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014-09-01吉桂凤

江苏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语篇导图礼物

吉桂凤

一、研究背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思维决定语言,思维影响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只不过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它服从于思维并为思维服务”(王德春,2002)。思维对语言起着制约作用,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影响到他的语言能力的好坏:思维概念模糊,表现为用词不准确,词不达意;思维缺乏条理性,说话时会层次混乱,颠三倒四;思维缺乏严密性,说话则前后不连贯,抑或自相矛盾;思维方法片面性,极易出现强词夺理或不能自圆其说等现象。因此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维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研究实践中,笔者发现,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能够把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过程的“最优化”,使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步发展。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以主题为中心,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彩色的图,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思维的规律,实现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托尼·巴赞,2000)。

二、案例分析

本文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A At Christmas A板块的教学过程为例,探讨如何在应用思维导图开展语篇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板块的话题是谈论物品的归属,通过Jim一家在圣诞节互赠礼物这一情景引出主要的学习内容。该语篇中有5个人物(Jim,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7件礼物(a watch,a wallet,a hairdryer,a teapot,some tea,a calculate,a skateboard),他们既收到了礼物,也送出了礼物,目的语句型是Whose ... is it/are they?Its/Theyre ...第一课时是通过语篇的学习,整体感知本单元的语言功能,并学习对话中出现的词汇,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策略。

(一)阅读前激发兴趣,激活背景,紧扣话题,导入语篇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Merry Christmas ”。

心理学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能否自然而然地涌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如能在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下学习,就能更好地激发求知欲。英语歌曲的播放,既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情境,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1.T:What date is it today?

S:Its ...

T:Christmas is coming. Do you know Christmas?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Christmas.(通过询问日期引出即将到来的Christmas,并以此为话题让学生开展头脑风暴。)

T:Yes. People always give presents to each other at Christmas. Its very important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在学生描述圣诞节的相关信息之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礼品的盒子,见图1,点明本课的中心词。)

【分析】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得知,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及能否及时激活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关键。在导入环节,笔者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与语篇相关的开放性的问题(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Christmas.),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该问题的讨论,教师既了解了学生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又很自然地输入了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建立起阅读文本与学生已有知识或经验的联系,为下面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

2.T:Look. Ive bought some presents as Christmas presents.(教师出示三个礼品盒)What are they?Please guess. I will give you some clues.(1)The present is for a man.We can put money in it.(2)We can use this one to dry our hair.(3)We can use it to work out the Maths problems.

S:Guess.

T:Yes.They are a wallet,a calculator and a hairdryer. They are for my family. Which one is for my father?Which one is for my mother?Which one is for my son?You can say ‘The ... is for your ....(学生猜测)

T:Why do you think that?(学生述说理由)

T:Yes.The presents are quite suited for my family. And they will be very happy. So when we give presents for others,we should choose suited presents.(课件上出示文化小贴士1,见图2)

【分析】人类知识的积累始终遵循着“从已知领域扩展到未知领域”的认识规律,此处的教学活动利用学生的已知,即对圣诞节及其相关习俗的了解,来铺垫部分新的内容,该环节的情境贴近实际生活,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关,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产生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达到用语言交际的目的,而且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相关旧知识,为后续学习做铺垫,一举多得。

(二)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理解语篇,学习语言,培养聚合性思维

1.初读有所思。

T:We talked about some presents about Christmas just now.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What information can you get from this picture?(课件出示文本插图。)

S1:Theyre talking about Christmas.

S2:We can see a Christmas tree and some presents boxes.

Ss:...(根据插图描述出when,who,where,what等相关信息。)

T:Who is right?Lets watch the cartoon then answer.

