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论语》中对于人的关注
2014-09-01赵苗
赵苗
摘要:《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对于人给予了极大关注。它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注重人的生命存在,重视个体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意义,而其中自省意识和君子形象及人格的展现体现出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于自我形象的理想建构。同时,它更强调个体人在群体中的社会历史责任,从而从整体上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精神。
关键词:《论语》;人的关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3-01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历代封建统治者几乎无不奉他为“圣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事的著作,它对中国传统文化、伦理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于人本身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人的生命存在。《论语•乡党》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里“马”是物质财富的代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段记载真切地反映了孔子仁爱思想中人的生命至上的价值原则。在孔子的价值体系之中,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是高于物而存在的,具有优先性。
2、重视个体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意义。孔子一生重在教,其教育学生重在教学生为人之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孔子认为做人为根本,学文为其末。这里的学指狭义的“学”,即学习文献知识,这一方面孔子固然也非常重视,但是他更强调的是广义的“学”,即德行的学习。《论语•学而》开篇即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者,学为人也。“人不知而不愠”就强调的是虽处群体却不失个体的尊严和价值。
3、自省意识和君子形象及人格的展现体现出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于自我形象的理想建构。《论语》中多次出现自省意识。自省意识在《论语》中主要表现为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对自身行为的反观,自省意识的出现表明个人对自我的存在有了意识和肯定。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等都是《论语》中对自我在学习和修养等方面上的反思,这种反思就是人对自我身份的确立与完善。与人是社会人,注重人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不同的是,自省意识所表现出来的自我观念注重将自我摆在中心,追求的是自我的扩充与完善。
君子形象及人格的展现也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综观《论语》,“君子”一词出现了一百多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孔子对君子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不断强化君子在道德品质方面的内容:“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孔子认为仁、知(智)、勇是君子必备的三种主要品德。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是孔子道德学说的核心,也是他建构君子人格的基本要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都说的是君子以“仁”为己任,将仁德推广于天下。而任何人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文化,有知识,有才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他要求君子内修美德,外饰文采,德才搭配,人格完美。孔子所追求的知,是大智慧,而不是某种专门的技能。所谓“君子不器”,就是要求君子有大智大能,在各个方面担当责任。“勇”通常是指人的胆量和气魄,孔子以此作为君子实施仁义的行为保证。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具备勤奋好学,重义轻利,温和宽厚,以中庸为上,胸怀天下,救济贫困,关怀少幼,有礼有节,孝悌仁慈,以爱人之心行仁者之政等优秀品质的道德楷模。
君子形象以及人格的塑造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个人,在自我意识的觉醒及追求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形成的自我的观念的显现和理想建构。它也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具有或者所希望达到的人格境界,是自身修养的至高追求,也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展示和期望。
第四,《论语》中不仅体现出对自我的极大关注,更强调个体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孔子认为,“仁”是最高的德,《论语•颜渊》中记载: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是孔子对“仁”的问题的一次最直接的问答,它表明了仁的核心意义即 “爱人”。孔子的“爱人”要求以孝悌为本,从爱自己家中最亲近的人开始,逐步推及到爱众人。《论语•卫灵公》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弘道”,所表现的是一种深层的社会责任感,主体所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己的道德选择,还意味着要承担超乎个体的社会历史责任。孔子出生在周文化保持最完好的鲁国,其爱人思想的提出与殷周以来的重民思想、春秋以来的重人思想有很大关系。
综上所述,《论语》从人的生命存在,个体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意义,自省意识和君子形象及人格的展现三个方面对于自我给予了很大关注,同时它更强调个体人在群体中的社会历史责任,从而体现出了一种人文关怀精神。
参考文献:
[1] 钱穆.《论语新解》[M].三联书店,2006年第二版.文中所引《论语》原文均出自此书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年第一版.
[3] 李泽厚.《论语今读》[M].三联书店,2004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