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中研、研中训:青年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新思维

2014-09-01周炳慧

文教资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个性化专家

周炳慧

教中研、研中训:青年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新思维

周炳慧

(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 永康 321300)

本着教师素质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分析了造成传统教师培训效益低下的原因——忽视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培训效益的策略。我们以“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为载体,实践“教中研、研中训”的理念,有效实现了教学、研究、培训的三位一体,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维。

教中研 研中训 青年教师 专业个性化发展

教师素质是决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教师培训事关新课程改革成败,然而,在对多年教师培训工作的反思、从参训教师那边得到反馈信息中发现,参训教师对培训的满意度并不高,培训效果很不理想。我从分析导致培训效益低下的原因入手,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需求,结合自己开展教师培训的经验,提出青年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忽视个性化发展:传统培训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

为了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我们设计了《永康市教师培训工作调查问卷》及其相应的访谈提纲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调查,旨在了解教师培训的效果,了解教师对培训的反响,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认真分析,认为造成传统培训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重共性,轻个性。

以往的教师培训都是由师范院校或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如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由培训机构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课程一旦确定,就成为所有参训教师的学习内容,但是,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水平、不同专业发展阶段、不同个性品质的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千差万别,因此,传统的培训很难满足教师的个别需求。

(二)重灌输,轻主动。

传统的教师培训几乎千篇一律地采取“百家讲坛”的形式,专家在讲台上介绍多种多样的教育理论,参训教师大都充当“听众”,很少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因此,虽然在听课的时候受专家的鼓动,确实激动了一阵子,但是,由于理论未能内化,不知道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应该如何,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是不知所措。

(三)重理论,轻实践。

“百家讲坛”式的培训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重视理论的传授,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听着日新月异的教育理论,参训教师有的对理论一知半解,有的觉得与现实相距太大,有的觉得专家介绍的理论不符合教育实情。特别是在某些问题上,不同专家有不同的见解,对于理论功底并不深厚的一线教师来说,不知孰是孰非,造成了实践无所适从。我们调查中发现,教师所缺乏的并不是理论知识,而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行为。

二、凸显个性化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不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都要求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体现个性化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需求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从教师培训的内容上看,最急需但又最难的是获得教学实践性知识。

新课程已经实施10年多,教师早已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教育专著和电视、专家讲学等途径了解了新课程理论,但这些理论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难以落实到教学行为上。譬如,如何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何理解新的课程形态?如何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如果这些有关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实施新课程就成为空谈。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获得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途径十分匮乏。

(二)从教师培训的方式上看,教师最喜欢针对具体问题的同伴互助活动。

在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沙龙、专题讨论、相互听课等同伴互助活动中,教师能从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结构出发,通过多向、多次的互动达到视角交融,促进教师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和重建,从而产生与创造新的知识、新的理念,自觉改进教学行为。因此,在同伴互助中,教师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同伴互助成为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实现个性化发展:“教中研、研中训”的价值追求

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和让教师掌握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行为是目前教师培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设想让教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以研究者的态度践行新课程的教学行为,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即所谓的“教中研”;通过专题研究,让教师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即所谓的“研中训”。通过“教中研、研中训”,实现教学、研究、培训的三位一体,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我们举办的“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以下简称“提升班”)就是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一个尝试。

(一)专家引领:确保教师培训的科学性和正确方向。

专家引领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事先了解学员的具体需求,在共商基础上确定一些主题,再邀请在相关主题方面有独特见解的,或在某一领域有独特专长的,或能引领学员开展活动的专家,对提升班的学员做有针对性的讲座。二是学科专家 (特级教师)执教公开课、示范观摩课或介绍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三是请专家对学员开出的研讨课进行点评,通过专家的“把脉”、“会诊”让学员认识自身的特长或不足之处。这样,理论专家介绍先进理念、学科专家示范先进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学员尝试先进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既把理论、实践有机统一,又让参训教师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专业阅读: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专业阅读。我们认为他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去前行的”。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阅读教育经典著作,就是教师教育思想的源头。学员根据对教育的理解,从人类的教育思想宝库中选择信奉的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从而为专业发展确定方向。广泛阅读一些启迪教育教学思想的书籍,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才能逐渐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能体现自身教育理念的、比较固定的、富有教学成效的、独特的教学技巧。

