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
2014-09-01王科
王科
摘要:小学高年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数学的学习是小学高年级的一个重要课程,而数学学习中的应用题则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应用题因需要一定的逻辑和解题思路才能进行解答,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难以突破的关口。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72-01
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才能教好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的教材往往采用对教材内容分类处理的方法,对于每种类型的数学应用题,都给出一种或几种固定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现象,遇到新问题往往就无从下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变原有的固化教学方式,积极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出现的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效率。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教师机械化教学。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应用题解题步骤的讲解,而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应用题实际意义的阐释,导致数学教学程序化、机械化,对学生的学习极其的不利。学生做应用题只是途径,真正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知识,明白应用题背后的深层含义,才是最重要的。2教师的问题形式过于单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学生的应用题设计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往往结构较为封闭,问题形式表现较为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拓展,压抑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3轻视语言教学的作用。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任然只顾知识的讲解,很少用优美、和谐的语言来调节课堂的气氛。数学应用题教学并不仅仅是运算的过程,丰富、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激情,在课堂上多交流讨论,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会比埋头计算、一版一式的书写计算要快得多。4学生运用固定的解题模式。由于应用题的形式较为单一,结构较为封闭,加之类型化严重,学生在解题的时候,都习惯性的用同一套思路,解题千篇一律,毫无创新性。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途径
1、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生活做例子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接触应用题的初始阶段,课本中的应用题大多数是采用复杂繁琐、不结合实际的例子,许多学生都读不懂题目,更严重的会造成学生曲解题目意思。这样长期下来,常年积累的错误解题技巧和不懂的知识点,渐渐的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以学生的生活作为例子设置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例如,在小明家里有一个洗脸池,小明在早上洗脸时用洗脸池上的水龙头放水,5分钟能将水放满,而小明用水杯从旁边的水缸里舀水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将洗脸盆的水舀满,如果小明即用水龙头放水,也从水池中舀水,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将洗脸盆装满?这道应用题,是学生实际生活中每天都接触的现象。用类似的题目作为例子,学生在解答时会根据生活经验而主动思考,甚至会在课后亲自尝试,总结规律,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将那些脱离实际生活的应用题改改写成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例题,不仅具有趣味性和现实意义,还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学生不会审题,或是审题思路和题目本意偏离,那么学生将会错解或直接性的做不成。因此,学生在解数学应用题时,除了需要具备必备的生活经验和准确的数学知识外,学生还要具备必要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的多参与审题,在教师讲题的时候,要严格要求认真听老师的思路,培养学生具备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正确找准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审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解题习惯
不同的解题习惯,对解题过程,以及解题的结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考试中,有好的解题习惯的同学,草稿纸上的解题过程会写得整整齐齐的,解题思路清晰,解题的结果也不易出错,而一些解题习惯不好的学生,往往试卷上到处是涂改的污点,不是步骤出错就是结果出错。解题习惯是学生高效解题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中,教师教师在教给学生解题技巧、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使他们能在平时的练习、作业和考试中能更有效率地完成应用题。
三、突破固定的教学模式
在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固定的教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不足方面,突破固定式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拓宽思路,发散自己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寻找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优化思维的变式,灵活的解决问题.不要怕学生犯错误,只要学生对错误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在意识到错误后能及时的改正,那么,错误也是一种提高。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的难点,对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难点。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多参照课改的要求,注重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挖掘教学材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现实意义,使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