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及其实现路径
2014-09-01黄宝丽
黄宝丽
【摘要】分析教学艺术及其理想境界的概念与内涵,提出教学艺术理想境界实现的四条路径。
【关键词】教学艺术理想境界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C-0006-02
一、教学艺术与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
教学艺术是一种教学技巧,主要是指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注意,启迪其思维,集中其精力,振奋起精神,培养创新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动脑思考、乐学会学、灵活运用、变苦为乐,享受胜利的愉悦。教学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教学设计美、教态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过程美、教学意境美、教学机智美、教学风格美、教师人格美等,既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又使教学具有了审美价值,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是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教学艺术具有表演性,机智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笑话等表演手段,使教育教学寓于娱乐之中。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
对于教学艺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是,把教学艺术看成是某种高超的教学技巧、某种创造性教学设计、某种教师的动人表演都是不全面的。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就是如何让课堂变得有磁力、张力、活力,打开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间的心灵对话,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变成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舒展灵性的空间,是探索世界、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窗口,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激活知识,激扬生命,激动心灵,激励人格,激发起创造力。理想的教学艺术境界应该是透过心灵的交流,活灵活现的教学环节,处处闪耀着鲜活的生命在律动、在交融、在成长,无时不见活灵的智慧在闪现、在流动、在焕发异彩。
二、教学艺术理想境界的实现路径
教师在教学中要如何追求和达到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呢?具体说来,有如下四条实现路径:
(一)要有独创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教学艺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同一种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在用,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艺术,所以教学艺术有其明显的教师的个性特征,风格的形成首先是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方法和一颗关爱学生的心。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在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当中,经过几年的探讨和积累,能结合形势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平时在接待用人单位过程中,了解各行各业、不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和招聘方式,在课堂中利用分组、模拟等形式和学生分享,让学生在角色互换中掌握许多就业方面的知识,让课堂上的学生放下包袱,以饱满的精神、积极的状态参与课堂,变听众为讲者,形成人人参与,相互竞争的局面,从而提高面试成功的概率。
因此,风格产生魅力,魅力启迪智慧。考量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主要是看他是否具有成熟的教学过程,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教学风度和教学特色,是教学活动个体化的重要表现。
(二)要学会角色的转换和定位。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角色定位只是在教,没有真正成为教学上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造者和实践者。没有自己的风格,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假如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不会乐意去学和做,注意力就会分散不集中,就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做好各种准备,不但拥有丰富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还要有自己课堂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灌输、教化和管理,对学生多以理解,要把自己当做一个知识和思想的助产士,而不是强调自己是道德楷模、知识源泉。笔者在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时,课程一开始就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组织者和参与者,经常和学生互换角色,或是组织他们开展小组讨论,各个小组人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探讨未来职业即将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三)让学生打开心扉,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从而实现心灵对话。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很多用人单位反映现在部分大学生与人沟通能力相当低,甚至有一些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尖子生,性格内向、孤独,日常工作中不善于与人打交道,融不进集体,这都是网络时代对青少年影响的后果。很多大学生生活在虚拟网络时代,不愿意面对现实,这实际上是心灵封闭的表现。这种现象已经带进了课堂,特别是大学课堂,目前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都会遇到“低头族”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地讲课,学生却是低着头在玩手机、看微博、上QQ等等,认真听课的少。要改变这种现象,提高教学实效性,就要抓住主要矛盾,课堂上不要简单地宣讲,不是单向地灌输,而要改变封闭的教学环境,充分体现教与学的平等地位,不要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要有讨论和争论,形成“真理越辩越明”的激烈氛围。这样的课堂才有生机和乐趣。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在讲授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学生的要求,改变了以往教师点名上台发言的做法,采取以辩论赛的形式,设立一个和学生切身利益有关、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辩论。通过采取这种形式,学生都踊跃上台发表意见和看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又让课堂充满生机和乐趣,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形成“快乐教学,主动学习”的互动画面。
要实现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就要实现:第一,平等观贯穿于整个课堂。课堂师生间心灵对话的前提是要有平等、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去除师者的优越感,放下架子,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朋友式的对话课堂,营造民主式的开放性课堂。第二,创立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心灵对话。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只有死气从死气而来。可见,教学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教学艺术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满堂课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全方位探讨和打造新的教学方式,以灵活多样的课堂对话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变“一言堂”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以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出发点,激励学生课前查找资料,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热情,从而促进师生、生生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
(四)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修养,规范课堂行为艺术。教学有三个步骤:科学、技巧和艺术,最高层次就是教学的艺术性,如何让教学成为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传授过程中,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1.语言。教学过程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把他储存在大脑的知识,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经过加工、整理,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给学生。其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文化知识修养、表达能力和表达水平的高低、表达技巧等方面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笔者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时,对于抽象的内容,笔者就将其分解为小故事来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能力,加强教学语言修养,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质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且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示范,和睦师生关系,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行为。教师的行为主要体现在课堂的一言一行,它是教师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从教学行为的角度,课堂教学行为包括教和学两方面,分别形成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例如,讲授体育课程,教师的动作要规范、标准,及时矫正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舞蹈课形体动作要优美,音乐课教师音调要准确,音色要美妙,礼仪课教师着装要规范等,这些都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内涵,要做多方面的准备:进入课堂要衣冠整洁、仪表端正,言行文明,应带齐基本的教学文件,即做到“五个有”——有课程标准、有教学进度表、有教材、有教学设计、有所教教学班级学生名单;要富有启发性,做到既科学又严肃,既生动又活泼,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和难点,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授课过程多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验设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注意扶持那些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对学生的谈论要加以总结,深化谈论效果,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让教学艺术达到最佳的效果,教师教学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魅力性等,应巧妙完美地结合多种手段、方式、方法,追求和体现教学艺术的价值,使“教教材”转化为“用教材”,“教师问学生”转化为“学生问教师”,“被动接受”转化为“自主探究”,“注重结果”转化为“关注过程”,“单科教学”转化为“多科整合”,从而使课堂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把课上得充满趣味,饱含情味,具有韵味,令人回味,达到最高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俄]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责编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