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刘小东作品的选景取材

2014-09-01吴小玲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刘小东精神

吴小玲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刘小东绘画中不同于其他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画家的选景取材手法,旨在阐明刘小东的绘画善于挖掘到人类灵魂的深处,发掘人类生存现实本质的特点。它并不追求惊悚的视觉效果,在选景和选材的时候就已经注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从日常生活中挑选颇具意味又是最琐碎的最不起眼的事件着手,使得作为精神载体的画面因素分析具有相当意义。

关键词:刘小东;选景;现实本质;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56-01

有很多画家画很多现实主义的题材画,不过让人感觉不到挖掘到人类灵魂的深处,而刘小东应该算是一个发掘人类生存现实本质的一个画家。绘画语言在刘小东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作为精神载体的画面因素分析具有相当意义。

刘小东作品所选择的场景充满偶然的、现象的、表皮生活的描绘,他都十分贴切地表现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对无意义的刻画展现了这一代青年人的漠然、不屑的世俗神态。

它并不追求惊悚的视觉效果,而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甚至只是看客的视角来进行叙事。因此,画面是平实而普通的。如作品《白胖子和他爸》、《自古英雄出少年》、《烧耗子》、《晚餐》等(见图1-5)。比如作品《抓鸡》(见图1)所绘的那个下蹲者后裤兜里塞着的矿泉水瓶,还有电线杆上用红的颜料涂写的“化工站”,以及不远处的汽车和远处傲然矗立的大幅广告牌。正因为太平实,初次接触其画,易让观者心生疑惑:这不过是一张油画化的照片罢了。

作为新生代的代表,他的作品绝不仅停留在对形式的单一追求,也不再去映射某些有着显著意识形态的集体记忆,更不着意描绘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用写实主义手法直接了当地表现当下他所熟悉的那个群体的生存状况,画面里的人与物、场与景都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是90年代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1]他画几个人站在那里,并不是真的在画那几个人,而

是想通过这一时刻的这个画面引出其他的由联想而得来的精神上的某种意念。在一个看来很平静很平常的场景中隐含着某种矛盾。都是描述现实中的人和事,却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人物、景物的出画入画为的是使画面更有意味地传达出心中的感受,他在选材的时候,专挑那种按自己的常识觉得不太可能入画的东西,看起来很平常但又有矛盾隐匿其中的,存在某些觉得无法言语的别扭,或是能勾起他对某些片断记忆的素材。他说:“从感性的角度讲,显得特别协调的东西我是坚决不画的。”[2]

自刘小东早期作品以来,草图和摄影一直在他的绘画方式、创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走到哪里他总会带着相机,随时抓拍任何引起他注意的人或事。 他的摄影已成为创造绘画作品的工具,而草图作为辅助手段把不同来源的摄影整合重组,构建他创作最基本结构。

可以说刘小东在选景和选材的时候就已经注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他选取的照片呈现的是他眼中世界,已带有主观创造的成分,没有理想主义地美化现实也没有过于夸大个人体验,他从日常生活中挑选颇具意味又是最琐碎的最不起眼的事件着手,体现了他的智慧。他把关注点放在了身边日常生活琐碎的现实,用平实朴素的如实描绘,不借用虚构或戏拟的手法,而把关注点放在由现实生发的意象,即客观的东西对人心理上的影响,借景把生活中所遇到或存在的问题传达出来,重视不加任何修饰地直呈的写实手法,自然的传达,不强迫观者接受自己的感觉或想法,把“偶然”固定,抓住在这个场景或人物后面的那种说不清的东西,让某种不确切的意味自己显现,从而抓住观者的思绪,刘小东的这种选景取材所带来的画面不确切的成分更增加了他作品的可读性。

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画法强调主题性的精确描绘、视角和叙述结构的连贯,而刘小东把一些不太入画的对象纳入同一画面中,造成思维的停留和视觉的冲击。这样一来,现实主义的上述特点被大大地弱化,艺术家的画法剥离出了现实主义中画面场景这一概念,而使情、景之间的切换别具深意,从而超越了中国之前传统的现实主义。

纵观刘小东作品的选景取材,可见他从自然当中消解形象,把现实中具体的形象转化为传达某种共性的形象,既非单纯再现的亦非单纯表现的。在一个新的更深刻的意义,上它们都是象征的,上升到生命的普遍意义。刘小东找到自己的表达个人和社会的主题,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成功地表露了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实质,以及社会中某些特定的矛盾和相互依赖关系。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意义,能引起观者共鸣。

参考文献:

[1] 郭锐.刘小东的艺术世界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3):196.

