分析,并对其核心部件给出了可靠的自检测方法。
关键词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机内自检测;故障检测
中图分类号:TP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1-0115-02
本文所介绍的机内自检测,即BIT,指的是飞机系统设备依靠自身内部的软硬件来实现系统测试与故障隔离的一项新技术。机内自检测不仅可以改善机载电子系统的测试性,故障诊断能力以及维修性,还能最大限度减少系统维修检测的次数。机内自检测技术的关键性内容是不依赖外界的设备系统,仅使用附加于系统内部的软硬件来实现系统检测与故障隔离,以精确迅速地解决系统内部所出现的各类故障。
1飞控系统的系统构成与设计分析
机内自检测系统作为飞控系统的主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宏观控制飞控系统的解算装置,并接受各种传感器所传输的信息。而且,它也作为整个飞控系统的综合管理部件,能够对整个系统中出现的工作模式予以转换,并进行逻辑判断,对飞控系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机内自检测系统都会做出相应的故障警告,并采取相应的故障处理。
本文介绍的主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构成设计图如下所示。
从图不难看出,在主飞行控制计算机的系统构成设计图中,其核心部分为CPU模块、存储器模块两部分。CPU模块的功能是运行控制律解算,模拟数据输入、输出,以及离散数据输入、输出部分,以给出运行计算后所对应的计算结果,便于更好地控制飞机的飞行状态与飞行姿态;而存储器模块的功能是将CPU模块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数据予以存储,同时也将飞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BIT系统所检测出来的故障情况予以存储;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功能是将飞机传感器得到的模拟信号予以处理和采集,通过A/D、D/A模块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离散量输入、输出信号模块的功能是转换并处理外部的开关型信号,将其转换成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数字信号,并转换计算的最终结果,使之成为适合外部开关型的输出量;接口模块的功能是转换飞控系统计算机的指令,并且将其传输给其他子系统。
2机内自检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在本文的设计方案中,将其分为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以及维护机内自检测,下面将对这几个部分的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1)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加电启动机内检测运行于电子控制系统在上电后的初始化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是测试对系统的核心部分并给出相应测试结果。以便于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2)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主要运行于飞机起飞之前,其主要功能为测试飞控系统硬件的完整性,同时记录出现的各类故障情况及故障类型,以便操作人员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则是按照周期性的运行规律,运行于飞机的整个飞行过程中。其主要的功能是实时、全面监测飞行控制系统运行状态并存储测试结果。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数据显示的故障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进行隔离。使得系统能完成飞行任务或者将飞行任务降级完成。
3)维护机内自检测。维护机内自检测运行于完成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之后,当飞机处于地面这一位置时,地面维护人员则可以就存储器中存储的故障信息以及故障类型,来作出准确的判断,以采取合理的检修维护措施。
3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准则
3.1 计算机软件开发
如进行设计的设备中包含数字计算机,那该计算机的软件在开发时必须严格遵守RTCA在1992年12月颁布的DO—178B《机载系统和设备合格审定中的软件要求》,申请人必须按照DO—178B进行提交,所提交的软件文档供局方进行审批。除此之外,还应当清晰且持久地标注如下内容。
1)计算机软件等级。
2)仪表的类型、量程。
3)在设备的每一个独立部件上标注部件号、TSO号,以及制造人的名称。
4)设备的主要部件上应当包含对设备软件与硬件的标识,该标识应当以能表面软件与硬件的更改状态为内容。
5)额定频率和输入电压。
3.2 资料要求
除上述要求之外,申请人还应当以局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提交如下资料。
1)安装程序以及限制。
2)使用说明。
3)设备限制。
4)技术条件、设计规范。
5)适用于安装程序的接线图以及原理图。
6)DO—160C规定的环境合格鉴定表。
7)主要部件的目录(按件号排列)。
8)铭牌图纸。
9)DO—178B中规定的相应文件,若该软件包含多个软件等级,那么这些文件就应当覆盖到每个软件等级。
10)制造人的CTSO鉴定合格试验报告。
11)图样目录,其中需要列出确定的设备设计所必需的工艺文件与全部图样。
12)生产中用于测试每个设备,以保障其能够符合CTSO的性能测试规范。
13)设备的校准程序。
14)设备维修程序、故障检修。
15)全套的图样。
16)DO—160C环境鉴定试验记录。
3.3 其他要求
1)机内自检测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能将潜藏的故障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2)机内自检测系统在设计时应结合具体工作环境,使得故障检测率足够大,且虚警率较小。
3)控制系统中核心部件容错能力应与机内自检测系统的电路容错能力保持在同一级别。
4)在设计机内自检测系统时,应尽量避免与飞控系统的其他应用软件一同进行设计,以免混淆或对其他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应用造成不利影响。
4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分析
在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就是故障分析,在机内自检测系统中,针对可能发生或潜藏的所有故障情况均应进行分析和研究,且是否全面进行故障分析,都将会对机内自检测系统造成直接影响,从而会大幅度降低机内自检测系统的故障检测能力。但由于故障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因此本文所采用的故障分析的方法则是以故障模式影响程度为出发点的故障分析方法。
