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薄理的心魔:小说《纪念日》的婚恋悲剧
2014-09-01刘仪华陈琼琼
刘仪华 陈琼琼
澳薄理的心魔:小说《纪念日》的婚恋悲剧
刘仪华1陈琼琼2
(1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2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196)
《纪念日》是英国作家德拉梅尔创作的一则婚恋悲剧短篇。在充满灵异氛围的故事情节中,主人翁澳薄理与情敌菲斯克的冲突、与妻子艾米莉的争吵,特别是他暗藏内心的挣扎,逐渐成为他的“心魔”,并最终导致他的婚姻悲剧。
德拉梅尔 《纪念日》 澳薄理 心魔 婚姻悲剧
瓦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 1873—1856)是英国二十世纪的著名作家,尽管他于1924年及1931年先后两次谢绝英国皇室的封爵计划,但最终还是在1948年及1952年分别被授予荣誉勋章(C.H.)和功绩勋章(O.M.)。当代学者本廷克博士在《德拉梅尔作品中的浪漫主义意象》中断言:德拉梅尔的地位应该紧随哈代之后。小说《纪念日》是德拉梅尔的一则短篇。故事开始,主人翁澳薄理在其私家花园猛然“瞥见”他的已故情敌菲斯克的幽灵,伴随小说情节的展开,澳薄理的言行举止,尤其是他的阴暗心理活动,使得读者对其婚姻悲剧的根源一览无余。
一、澳薄理与菲斯克
澳薄理不喜欢菲斯克。他几乎确定是从第一眼见到菲斯克的时候,就不喜欢他,或者说是厌恶、憎恨他。因为菲斯克的成熟稳重让他捉摸不透,让他心烦。澳薄理坚定了一个信念:“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事情都无法让他们两个人和睦相处。”除了憎恶外,澳薄理还非常忌妒菲斯克。菲斯克的长相虽然无法与自己媲美,但是菲斯克的聪慧还是和自己有得一比的。这令澳薄理很气愤。菲斯克的坚韧品质尤其令他厌恶,他恨不得将其占为己有。总之,菲斯克让澳薄理抓狂。
菲斯克是他的情敌吗?或许仅为他的臆想。当然,菲斯克和澳薄理的妻子艾米莉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们感情很深。澳薄理迎娶艾米莉之后,妻子身体羸弱,常常要看医生。但是艾米莉的私人医生也是菲斯克的好友。如此一来,艾米莉与菲斯克有了些许见面的机会,对此,澳薄理心存芥蒂。他始终怀疑,妻子迟早有一日会与菲斯克旧情复燃,并最终抛弃自己,甚至怀疑自己的岳母会劝说艾米莉离开自己。
因为妻子艾米莉与菲斯克曾经是恋人,耿耿于怀的澳薄理隔三岔五就拿这个问题对妻子冷嘲热讽。他实在无法释怀,他想知道现在妻子艾米莉与菲斯克是否还是“余情未了”?澳薄理当然清楚,艾米莉当初嫁给他时心中是充满爱的期待的。婚后澳薄理不失时机的讯问和猜疑,终于把艾米莉对婚恋的憧憬消磨殆尽。澳薄理和艾米莉两人之间剩下的唯有夫妻之名。
小说对菲斯克的描述唯有聊聊数笔,读者全从“妒忌在心”的澳薄理口中获知一切。澳薄理的婚姻被搅得一团糟,貌似因为菲斯克的存在,其实全是澳薄理的“心魔”作祟。在菲斯克逝世周年纪念日那天,澳薄理在花园里“邂逅”了菲斯克,或者说“邂逅”了菲斯克的“幽灵”。为此,澳薄理异常震怒,因为花园是他的私人“领地”,犹如他的妻子一样,神圣不可侵犯。瞥见菲斯克之时,他惊恐万分,他压抑住惊恐的同时,大脑飞速运转,第一个念头就是妻子艾米莉又与菲斯克幽会了?他愤怒地对菲斯克的“幽灵”问道:“是你吗?菲斯克?有何贵干?”他正声说道:“不管你是人是鬼,你都不该到这里来!如果你想见我或者那个谁,你该明白大门在哪里!听我说,去敲大门,该死的,像个绅士那样走大门!”
