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时候的梦想

2014-09-01彭绪洛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篾匠木匠手艺

我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当作家,而是当教师,这个梦想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其实有这个梦想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教师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二是教师有工资,有假期。

我出生在鄂西南的贫困山区,记得小时候还拿煤油票、布票、粮票买东西,这些东西那时在我们山区里都是稀缺资源,没有票光拿着钱是买不到的,印象中教师总是可以买到这些东西。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很多会手艺活的人,他们平时干农活,闲时就去帮人做手艺挣钱,极为吃香,很容易娶到老婆结婚成家。很多人拜他们为师,跟着当学徒。热门手艺活种类很多,有木匠、篾匠、瓦匠、裁缝师傅、杀猪佬等等,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了很多年后,技满出师再自己单干的。

我二爹就是一个篾匠,篾匠就是用竹篾编织各种竹篮、竹筐、簸箕、背篓等等,他的师傅是谁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记得他带过一个徒弟,逢年过节时,这徒弟都会来给这个师傅送礼,并帮忙干几天农活。那时奉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师傅教会了你吃饭养家的本领,你得每年节假日去看望师傅。

我们当地很多父母,都是让自己的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后,就找一个师傅带着他的孩子去学门手艺活。学好了手艺也就不愁吃喝穿了,更不愁将来娶不到媳妇,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条出路,也是一门职业。

小时候爸妈也这样对我说过,但我当时表示都不愿意干,我说我想当教师,爸妈就说:“那你得有那个本事才行。如果当不成教师,也就找个手艺精湛一点的师傅带你,学点手艺活保证饿不死。”想想那时人们的想法多么单纯。

上小学时,家里请过木匠做家具。那个木匠在我家干了几个月时间,添置了不少日常所需的家具。那些家具做得很精细,很多到现在都还在使用。我那时天天看着木匠做家具,久而久之也产生了兴趣,还自己学着做了玩具车,做了小手枪,甚至还产生了长大以后当一个木匠的想法,当然不是当个普通的木匠,我是想当一名鲁班那样大师级的木匠。

当木匠的想法在我大脑中盘桓的时间很短,我一回到学校,还是想着要当教师。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那时说不上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旱涝保收,还是因为体面受人尊重,或许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当教师可以不愁吃喝穿,不会饿死。

那个年代的梦想没有什么水分,就是想吃饱肚子,就是想天天有白米饭吃,天天有肉吃,就足够了。不管是想当木匠、篾匠,还是像我这样想当教师的,其实都是想解决生存问题,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饥饿刚刚离我们而去,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对饥饿还是无比的恐慌,他们的人生经历影响着我们的梦想。

对我触动更大的事是,邻居一个大伯家里走出来了好几个教师!他的儿子孙子几乎都是教师,他们每次放假回来,我都会过去玩,觉得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甚至觉得他们衣食无忧,好羡慕。

那时我常在内心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取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出来当教师,这样不仅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在老家风光无限,甚至让家里的老人觉得我光宗耀祖。这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想着这些无限美好的事情,我就更加努力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患病去世了,我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母亲前后病了好几年,家里一贫如洗。我虽然咬牙坚持着呆到中考最后的几天,但成绩已经不尽理想,最后只考取了县二中。想想家里的情况,我放弃了读高中,放弃了大学梦,放弃了当教师的梦想,选择了读中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尽快养活自己,否则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更谈不上其他梦想了。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和多变,就是因为这次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上中专后,我一头钻进了学校图书室,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写下了许多散文和诗歌,开始了我的漫漫文学之路。

其实我中专毕业时,差一点点就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当时我把被子衣服等行李都已经背到我曾经就读过的高小,校长也已经给我分配了代课班级,马上就要实现我的梦想了,可这时外面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改变了我的初衷,从此我也就离这个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一回首,中专毕业十五年过去了,小时候的梦想仍然萦绕在心头,可现实是,我现在的职业不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是成了一名作家,这是我小时候绝对没有想过的。

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只能是我们阶段性前进的动力。渐渐长大,我们会有新的理想和目标,有新的奋斗动力。

彭绪洛作家、探险家。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共计500余万字。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无人区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车走过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成功穿越过罗布泊。

责任编辑陈土宏

endprint

我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当作家,而是当教师,这个梦想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其实有这个梦想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教师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二是教师有工资,有假期。

