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能点亮心灵的灯盏
2014-09-01李万海
李万海
热点素材2 年少获赠3碗黄豆,50年行万里找恩人
2014年4月14日上午,陈怀军终于完成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夙愿:找到50多年前的救命恩人夏淑梅。
1962年,河南省登封市遭遇饥荒,陈怀军背起自家织的布匹出门,准备换些口粮,然而来到安徽宿州时,他就饿得走不动了。当时,夏淑梅不但给他熬了一锅红薯粥,临走时,还拿出一个粗瓷大碗,从自家剩粮不多的粮缸里舀了3碗黄豆倒进了陈怀军的布袋中。陈怀军把这些口粮带回了家,救了全家人的命。
50多年来,只要想起夏淑梅,陈怀军的心里便涌起感激之情,想着必须报恩。期间,他按原来的地址写过信,但信件被退了回来;给当地相关部门打电话,但都没有结果。2012年底,陈怀军又一次踏上了去往安徽的旅程。几经周折后,他终于在河北沧州找到了恩人。
精彩速用
这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人性的关怀。当今社会物质水平不断丰富发展,社会道德却集体滑坡,人与人之间相处,更多的是关注利益和金钱,少了善意、关怀和信任。试问现如今,还有谁愿意在别人危难之时不求回报地伸出援手?还有谁愿意在自己都食不果腹的情况下献出三碗黄豆?
活学活用
1.虽然互不相识,可在得知陈怀军的困难后,夏淑梅没有迟疑,立刻给陈怀军熬了一锅红薯粥,还从自家剩粮不多的粮缸里舀了3碗黄豆倒进了陈怀军的布袋中。这一系列举动凸显了夏淑梅善良的品质。在你的生活中肯定也有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可以将你与他(她)的故事写下来。
2.在那个人人食不果腹的年代,夏淑梅向陈怀军伸出了援手,救了他们一家人。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雪中送炭”为话题作文。
3.当年的3碗黄豆刘怀军记了一辈子,甚至在生病之时仍不忘报恩。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从“刘怀军50年行万里找恩人”这个角度出发,可提炼出“感恩”这一主题。
创新立意
1.陈怀军在邻村找到夏淑梅的姐姐夏梅时曾被当成骗子,诚意报恩,无奈一波三折,结合当今社会人情冷漠等现象,可以就“信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提出“人与人之间应互帮互信”的倡议。
2.50年来不间断地寻找恩人,付出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这不仅需要常怀感恩之心,还需要有坚强的毅力,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得出“执着”“毅力”等主题。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