[2] 阿诺德.豪泽尔《艺术史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刘小东绘画中不同于其他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画家的选景取材手法,旨在阐明刘小东的绘画善于挖掘到人类灵魂的深处,发掘人类生存现实本质的特点。它并不追求惊悚的视觉效果,在选景和选材的时候就已经注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从日常生活中挑选颇具意味又是最琐碎的最不起眼的事件着手,使得作为精神载体的画面因素分析具有相当意义。

关键词:刘小东;选景;现实本质;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56-01

有很多画家画很多现实主义的题材画,不过让人感觉不到挖掘到人类灵魂的深处,而刘小东应该算是一个发掘人类生存现实本质的一个画家。绘画语言在刘小东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作为精神载体的画面因素分析具有相当意义。

刘小东作品所选择的场景充满偶然的、现象的、表皮生活的描绘,他都十分贴切地表现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对无意义的刻画展现了这一代青年人的漠然、不屑的世俗神态。

它并不追求惊悚的视觉效果,而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甚至只是看客的视角来进行叙事。因此,画面是平实而普通的。如作品《白胖子和他爸》、《自古英雄出少年》、《烧耗子》、《晚餐》等(见图1-5)。比如作品《抓鸡》(见图1)所绘的那个下蹲者后裤兜里塞着的矿泉水瓶,还有电线杆上用红的颜料涂写的“化工站”,以及不远处的汽车和远处傲然矗立的大幅广告牌。正因为太平实,初次接触其画,易让观者心生疑惑:这不过是一张油画化的照片罢了。

作为新生代的代表,他的作品绝不仅停留在对形式的单一追求,也不再去映射某些有着显著意识形态的集体记忆,更不着意描绘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用写实主义手法直接了当地表现当下他所熟悉的那个群体的生存状况,画面里的人与物、场与景都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是90年代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1]他画几个人站在那里,并不是真的在画那几个人,而

是想通过这一时刻的这个画面引出其他的由联想而得来的精神上的某种意念。在一个看来很平静很平常的场景中隐含着某种矛盾。都是描述现实中的人和事,却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人物、景物的出画入画为的是使画面更有意味地传达出心中的感受,他在选材的时候,专挑那种按自己的常识觉得不太可能入画的东西,看起来很平常但又有矛盾隐匿其中的,存在某些觉得无法言语的别扭,或是能勾起他对某些片断记忆的素材。他说:“从感性的角度讲,显得特别协调的东西我是坚决不画的。”[2]

自刘小东早期作品以来,草图和摄影一直在他的绘画方式、创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走到哪里他总会带着相机,随时抓拍任何引起他注意的人或事。 他的摄影已成为创造绘画作品的工具,而草图作为辅助手段把不同来源的摄影整合重组,构建他创作最基本结构。

可以说刘小东在选景和选材的时候就已经注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他选取的照片呈现的是他眼中世界,已带有主观创造的成分,没有理想主义地美化现实也没有过于夸大个人体验,他从日常生活中挑选颇具意味又是最琐碎的最不起眼的事件着手,体现了他的智慧。他把关注点放在了身边日常生活琐碎的现实,用平实朴素的如实描绘,不借用虚构或戏拟的手法,而把关注点放在由现实生发的意象,即客观的东西对人心理上的影响,借景把生活中所遇到或存在的问题传达出来,重视不加任何修饰地直呈的写实手法,自然的传达,不强迫观者接受自己的感觉或想法,把“偶然”固定,抓住在这个场景或人物后面的那种说不清的东西,让某种不确切的意味自己显现,从而抓住观者的思绪,刘小东的这种选景取材所带来的画面不确切的成分更增加了他作品的可读性。

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画法强调主题性的精确描绘、视角和叙述结构的连贯,而刘小东把一些不太入画的对象纳入同一画面中,造成思维的停留和视觉的冲击。这样一来,现实主义的上述特点被大大地弱化,艺术家的画法剥离出了现实主义中画面场景这一概念,而使情、景之间的切换别具深意,从而超越了中国之前传统的现实主义。

纵观刘小东作品的选景取材,可见他从自然当中消解形象,把现实中具体的形象转化为传达某种共性的形象,既非单纯再现的亦非单纯表现的。在一个新的更深刻的意义,上它们都是象征的,上升到生命的普遍意义。刘小东找到自己的表达个人和社会的主题,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成功地表露了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实质,以及社会中某些特定的矛盾和相互依赖关系。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意义,能引起观者共鸣。

参考文献:

[1] 郭锐.刘小东的艺术世界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3):196.