我出生在鄂西南的贫困山区,记得小时候还拿煤油票、布票、粮票买东西,这些东西那时在我们山区里都是稀缺资源,没有票光拿着钱是买不到的,印象中教师总是可以买到这些东西。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很多会手艺活的人,他们平时干农活,闲时就去帮人做手艺挣钱,极为吃香,很容易娶到老婆结婚成家。很多人拜他们为师,跟着当学徒。热门手艺活种类很多,有木匠、篾匠、瓦匠、裁缝师傅、杀猪佬等等,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了很多年后,技满出师再自己单干的。

我二爹就是一个篾匠,篾匠就是用竹篾编织各种竹篮、竹筐、簸箕、背篓等等,他的师傅是谁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记得他带过一个徒弟,逢年过节时,这徒弟都会来给这个师傅送礼,并帮忙干几天农活。那时奉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师傅教会了你吃饭养家的本领,你得每年节假日去看望师傅。

我们当地很多父母,都是让自己的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后,就找一个师傅带着他的孩子去学门手艺活。学好了手艺也就不愁吃喝穿了,更不愁将来娶不到媳妇,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条出路,也是一门职业。

小时候爸妈也这样对我说过,但我当时表示都不愿意干,我说我想当教师,爸妈就说:“那你得有那个本事才行。如果当不成教师,也就找个手艺精湛一点的师傅带你,学点手艺活保证饿不死。”想想那时人们的想法多么单纯。

上小学时,家里请过木匠做家具。那个木匠在我家干了几个月时间,添置了不少日常所需的家具。那些家具做得很精细,很多到现在都还在使用。我那时天天看着木匠做家具,久而久之也产生了兴趣,还自己学着做了玩具车,做了小手枪,甚至还产生了长大以后当一个木匠的想法,当然不是当个普通的木匠,我是想当一名鲁班那样大师级的木匠。

当木匠的想法在我大脑中盘桓的时间很短,我一回到学校,还是想着要当教师。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那时说不上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旱涝保收,还是因为体面受人尊重,或许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当教师可以不愁吃喝穿,不会饿死。

那个年代的梦想没有什么水分,就是想吃饱肚子,就是想天天有白米饭吃,天天有肉吃,就足够了。不管是想当木匠、篾匠,还是像我这样想当教师的,其实都是想解决生存问题,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饥饿刚刚离我们而去,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对饥饿还是无比的恐慌,他们的人生经历影响着我们的梦想。

对我触动更大的事是,邻居一个大伯家里走出来了好几个教师!他的儿子孙子几乎都是教师,他们每次放假回来,我都会过去玩,觉得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甚至觉得他们衣食无忧,好羡慕。

那时我常在内心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取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出来当教师,这样不仅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在老家风光无限,甚至让家里的老人觉得我光宗耀祖。这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想着这些无限美好的事情,我就更加努力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患病去世了,我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母亲前后病了好几年,家里一贫如洗。我虽然咬牙坚持着呆到中考最后的几天,但成绩已经不尽理想,最后只考取了县二中。想想家里的情况,我放弃了读高中,放弃了大学梦,放弃了当教师的梦想,选择了读中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尽快养活自己,否则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更谈不上其他梦想了。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和多变,就是因为这次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上中专后,我一头钻进了学校图书室,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写下了许多散文和诗歌,开始了我的漫漫文学之路。

其实我中专毕业时,差一点点就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当时我把被子衣服等行李都已经背到我曾经就读过的高小,校长也已经给我分配了代课班级,马上就要实现我的梦想了,可这时外面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改变了我的初衷,从此我也就离这个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一回首,中专毕业十五年过去了,小时候的梦想仍然萦绕在心头,可现实是,我现在的职业不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是成了一名作家,这是我小时候绝对没有想过的。

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只能是我们阶段性前进的动力。渐渐长大,我们会有新的理想和目标,有新的奋斗动力。

彭绪洛作家、探险家。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共计500余万字。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无人区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车走过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成功穿越过罗布泊。

责任编辑陈土宏

endprint

我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当作家,而是当教师,这个梦想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其实有这个梦想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教师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二是教师有工资,有假期。

我出生在鄂西南的贫困山区,记得小时候还拿煤油票、布票、粮票买东西,这些东西那时在我们山区里都是稀缺资源,没有票光拿着钱是买不到的,印象中教师总是可以买到这些东西。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很多会手艺活的人,他们平时干农活,闲时就去帮人做手艺挣钱,极为吃香,很容易娶到老婆结婚成家。很多人拜他们为师,跟着当学徒。热门手艺活种类很多,有木匠、篾匠、瓦匠、裁缝师傅、杀猪佬等等,这些人都是跟着自己的师傅学了很多年后,技满出师再自己单干的。