所谓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即指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将设计产品的内部单元所潜藏的故障模式都予以分类对比,并将潜藏故障模式可能对产品功能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按照严重程度划分类型。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的具体工作流程可划分为定义系统的方式,然后再填写故障分析的各个表格,分析比对主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部模块潜藏的有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最后填写故障模式分析表,至此工作完成。
5机内自检测软件设计与探讨
在进行机内自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时,所遵循的设计原则即采用软件的可靠性、分析各功能子模块、及设计软件总体结构,同时又根据机内自检测系统主要运行的四个阶段,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以及维护机内自检测。
在飞机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首先要启动飞控系统,然后再进行检测上电的步骤。在此之前需测试其是否满足工作所需的联锁条件,如果其能满足联锁条件,则可以完成上电工作,随后按退出机内自检测系统的方式,进行下一步,机内自检测系统在上电过程中若存在一定故障,那么这时就需要将故障情况记录在相对应的存储器内,这样驾驶员就能够通过显示装置进行飞行观察,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潜藏的故障情况。在上电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飞行前机内自检测了,飞行中机内自检测需要运行在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完成之后,且还需满足相对应的联锁条件,若存在系统故障,则可以采取同样措施将其记录到对应的存储器当中。而维护机内自检测则运行于飞行中机内自检测完成之后,通过分析对比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各类故障数据,以准确诊断出存在故障的部件模块的具体位置。最后,若能满足相应的条件,则可以退出系统。
6结束语
本文针对飞控计算机机内核心部件的设计方法展开讨论,对于检测故障和隔离故障,以及在设计机内自检测系统软件等方面,笔者都给出了比较具体合理的设计方法。但随着计算机技术、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项技术若想在未来的航空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那么我们还需进行更深层次、更为具体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丹涛,张随良,杨东红.基于系统需求数据库的BIT自动测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10(02).
[2]唐建生.无人机通用维护性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3]王树丛.飞控综合测试平台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endprint
摘要针对国内大型民用飞机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繁多、故障难以检测以及计算机系统复杂等诸多问题入手分析,通过介绍主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部部件的主要功能以及故障模式,对飞机的主飞控制系统(BIT)在完成飞行任务这一过程中,以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检测内容都做了分析,并对其核心部件给出了可靠的自检测方法。
关键词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机内自检测;故障检测
中图分类号:TP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1-0115-02
本文所介绍的机内自检测,即BIT,指的是飞机系统设备依靠自身内部的软硬件来实现系统测试与故障隔离的一项新技术。机内自检测不仅可以改善机载电子系统的测试性,故障诊断能力以及维修性,还能最大限度减少系统维修检测的次数。机内自检测技术的关键性内容是不依赖外界的设备系统,仅使用附加于系统内部的软硬件来实现系统检测与故障隔离,以精确迅速地解决系统内部所出现的各类故障。
1飞控系统的系统构成与设计分析
机内自检测系统作为飞控系统的主核心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宏观控制飞控系统的解算装置,并接受各种传感器所传输的信息。而且,它也作为整个飞控系统的综合管理部件,能够对整个系统中出现的工作模式予以转换,并进行逻辑判断,对飞控系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机内自检测系统都会做出相应的故障警告,并采取相应的故障处理。
本文介绍的主飞行控制计算机系统构成设计图如下所示。
从图不难看出,在主飞行控制计算机的系统构成设计图中,其核心部分为CPU模块、存储器模块两部分。CPU模块的功能是运行控制律解算,模拟数据输入、输出,以及离散数据输入、输出部分,以给出运行计算后所对应的计算结果,便于更好地控制飞机的飞行状态与飞行姿态;而存储器模块的功能是将CPU模块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数据予以存储,同时也将飞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BIT系统所检测出来的故障情况予以存储;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的功能是将飞机传感器得到的模拟信号予以处理和采集,通过A/D、D/A模块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离散量输入、输出信号模块的功能是转换并处理外部的开关型信号,将其转换成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数字信号,并转换计算的最终结果,使之成为适合外部开关型的输出量;接口模块的功能是转换飞控系统计算机的指令,并且将其传输给其他子系统。
2机内自检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在本文的设计方案中,将其分为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以及维护机内自检测,下面将对这几个部分的功能进行简要介绍。