[2] 阿诺德.豪泽尔《艺术史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刘小东绘画中不同于其他传统现实主义风格画家的选景取材手法,旨在阐明刘小东的绘画善于挖掘到人类灵魂的深处,发掘人类生存现实本质的特点。它并不追求惊悚的视觉效果,在选景和选材的时候就已经注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从日常生活中挑选颇具意味又是最琐碎的最不起眼的事件着手,使得作为精神载体的画面因素分析具有相当意义。

关键词:刘小东;选景;现实本质;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56-01

有很多画家画很多现实主义的题材画,不过让人感觉不到挖掘到人类灵魂的深处,而刘小东应该算是一个发掘人类生存现实本质的一个画家。绘画语言在刘小东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作为精神载体的画面因素分析具有相当意义。

刘小东作品所选择的场景充满偶然的、现象的、表皮生活的描绘,他都十分贴切地表现这些人的生活状态,对无意义的刻画展现了这一代青年人的漠然、不屑的世俗神态。

它并不追求惊悚的视觉效果,而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甚至只是看客的视角来进行叙事。因此,画面是平实而普通的。如作品《白胖子和他爸》、《自古英雄出少年》、《烧耗子》、《晚餐》等(见图1-5)。比如作品《抓鸡》(见图1)所绘的那个下蹲者后裤兜里塞着的矿泉水瓶,还有电线杆上用红的颜料涂写的“化工站”,以及不远处的汽车和远处傲然矗立的大幅广告牌。正因为太平实,初次接触其画,易让观者心生疑惑:这不过是一张油画化的照片罢了。

作为新生代的代表,他的作品绝不仅停留在对形式的单一追求,也不再去映射某些有着显著意识形态的集体记忆,更不着意描绘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用写实主义手法直接了当地表现当下他所熟悉的那个群体的生存状况,画面里的人与物、场与景都充满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是90年代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1]他画几个人站在那里,并不是真的在画那几个人,而

是想通过这一时刻的这个画面引出其他的由联想而得来的精神上的某种意念。在一个看来很平静很平常的场景中隐含着某种矛盾。都是描述现实中的人和事,却不同于以往的现实主义,人物、景物的出画入画为的是使画面更有意味地传达出心中的感受,他在选材的时候,专挑那种按自己的常识觉得不太可能入画的东西,看起来很平常但又有矛盾隐匿其中的,存在某些觉得无法言语的别扭,或是能勾起他对某些片断记忆的素材。他说:“从感性的角度讲,显得特别协调的东西我是坚决不画的。”[2]

自刘小东早期作品以来,草图和摄影一直在他的绘画方式、创作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走到哪里他总会带着相机,随时抓拍任何引起他注意的人或事。 他的摄影已成为创造绘画作品的工具,而草图作为辅助手段把不同来源的摄影整合重组,构建他创作最基本结构。

可以说刘小东在选景和选材的时候就已经注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他选取的照片呈现的是他眼中世界,已带有主观创造的成分,没有理想主义地美化现实也没有过于夸大个人体验,他从日常生活中挑选颇具意味又是最琐碎的最不起眼的事件着手,体现了他的智慧。他把关注点放在了身边日常生活琐碎的现实,用平实朴素的如实描绘,不借用虚构或戏拟的手法,而把关注点放在由现实生发的意象,即客观的东西对人心理上的影响,借景把生活中所遇到或存在的问题传达出来,重视不加任何修饰地直呈的写实手法,自然的传达,不强迫观者接受自己的感觉或想法,把“偶然”固定,抓住在这个场景或人物后面的那种说不清的东西,让某种不确切的意味自己显现,从而抓住观者的思绪,刘小东的这种选景取材所带来的画面不确切的成分更增加了他作品的可读性。

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画法强调主题性的精确描绘、视角和叙述结构的连贯,而刘小东把一些不太入画的对象纳入同一画面中,造成思维的停留和视觉的冲击。这样一来,现实主义的上述特点被大大地弱化,艺术家的画法剥离出了现实主义中画面场景这一概念,而使情、景之间的切换别具深意,从而超越了中国之前传统的现实主义。

纵观刘小东作品的选景取材,可见他从自然当中消解形象,把现实中具体的形象转化为传达某种共性的形象,既非单纯再现的亦非单纯表现的。在一个新的更深刻的意义,上它们都是象征的,上升到生命的普遍意义。刘小东找到自己的表达个人和社会的主题,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成功地表露了当代人生存状态的实质,以及社会中某些特定的矛盾和相互依赖关系。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意义,能引起观者共鸣。

参考文献:

[1] 郭锐.刘小东的艺术世界初探[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3(03):196.

[2] 阿诺德.豪泽尔《艺术史的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刘小东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对刘小东笔下“小人物”的探析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