我二爹就是一个篾匠,篾匠就是用竹篾编织各种竹篮、竹筐、簸箕、背篓等等,他的师傅是谁我就不得而知了。但记得他带过一个徒弟,逢年过节时,这徒弟都会来给这个师傅送礼,并帮忙干几天农活。那时奉行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师傅教会了你吃饭养家的本领,你得每年节假日去看望师傅。

我们当地很多父母,都是让自己的孩子读完小学或初中后,就找一个师傅带着他的孩子去学门手艺活。学好了手艺也就不愁吃喝穿了,更不愁将来娶不到媳妇,在他们眼中,这是一条出路,也是一门职业。

小时候爸妈也这样对我说过,但我当时表示都不愿意干,我说我想当教师,爸妈就说:“那你得有那个本事才行。如果当不成教师,也就找个手艺精湛一点的师傅带你,学点手艺活保证饿不死。”想想那时人们的想法多么单纯。

上小学时,家里请过木匠做家具。那个木匠在我家干了几个月时间,添置了不少日常所需的家具。那些家具做得很精细,很多到现在都还在使用。我那时天天看着木匠做家具,久而久之也产生了兴趣,还自己学着做了玩具车,做了小手枪,甚至还产生了长大以后当一个木匠的想法,当然不是当个普通的木匠,我是想当一名鲁班那样大师级的木匠。

当木匠的想法在我大脑中盘桓的时间很短,我一回到学校,还是想着要当教师。我更喜欢教师这个职业,那时说不上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旱涝保收,还是因为体面受人尊重,或许这就是最简单的原因:当教师可以不愁吃喝穿,不会饿死。

那个年代的梦想没有什么水分,就是想吃饱肚子,就是想天天有白米饭吃,天天有肉吃,就足够了。不管是想当木匠、篾匠,还是像我这样想当教师的,其实都是想解决生存问题,毕竟在上世纪80年代,饥饿刚刚离我们而去,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辈对饥饿还是无比的恐慌,他们的人生经历影响着我们的梦想。

对我触动更大的事是,邻居一个大伯家里走出来了好几个教师!他的儿子孙子几乎都是教师,他们每次放假回来,我都会过去玩,觉得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甚至觉得他们衣食无忧,好羡慕。

那时我常在内心暗暗提醒自己,一定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取一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出来当教师,这样不仅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在老家风光无限,甚至让家里的老人觉得我光宗耀祖。这该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啊!

想着这些无限美好的事情,我就更加努力了。可是天公不作美,在我初中毕业那年,母亲患病去世了,我的梦想也随之破灭了。

母亲前后病了好几年,家里一贫如洗。我虽然咬牙坚持着呆到中考最后的几天,但成绩已经不尽理想,最后只考取了县二中。想想家里的情况,我放弃了读高中,放弃了大学梦,放弃了当教师的梦想,选择了读中专,因为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尽快养活自己,否则我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就更谈不上其他梦想了。

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和多变,就是因为这次选择,改变了我的人生。上中专后,我一头钻进了学校图书室,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也写下了许多散文和诗歌,开始了我的漫漫文学之路。

其实我中专毕业时,差一点点就当了一名代课老师。当时我把被子衣服等行李都已经背到我曾经就读过的高小,校长也已经给我分配了代课班级,马上就要实现我的梦想了,可这时外面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改变了我的初衷,从此我也就离这个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了。

一回首,中专毕业十五年过去了,小时候的梦想仍然萦绕在心头,可现实是,我现在的职业不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是成了一名作家,这是我小时候绝对没有想过的。

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我们唯一的目标,只能是我们阶段性前进的动力。渐渐长大,我们会有新的理想和目标,有新的奋斗动力。

彭绪洛作家、探险家。中国原创儿童探险小说领军人物。现已出版“少年冒险王”系列、“时光定位钟”系列、“兵马俑复活”系列等40余部作品,共计500余万字。曾经徒步穿越敦煌段雅丹龙城、神农架无人区和古蜀道,攀登过海拔5396米的哈巴雪山,自驾车走过滇藏线、川藏线和青藏线,成功穿越过罗布泊。

责任编辑陈土宏

endprint

猜你喜欢

篾匠木匠手艺
乡村篾匠
手艺
东篾匠
木匠身影
最贵的不是手艺
木匠手中的诗情画意
篾匠父亲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
老手艺
篾匠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