1)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加电启动机内检测运行于电子控制系统在上电后的初始化过程中。其主要功能是测试对系统的核心部分并给出相应测试结果。以便于根据不同的测试结果来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
2)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主要运行于飞机起飞之前,其主要功能为测试飞控系统硬件的完整性,同时记录出现的各类故障情况及故障类型,以便操作人员能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则是按照周期性的运行规律,运行于飞机的整个飞行过程中。其主要的功能是实时、全面监测飞行控制系统运行状态并存储测试结果。以便于操作人员根据数据显示的故障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进行隔离。使得系统能完成飞行任务或者将飞行任务降级完成。
3)维护机内自检测。维护机内自检测运行于完成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之后,当飞机处于地面这一位置时,地面维护人员则可以就存储器中存储的故障信息以及故障类型,来作出准确的判断,以采取合理的检修维护措施。
3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准则
3.1 计算机软件开发
如进行设计的设备中包含数字计算机,那该计算机的软件在开发时必须严格遵守RTCA在1992年12月颁布的DO—178B《机载系统和设备合格审定中的软件要求》,申请人必须按照DO—178B进行提交,所提交的软件文档供局方进行审批。除此之外,还应当清晰且持久地标注如下内容。
1)计算机软件等级。
2)仪表的类型、量程。
3)在设备的每一个独立部件上标注部件号、TSO号,以及制造人的名称。
4)设备的主要部件上应当包含对设备软件与硬件的标识,该标识应当以能表面软件与硬件的更改状态为内容。
5)额定频率和输入电压。
3.2 资料要求
除上述要求之外,申请人还应当以局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提交如下资料。
1)安装程序以及限制。
2)使用说明。
3)设备限制。
4)技术条件、设计规范。
5)适用于安装程序的接线图以及原理图。
6)DO—160C规定的环境合格鉴定表。
7)主要部件的目录(按件号排列)。
8)铭牌图纸。
9)DO—178B中规定的相应文件,若该软件包含多个软件等级,那么这些文件就应当覆盖到每个软件等级。
10)制造人的CTSO鉴定合格试验报告。
11)图样目录,其中需要列出确定的设备设计所必需的工艺文件与全部图样。
12)生产中用于测试每个设备,以保障其能够符合CTSO的性能测试规范。
13)设备的校准程序。
14)设备维修程序、故障检修。
15)全套的图样。
16)DO—160C环境鉴定试验记录。
3.3 其他要求
1)机内自检测系统在设计时应考虑如何能将潜藏的故障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2)机内自检测系统在设计时应结合具体工作环境,使得故障检测率足够大,且虚警率较小。
3)控制系统中核心部件容错能力应与机内自检测系统的电路容错能力保持在同一级别。
4)在设计机内自检测系统时,应尽量避免与飞控系统的其他应用软件一同进行设计,以免混淆或对其他应用软件的设计和应用造成不利影响。
4主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分析
在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核心环节就是故障分析,在机内自检测系统中,针对可能发生或潜藏的所有故障情况均应进行分析和研究,且是否全面进行故障分析,都将会对机内自检测系统造成直接影响,从而会大幅度降低机内自检测系统的故障检测能力。但由于故障分析方法多种多样,因此本文所采用的故障分析的方法则是以故障模式影响程度为出发点的故障分析方法。
所谓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即指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将设计产品的内部单元所潜藏的故障模式都予以分类对比,并将潜藏故障模式可能对产品功能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按照严重程度划分类型。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的具体工作流程可划分为定义系统的方式,然后再填写故障分析的各个表格,分析比对主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部模块潜藏的有可能出现的各类故障,最后填写故障模式分析表,至此工作完成。
5机内自检测软件设计与探讨
在进行机内自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时,所遵循的设计原则即采用软件的可靠性、分析各功能子模块、及设计软件总体结构,同时又根据机内自检测系统主要运行的四个阶段,加电启动机内自检测、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和飞行中机内自检测,以及维护机内自检测。
在飞机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首先要启动飞控系统,然后再进行检测上电的步骤。在此之前需测试其是否满足工作所需的联锁条件,如果其能满足联锁条件,则可以完成上电工作,随后按退出机内自检测系统的方式,进行下一步,机内自检测系统在上电过程中若存在一定故障,那么这时就需要将故障情况记录在相对应的存储器内,这样驾驶员就能够通过显示装置进行飞行观察,以及时、准确地发现潜藏的故障情况。在上电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飞行前机内自检测了,飞行中机内自检测需要运行在飞行前机内自检测完成之后,且还需满足相对应的联锁条件,若存在系统故障,则可以采取同样措施将其记录到对应的存储器当中。而维护机内自检测则运行于飞行中机内自检测完成之后,通过分析对比存储器中所记录的各类故障数据,以准确诊断出存在故障的部件模块的具体位置。最后,若能满足相应的条件,则可以退出系统。
6结束语
本文针对飞控计算机机内核心部件的设计方法展开讨论,对于检测故障和隔离故障,以及在设计机内自检测系统软件等方面,笔者都给出了比较具体合理的设计方法。但随着计算机技术、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这项技术若想在未来的航空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那么我们还需进行更深层次、更为具体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丹涛,张随良,杨东红.基于系统需求数据库的BIT自动测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10(02).
[2]唐建生.无人机通用维护性机内自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3]王树丛.飞控综合测试平台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