这些话是从他嘴里蹦出来的,还是仅仅停留在他脑海里,澳薄理自己弄不明白。四周悄无声息,寂静如坟地。他手中拿着一把水壶,流淌而下的水声让人惊心。那团黑影愈发清晰起来,分明是菲斯克。眼睛也许会错,但感觉不会,澳薄理心想。想到自己的后花园无法独享,心理后悔刚才没有训斥他的情敌:“除非生意,恕不接待!”这个告示牌就竖在他家大门口。这是澳薄理的“心魔”之作。
二、澳薄理与艾米莉
心胸狭隘的澳薄理无法摆脱自己的“心魔”。他不知珍惜自己与艾米莉的婚恋,不知珍惜他与艾米莉的今天和未来,时常纠缠于艾米莉的过去,这是澳薄理给自己的婚姻埋下了导火索。艾米莉反复问道:“你又拿陈年旧事来质问我么?”丈夫无端翻弄“陈芝麻、烂谷子”的行为让艾米莉失去了婚恋的热情,夫妇二人还待在一起的原因就剩那一纸婚约。矫情的客套与反复的拷问最终逼死了自己的妻子。
在花园里“邂逅”了菲斯克的澳薄理惊恐万分,他陷入了艾米莉与菲斯克在幽会的狂想之中。虽然澳薄理爱他的妻子,然而这种感情夹杂太多的占有成分。澳薄理的爱情观是扭曲的,他对妻子毫无信任可言,他对她的过往更加介怀,他吃醋、嫉妒、愤怒。他反复逼问艾米莉,他要从她口中听到她与菲斯克昔日情人之间的只言片语。看着妻子内心受到煎熬他就能心安理得,他靠折磨她缓释内心自我折磨的苦楚。
澳薄理对艾米莉的“爱”是一种“父权制”的占有、一种无理取闹的疯狂。他占有了艾米莉的现在,掌控着她的未来,但是,他对自己未能占有她的“过去”耿耿于怀。他嫉恨菲斯克,疑心艾米莉,更对自己的无能懊恼。他选择不停地用言语刺激、伤害自己的妻子,宣泄情绪。
“邂逅”了菲斯克的那天,澳薄理的心魔开始作祟,他盘算着如何从妻子口中套出他内心渴望知道的一切。晚餐时分,澳薄理从花园回到屋内,吩咐女仆玛丽不要着急做饭,他说可能会有人来访。妻子听见他回来了,立马下楼迎接他,也被他拒绝了,他要艾米莉待在楼上。澳薄理来到二楼,开始了他精心设计的台词:“今天下午你有没有感到不舒服啊?”这个问题让艾米莉发蒙,不知丈夫用意何处。澳薄理说:“你身体的毛病是因为你不好好接受治疗,当然也与你的那个医生有关。”艾米莉凝神思索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她知晓当男人又累又饿的时候,自己最好选择闭嘴。澳薄理又说:“艾米莉,既然你不愿意让其他医生看病,那就只能请你的那个医生来给你检查了。”“可是,你知道的,麦克理查兰医生去年就把他的诊所卖了,已经移居加拿大了。”“是这样啊。噢,对了,艾米莉,你对每个日子都能记得清清楚楚的。那么,他的那个朋友,上次我们见过的,叫什么名字来着?”艾米莉此时恍然大悟,立马明白了丈夫的意图:绕来绕去又回到“老问题”上了。“哦,上帝,澳薄理,关于这个问题难道我们还没有讲清楚么!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我还没有解释清楚么!你刚才是在讨论我的医生好不好么?麦克理查兰医生很优秀!”
