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维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及生产工艺的优化

2014-09-01杨洋

关键词:阿维菌素工艺

杨洋

摘要:阿维菌素是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的酯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作物,本文通过运用紫外线、亚硝基胍诱变的方式对阿维菌素的出发菌株SDSLAV-1进行了诱变,筛选除了阿维菌素的高产菌株SDSLAV-02-01,其比出发菌株要高47%。

关键词:阿维菌素 诱变筛选 工艺

阿维菌素具有安全、高效的农药特性,在常规用量下对人畜不会构成伤害,因此阿维菌素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由于阿维菌素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加速,要求阿维菌素生产企业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阿维菌素发酵单位与成品收率、优化生产工艺。

1 阿维菌素诱变筛选的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出发菌株。阿维链霉菌由山东胜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出发菌株经过诱变之后得到SDSLAV-01、SDSLAV-02。

1.1.2 主要试剂。本实验采取的化学原料主要包括:玉米淀粉、高温黄豆饼粉、花生饼粉、亚硝基胍、淀粉酶等。

1.1.3 主要仪器。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包括:PH机、超净工作台、摇床、显微镜、发酵罐、种子罐、结晶罐等。

1.1.4 培养基。培养基主要包括:一级种子罐培养基、二级种子罐培养基、发酵罐培养基,不同的培养基具有不同的配方。

1.2 诱变方法

1.2.1 紫外线诱变。首先取5ml配制好的阿维菌悬液放入直径90mm的无菌培养罐中,并利用无菌的磁力棒进行搅拌,然后放在功率为20W的紫外线下,打开无菌培养罐,进行边照射边搅拌,然后按照不同的时间段,提出相同的阿维菌素液进行不同程度的稀释,最后放置在分离平板上,进行7~9d的培养。

1.2.2 亚硝基胍诱变。使用浓度为108个/ml的磷酸缓冲液制备孢子悬液,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TG处理紫外线诱变后的突变株单孢子悬液,在适当的温度环境下震动30秒后,利用生理盐清洗3遍后,至于分离平板,倒置培养7d。

2 結果与讨论

2.1 紫外线筛选。经过紫外线诱变培养之后,计算紫外线诱变的孢子死亡率,得出以下数据(见表1)。

通过表1可以清楚的获悉袍子经过90秒的紫外线筛选后,其死亡率达到了100%,随机选择单菌,经过培养后在摇瓶中进行发酵,之后利用相关仪器测量发酵效价,经过反复筛选,获得一支较为稳定的突变株SDSLAV-02,其比出发菌株的产量要高34%。笔者将此作为下一步的诱变实验对象。

2.2 亚硝基胍诱变筛选。通过对亚硝基胍诱变筛选的计算得出相关数据(见表2)。

表2 亚硝基胍诱变结果

由表2可见:在磷酸缓冲剂pH6.0环境下,NTG浓度在1mg/ml时死亡率最低,为4mg/ml时,其死亡率最高。同样笔者随机选取10个单菌培养后进行发酵,然后测定菌株B1a组分效价,并且获得各个浓度诱变滞后的正向突变率(见表3)。

表3 NTG诱变结果

同理,当亚硝基胍浓度为1时其诱变效果最佳,其正向突变率达到了15,因此用低浓度的亚硝基胍诱变进行菌株可以获得SDSLAV-02-01。

3 阿维菌素发酵工艺的优化

3.1 阿维菌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阿维菌素发酵不仅需要优质的高产菌株,还要有良好的培养基,因为阿维菌素的发酵需要培养基给予提供必要的营养,不同的培养基对阿维菌素的发酵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1.1 碳源的优化。为验证不同碳源对阿维菌素的发酵的影响,笔者采取不同的碳源作为培养基实验对象,根据实验获悉,在相同条件下,玉米淀粉作为阿维菌素发酵培养基的发酵单位最高,而且玉米淀粉的价格、储存等各方面也比较合适,有利于企业节省生产成本,因此碳源的优化来源为14%的玉米淀粉。

3.1.2 氮源的优化。根据实验获悉,高温黄豆饼粉饰阿维菌素发酵生产水平最高的氮源,虽然高温黄豆饼粉的单位含氮量不高,但是其发酵水平要高于其他氮源物质,因此选择高温黄豆饼粉作为阿维菌素氮源。

3.2 阿维菌素发酵工艺控制的优化

3.2.1 阿维菌素种子罐的指标控制。阿维菌素种子罐分为一级种子罐和二级种子罐,一级种子罐的控制指标是溶氧控制在20%,温度为28℃,时间为30h;二级种子罐的指标控制为接种量控制在10%,培养时间为20h。

3.2.2 发酵过程溶氧的控制。溶氧控制对发酵液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在发酵前,培养基的营养比较丰富,菌体的生长速度非常得快,而随着发酵时间的推进,菌体消耗氧量就会增加,其溶氧就会下降,溶氧过低就会影响菌体的生长。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阿维菌素发酵溶氧问题:一是通过控制发酵罐的搅拌转速控制溶氧。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菌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上升,菌丝的密度就会增加,其溶氧的密度就会越来越小,而通过控制转速可以有效地解决溶氧问题;二是调整通气量。增加发酵罐的通气量是增强阿维菌素发酵液的含气率,有利于氧气的传递。

参考文献:

[1]何焕君,邱丽娜,姚伟芳.阿维菌素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2006(16).

[2]刘政军,王军,刘志俊.阿维菌素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评析[J].山东化工,2005(4).

[3]刘婷婷,蔡苏兰,阎浩林.阿维菌素产生菌的生物技术改造研究进展[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06).

猜你喜欢

阿维菌素工艺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配方施药,为什么配制阿维菌素
EGSB反应器处理阿维菌素废水
犊牛阿维菌素中毒病例报告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
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残留检测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