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多层次条件下的物理自主探究合作导学法
2014-09-01彭柱敏
彭柱敏
摘要:由于办学规模和师资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普遍形成了大班额教学。必然出现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的不同学生。随着课改的推进,各学校将取消设置重点班,多层次学生的存在更是无法避免,使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难。
关键词:大班额;多层次;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44-02
近几年来,由于办学规模和师资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普遍形成了大班额教学。所谓大班额是指每班学生人数超过标准人数的20%以上的教学班,即每个班人数在54人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择校,使教学质量较高的重点学校及市区学校也形成了大班额教学。由于大班额的出现,必然出现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的不同学生。随着课改的推进,各学校将取消设置重点班,多层次学生的存在更是无法避免。
由于大班额班级,多层次学生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难。首先,学生差异大,教学定位难以把握,备课中常常顾此失彼。其次,组织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难度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进程不一,增加了完成教学目标的困难。另外,教师负担加重,作业批改量大,个别教育相对减弱,无法更好的进行因材思教。教学要照顾个别差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所以在本文中探讨大班额多层次条件下的物理教学方法问题,使各类学生在物理学科上学有所得,全面提高,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同类班级的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的比较,总结出在物理教学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导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确实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一、自主预习阶段---使用思维导图
1、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把自己的思想(知识网络)画出来,如同全息照像一样把采集到的重要信息表达出来。它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
2、用思维导图学习的优点
(1)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2)各知识点间的联系通过网络表示出来,一目了然;
(3)使回忆和复习变得更有效和快速;
(4)方便添加新的内容;
(5)使笔记的整理有更多的创作空间,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3、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思维导图
(1)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传统的直线型笔记仅仅是对老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改变自己是课堂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记忆知识而不是思考知识的习惯,形成了思维惰性。
(2)思维导图用于帮助学生建构物理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每个章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不仅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了然于胸,而且当时的学习过程也会历历在目
(3)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共同创造思维导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时,往往效率会不高,而且对小组成员的观点不能有效记录,教师对小组的讨论不能进行有效监控。而这些正是思维导图的强项,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记下本小组的主要观点,支持此观点的依据,生活中的实例等等,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控制讨论方向,不要让学生跑题。然后再把各小组的观点收集起来,制成一张全班的关于某一物理主题讨论的思维导图,然后全班对此大图进行集体修改、定稿。
(4)做物理习题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
有些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往往思路不够清晰,而且容易犯数学化的毛病。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学生在解题时,画出其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且使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哪儿、什么程度一目了然,从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此问题再度重演。
(5)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实验
有些学生在教师做演示实验时没有仔细认真记下重点及注意事项,或记得不全面,自己做实验时就不能正确操作,经常要求助其他同学或老师,实验后又不很好地总结,结果实验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更不能理解此实验的意义。如果让学生把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结论导出,做成思维导图将改变学生对物理实验不严谨的作风,切实认识到实验对物理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思维在复习实验时更明了。
在和学生共同把“思维导图”深入运用到物理学习的各领域的过程中,一起学会思维、学会组织建构思维,使我和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力,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目标。
二、课堂学习阶段---使用探究式自学学案合作学习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六至八人为一组。
2、课堂教学程序与策略:
(1)课前准备:课前学生预习课本知识,自行画出思维导图,对上课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2)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发放准备好的探究式学案,引导学生讨论本节内容的重要知识点、易错点、疑惑点,让学生们通过讨论找出已经学会的知识,或者还有疑惑的知识。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课堂中一方面放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一方面加强知识的指导,互相解释所领悟到的知识;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及时改正;互相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作总结。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3)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价:全面正确地评价是提高合作式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际竞争,有效的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评价要全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在于领会学习方法,体会思想感情,总结经验教训。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巩固检查阶段---使用阶梯式过关习题自我检测
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如果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必要会出现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针对大班额多层次的情况,课后作业采用阶梯式过关习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一级一级的往下做,既激发了学生挑战自我的信心,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思教。
1、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进行阶梯式习题的编制,优化习题。
没有任何一本教辅书是完全适合所有学生的课后作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精细设计习题。在阶梯式习题的编制中,把习题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题,第二类为能力训练题,第三类为巩固提高题。
2、物理习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让学生选择,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应的习题,这样就避免了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随便应付的现象。
(2)让学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在物理概念习题教学中进行小组讨论为例。如在巩固“摩擦力”概念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系列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有何关系?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吗?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质疑,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指导。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各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表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综合、纠正与补充各小组的发言,从而达成对物理概念正确的认识。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3)让学生探究讨论,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完成的习题可在小组内讨论,体现学生的互助学习,也培养的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大班额多层次条件下的教学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物理教学,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是每个物理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导学法,积极尝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实施发展个性差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多样化地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提高。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