夫妻之间最需坦诚,无需拐弯抹角。但是,生性多疑的澳薄理早让心魔蒙蔽了。他不厌其烦的试探早让夫妻两人变得生分;同一个问题纠缠不清,艾米莉感到身心憔悴,她对丈夫的感情渐渐淡化,她学会了隐忍,学会了缄默不语。艾米莉无法承受丈夫日复一日的逼问,最终因为心脏病突发离开人世。
妻子的去世并没有让疯狂的澳薄理感到丝毫自责,他转而开始思索艾米莉的鬼魂是否和菲斯克的幽灵聚结。
澳薄理的偏执把他与艾米莉的婚姻变成了悲剧。他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婚姻和幸福,而且毁掉了妻子的生命。他对妻子缺乏最起码的信任,他时常通过冷嘲热讽获得快感,这不是爱情。可怜的艾米莉用死获得了解脱,可悲的澳薄理又陷入自己心魔编制的网里,越陷越深。
三、澳薄理与自己
按照小说的描绘,澳薄理其实长相英俊,聪慧敏捷。当他与优雅美丽的艾丽斯结合时,人们揣测这将是幸福的一对。然而,澳薄理是一个内心扭曲、疑心重重的吃醋达人。这样的人即使迎娶了温柔美丽的妻子也难获幸福。他的 “心魔”使他纠缠于妻子的往昔,不能释怀妻子以前有过恋爱经历。妻子的往日情人还是一个优秀男人。这两点让他疯狂,让他隔三岔五地质问妻子:“到底爱谁?”他忘了爱情是经不起这样反反复复折腾的,最终会消失殆尽。
在恋爱时期,澳薄理偶尔暴露的偏执使艾米莉难过,然而此时澳薄理尚能控制自己的心魔,他对于艾米莉的迷恋和爱慕暂时占了上风。或者说他成功娶到艾米莉,一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证明自己“强过”菲斯克。澳薄理的恋爱从一开始就是个悲剧,他太在乎菲斯克的存在,太纠结于艾米莉的过去。这样的心魔在娶了艾米莉后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更疯狂,他没有因艾米莉嫁给自己倍感幸福,而是日夜提防,导致婚姻悲剧。
恋爱悲剧加上婚姻悲剧,使得澳薄理的性格更加孤僻。他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待在花园里,在他看来,这个世上没有人比他更享受独处、僻静带来的欢愉了。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度过,他不与人沟通、不参加社交活动,喜欢一个人的宁静。可以想象婚后的艾米莉是如何孤独寂寞地打发时间的,难怪夫妻两人的感情会越来越淡,最终貌合神离。
澳薄理的人生悲剧是由他自己一手导演的。他不懂反思,不知沟通,任由内心的负面情绪肆意滋长,放纵“心魔”伤害亲人,并最终毁了自己的幸福。在“心魔”作用下,他“邂逅”了已故情敌菲斯克。在菲斯克的去世周年纪念日,他想到自己的妻子婚前与菲斯克的恋情,感到惊恐、愤怒,妒火中烧。他要向妻子讨个究竟,他无中生有地意欲挖出他们“余情未了”。
澳薄理的偏执已经病入膏肓。虽然他有时意识到自己对妻子艾米莉过于苛求,然而他无法控制自己。每次拷问妻子之前,他知道会伤害艾米莉,然而,来自他心底的另一个声音过于强大,每次他都选择屈服。澳薄理通过折磨艾米莉发泄内心的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被滋养的“心魔”吞噬了他的理智,毁掉了自己,毁掉了妻子,毁掉了他们的婚姻和幸福。
德拉梅尔在《纪念日》里展现给读者的不仅仅是一出普通的婚恋悲剧,透过小说主人公澳薄理的内心挣扎,他的扭曲的人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澳薄理残缺的个性导致爱妻的早逝,他多疑的生性使他对爱情缺乏自信。澳薄理如果能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他和艾米莉的结局就不会是阴阳相隔的悲剧。既然艾米莉选择了自己,澳薄理就应该珍惜这份情感,用信任和呵护经营婚姻和爱情,如此最终收获幸福的就是自己。妒忌和猜疑滋养了澳薄理的“心魔”,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又害己。
[1]De la Mare,W.&De la Mare,G.,Short Stories 1927-1956(Vol.2).London:Giles de la Mare P.2001.
[2]McCorristine,S..The Ghostly Place of 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the Short Fiction of Walter de la Mare.The Lion and the Unicorn.2010.34.
[3]Theresa Whistler.The Life of Walter De La Mare[M]. London:Duckworth Publisher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