【分析】教材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色彩丰富的插图也是一种隐性信息,是对文字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宝贵的课程资源。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六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多的英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英语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并做出正确的判断。观看并讨论插图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进行猜测,获得大量与语篇有关的内容,还能极大地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和视野,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阅读了解文本信息的愿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在看图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着眼整体设计的问题(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让学生初读课文,既是对讨论的验证,也通过初读了解语篇的大概内容,形成整体感知,做到初读有所思。

2.品读有所解。

问题设计在语篇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效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陈则航、王蔷,2009)。在学生初步了解语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紧紧围绕“礼物”这一主题,设计了一组整体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抓住主干,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把握语篇的脉络,理解语篇,学习语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聚合性思维。

第一问:Theyre talking about Christmas presents. What presents are they talking about?(课文中涉及的礼物有部分生词,课件上出示可供选择的礼物降低该问题的难度)。

Ss:Discuss and check. There is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文中所提到的礼物,完成思维导图的二级概念,见图3,并结合板书教学a skateboard,a tea pot等生词。)

第二问:Who are the presents from?(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思维导图的三级概念,见图4)

第三问:Who are the presents for?(指导学生用本课的目的语句型The ... is/are for ...描述礼物的归属。并用“Whose ... is it/are they?Its ...”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his,hers等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含义,见图5~6。)

第四问:Do they like their presents?How do you know?讨论结果见图7。在学生找出各自对礼物的态度后,教师适时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

T:In the Western countries,when you get presents,you should open the boxes and enjoy the presents. Dont forget to say‘Thank you.课件出示文化小贴士,见图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了解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识别和对比不同文化的异同,并学会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恰当地应用到交流中去。两个文化小贴士能让学生明白本语篇蕴涵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分析】布鲁纳和皮亚杰都提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信息或意义,通过外部的操作活动或者内部的观念活动的多次交替、转化,逐步形成与完善自我(王策三,1985)。在阅读过程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思维的发展点和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设计了一组问题,在学生思考这组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时,教师适时进行寻读、略读、猜读、精读等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猜测、听说、比较、判断和归纳等思维活动,做到品读有所解。在讨论的同时应用思维导图,借助线条、箭头、分支等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整理,把所有零散语言系统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思维过程,达到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见图3~7)。

师生共同完成的这幅思维导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课文中谈到的所有礼物,礼物的来源和归属,以及各人对礼物的评价,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对教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准确地反映语篇的主题,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样的教学设计能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便于学生把握教材内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抓住语篇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记忆、复述、背诵所学知识,形成长效记忆,促进思维发展。如此既有利于学生语言体系的形成,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性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过程。

3.朗读有所感。

(1)Read after the computer,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跟读课文。)听录音跟读课文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听读材料,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掌握英语中的习惯用法,把握英语的语言规律,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篇章的整体印象,强化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为接下来的复述课文做好准备。

(2)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then choose one role to act and introduce your familys Christmas presents.(复述课文。)复述是一种比较有挑战性的口语练习活动,此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来描述自己和家人的礼物,不是对课文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已学课文内容,是大脑思维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可以使学生有纲可循,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是培养听、说、读、写的重要途径。

(三)阅读后运用思维导图巩固语篇,拓展提升,培养发散性思维

Please talk about your presents of Childrens Day/... in groups and draw a mind map.

【分析】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通过阅读语篇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强调的是学生通过整体理解和学习,能用所学的语言在一定语境中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培养学生在恰当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该环节笔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围绕“presents”这一话题,抓住本课重点句型,小组合作讨论自己或朋友在儿童节互相赠送的礼物,并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的拓展活动是把对话文本活化为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将生活融入到学习任务中,为学生学习语言补充更多贴近生活的资源和内容,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其体验生活的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情况。整个讨论、绘制思维导图都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这一过程既有个体的思维过程,又可以通过交流,发展学生对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绘制图片的能力。

在交流、讨论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课文中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有话可说,体现了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结构和层次的理解认识,又能将已经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成相关语言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很多单词,扩大了词汇量,发展了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的思路由书中提供的一个“点”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线”和“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图9是对学生讨论修正、提炼的结果。

三、结束语

布鲁纳说:“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转引自莫雷,2002)。应用思维导图的语篇教学正是如此,它强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知识,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结构与系统,更关注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经验和水平,不仅关注知识的内容,更关注于知识教与学的过程、方法、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不仅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减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整个英语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总之,它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则航,王蔷.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原则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1).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作家出版社,2000.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C-c/2011/02/034。

2.品读有所解。

问题设计在语篇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效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陈则航、王蔷,2009)。在学生初步了解语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紧紧围绕“礼物”这一主题,设计了一组整体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抓住主干,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把握语篇的脉络,理解语篇,学习语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聚合性思维。