(三)专题研究:教师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1.课题研究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正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课题研究过程中实现的,但一线教师由于缺乏专家的指导,开展课题研究是难题,“提升班”为教师与专家互动、研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我们帮助参训教师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组建学习互助组,学员可以自主选择参加。每个互助组推选一名负责人。每个互助组均有一个研究专题,每个研究专题的参与人数以4~6人为宜。研究专题经过小组民主讨论确定,从研究方案的形成、课题研究过程的实施到结题的整个研究过程,都要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有时还要邀请专家指导。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通过与专家、同伴的交流互动,实现专业的提升。

2.主题教研

为了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性知识,主题教研引起了普遍关注。两年中,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研活动。我们相信“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因此每次教研活动都会邀请一些优秀教师、名师或专家“坐诊”。他们根据每个学员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对学员进行“把脉、诊断”,针对学员的特长,为学员指明专业个性化发展的方向;他们为学员开一些“良方”,帮助学员扬长避短,尽快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1)选课。教师进行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都必须通过课堂实现,我们要求学员所选的课与所研究的课题相关,有利于解决问题。首次教研,我们帮助学员选择了一些更容易展示个性特征的课,再逐步增加课的难度。

(2)备课。“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每次教研活动中有上课任务的学员在活动开展的2周前先精心准备教案。然后组织该学员所在的小组成员及指导教师一起对该学员的教案进行探讨,让每个人的智慧头脑风暴式迸发,把每个人的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让上课学员的教学设计更完美。集体备课的过程也是所有学员一起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当然,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一个完美的教学设计能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员的个性化教学,取决于学员基本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员在课堂上如何发挥独特的个人魅力,展现教学智慧。

(3)听课。“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通过听课,教师可以与他人进行比较,借鉴、学习他人好的经验。我们要求学员听课前必须熟悉教材内容,并简要地设计一个教学方案。在听课过程中,学员应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听课后,学员应学会整理与思考,把他人的教学设计、教学风格与自己的作比较,用心吸收他人的长处。

(4)评课。“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要求提高班的学员不仅认真聆听专家的点评,而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评课。评课的真正目的是让执教学员更清楚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以便日后改善,也可以让听课学员明确他人教学中值得借鉴的经验,达到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写作反思: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升华。

“专业写作,我们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去攀升”。在实践中成长,在写作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专业写作是教师成长史中的重要内容。专业写作,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专业发展、教育的智慧和教育的幸福。我们鼓励并指导学员写作,帮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洞察力,促使他们步入成长的快车道。我们指导学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种形式的写作。

1.开展教学反思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及重要途径。青年教师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不断剖析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优缺点,冷静地思考、寻找改进策略,在后续教学中不断提升自我。因此,“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教学反思过程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学习的自觉冲动,使他们日益优秀。

我们在指导学员作教学反思时,一定要不断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学生的反馈整合思考。我们要求学员经常听他人的课,研究他人的教学长处,学会比较反思。我们督促学员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并时刻提醒他们在个性化教学方面作更多思考,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名师。

2.撰写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是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的结晶,是教师通过不断分析总结,用先进的教育理论诠释、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的学识修养和教科研能力的反映。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论文,不断超越自我,使教学活动更具创造性,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借鉴。教师撰写教学论文,不但能“完善自己”,而且能“照亮别人”。

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班的每一位成员都承担课题研究的任务,养成了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撰写教学论文顺理成章。

3.畅谈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心得体会是教师在活动中的有感而发,是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我们鼓励并指导提升班的学员撰写读书心得体会、教学心得体会、教研心得体会、科研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等,养成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习惯。

4.记录成长历程

教师成长日记是青年教师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的一种有效方式。成长日记中记录的是青年教师艰辛的探索经历,其中有痛苦、有喜悦;有成功、也有失败。成长日记中的内容可能是一个典型的教学案例、精彩的教育叙事和深刻的教学反思。

青年教师的专业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教师的专业写作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是它的灵魂。写作的确是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专家的有效途径”。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对永康市青年教师的培养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教中研,研中训”实现了“教、研、训的三位一体”,激发了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思维。为期两年的“提升班”,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进行了青年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探索,对参训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学个性的形成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高晓清,汤萌.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探讨[J].光明日报,2005.

[2]蔡笑岳,雷晓云.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3]丁钢.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殷凤.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征及诊断路径分析[J].教师专业发展,2012.3.

[5]王艳玲.默会、知识与智慧性行动——西方多重视野中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及其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

[6]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第一版.

[7]冯克诚,何曼青.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全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8]刘宏武.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9]李庆华.素质教育视阈下理想信念教育理念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10]杨淑珍.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个性化发展研究[J].理论探讨,2007.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个性化专家
致谢审稿专家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请叫我专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