第一问:Theyre talking about Christmas presents. What presents are they talking about?(课文中涉及的礼物有部分生词,课件上出示可供选择的礼物降低该问题的难度)。

Ss:Discuss and check. There is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文中所提到的礼物,完成思维导图的二级概念,见图3,并结合板书教学a skateboard,a tea pot等生词。)

第二问:Who are the presents from?(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思维导图的三级概念,见图4)

第三问:Who are the presents for?(指导学生用本课的目的语句型The ... is/are for ...描述礼物的归属。并用“Whose ... is it/are they?Its ...”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his,hers等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含义,见图5~6。)

第四问:Do they like their presents?How do you know?讨论结果见图7。在学生找出各自对礼物的态度后,教师适时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

T:In the Western countries,when you get presents,you should open the boxes and enjoy the presents. Dont forget to say‘Thank you.课件出示文化小贴士,见图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了解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识别和对比不同文化的异同,并学会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恰当地应用到交流中去。两个文化小贴士能让学生明白本语篇蕴涵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分析】布鲁纳和皮亚杰都提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信息或意义,通过外部的操作活动或者内部的观念活动的多次交替、转化,逐步形成与完善自我(王策三,1985)。在阅读过程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思维的发展点和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设计了一组问题,在学生思考这组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时,教师适时进行寻读、略读、猜读、精读等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猜测、听说、比较、判断和归纳等思维活动,做到品读有所解。在讨论的同时应用思维导图,借助线条、箭头、分支等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整理,把所有零散语言系统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思维过程,达到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见图3~7)。

师生共同完成的这幅思维导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课文中谈到的所有礼物,礼物的来源和归属,以及各人对礼物的评价,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对教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准确地反映语篇的主题,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样的教学设计能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便于学生把握教材内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抓住语篇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记忆、复述、背诵所学知识,形成长效记忆,促进思维发展。如此既有利于学生语言体系的形成,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性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过程。

3.朗读有所感。

(1)Read after the computer,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跟读课文。)听录音跟读课文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听读材料,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掌握英语中的习惯用法,把握英语的语言规律,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篇章的整体印象,强化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为接下来的复述课文做好准备。

(2)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then choose one role to act and introduce your familys Christmas presents.(复述课文。)复述是一种比较有挑战性的口语练习活动,此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来描述自己和家人的礼物,不是对课文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已学课文内容,是大脑思维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可以使学生有纲可循,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是培养听、说、读、写的重要途径。

(三)阅读后运用思维导图巩固语篇,拓展提升,培养发散性思维

Please talk about your presents of Childrens Day/... in groups and draw a mind map.

【分析】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通过阅读语篇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强调的是学生通过整体理解和学习,能用所学的语言在一定语境中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培养学生在恰当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该环节笔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围绕“presents”这一话题,抓住本课重点句型,小组合作讨论自己或朋友在儿童节互相赠送的礼物,并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的拓展活动是把对话文本活化为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将生活融入到学习任务中,为学生学习语言补充更多贴近生活的资源和内容,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其体验生活的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情况。整个讨论、绘制思维导图都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这一过程既有个体的思维过程,又可以通过交流,发展学生对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绘制图片的能力。

在交流、讨论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课文中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有话可说,体现了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结构和层次的理解认识,又能将已经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成相关语言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很多单词,扩大了词汇量,发展了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的思路由书中提供的一个“点”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线”和“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图9是对学生讨论修正、提炼的结果。

三、结束语

布鲁纳说:“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转引自莫雷,2002)。应用思维导图的语篇教学正是如此,它强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知识,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结构与系统,更关注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经验和水平,不仅关注知识的内容,更关注于知识教与学的过程、方法、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不仅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减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整个英语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总之,它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则航,王蔷.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原则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1).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作家出版社,2000.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C-c/2011/02/034。

2.品读有所解。

问题设计在语篇教学中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有效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陈则航、王蔷,2009)。在学生初步了解语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紧紧围绕“礼物”这一主题,设计了一组整体性、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抓住主干,由表及里,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把握语篇的脉络,理解语篇,学习语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聚合性思维。

第一问:Theyre talking about Christmas presents. What presents are they talking about?(课文中涉及的礼物有部分生词,课件上出示可供选择的礼物降低该问题的难度)。

Ss:Discuss and check. There is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文中所提到的礼物,完成思维导图的二级概念,见图3,并结合板书教学a skateboard,a tea pot等生词。)

第二问:Who are the presents from?(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思维导图的三级概念,见图4)

第三问:Who are the presents for?(指导学生用本课的目的语句型The ... is/are for ...描述礼物的归属。并用“Whose ... is it/are they?Its ...”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his,hers等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含义,见图5~6。)

第四问:Do they like their presents?How do you know?讨论结果见图7。在学生找出各自对礼物的态度后,教师适时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

T:In the Western countries,when you get presents,you should open the boxes and enjoy the presents. Dont forget to say‘Thank you.课件出示文化小贴士,见图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了解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识别和对比不同文化的异同,并学会把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恰当地应用到交流中去。两个文化小贴士能让学生明白本语篇蕴涵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分析】布鲁纳和皮亚杰都提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建构信息或意义,通过外部的操作活动或者内部的观念活动的多次交替、转化,逐步形成与完善自我(王策三,1985)。在阅读过程中,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思维的发展点和新旧知识的联接点设计了一组问题,在学生思考这组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时,教师适时进行寻读、略读、猜读、精读等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猜测、听说、比较、判断和归纳等思维活动,做到品读有所解。在讨论的同时应用思维导图,借助线条、箭头、分支等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效整理,把所有零散语言系统地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思维过程,达到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见图3~7)。

师生共同完成的这幅思维导图简洁明了地展示了课文中谈到的所有礼物,礼物的来源和归属,以及各人对礼物的评价,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对教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准确地反映语篇的主题,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样的教学设计能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便于学生把握教材内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抓住语篇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记忆、复述、背诵所学知识,形成长效记忆,促进思维发展。如此既有利于学生语言体系的形成,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聚合性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过程。

3.朗读有所感。

(1)Read after the computer,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跟读课文。)听录音跟读课文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听读材料,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掌握英语中的习惯用法,把握英语的语言规律,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篇章的整体印象,强化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为接下来的复述课文做好准备。

(2)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then choose one role to act and introduce your familys Christmas presents.(复述课文。)复述是一种比较有挑战性的口语练习活动,此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来描述自己和家人的礼物,不是对课文简单、机械地重复,而是创造性地再现已学课文内容,是大脑思维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可以使学生有纲可循,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它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记忆能力,是培养听、说、读、写的重要途径。

(三)阅读后运用思维导图巩固语篇,拓展提升,培养发散性思维

Please talk about your presents of Childrens Day/... in groups and draw a mind map.

【分析】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通过阅读语篇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强调的是学生通过整体理解和学习,能用所学的语言在一定语境中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培养学生在恰当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该环节笔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围绕“presents”这一话题,抓住本课重点句型,小组合作讨论自己或朋友在儿童节互相赠送的礼物,并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的拓展活动是把对话文本活化为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将生活融入到学习任务中,为学生学习语言补充更多贴近生活的资源和内容,使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其体验生活的过程,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生活情况。整个讨论、绘制思维导图都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这一过程既有个体的思维过程,又可以通过交流,发展学生对信息的筛选、甄别和归纳的能力以及绘制图片的能力。

在交流、讨论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课文中所学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每个成员都有话可说,体现了小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加深了对课文结构和层次的理解认识,又能将已经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转化成相关语言运用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很多单词,扩大了词汇量,发展了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促使学生的思路由书中提供的一个“点”发散出去,努力扩展至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线”和“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图9是对学生讨论修正、提炼的结果。

三、结束语

布鲁纳说:“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学习如何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转引自莫雷,2002)。应用思维导图的语篇教学正是如此,它强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知识,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结构与系统,更关注学习者自身的认知经验和水平,不仅关注知识的内容,更关注于知识教与学的过程、方法、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不仅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减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整个英语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总之,它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陈则航,王蔷.小学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原则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11).

[2]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斯,译.作家出版社,2000.

[4]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5]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C-c/2011/02/034。

猜你喜欢

语篇导图礼物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