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整体设计”的策略
2014-09-01刘宝杰
刘宝杰
【摘 要】时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知识训练琐碎、教学环节间关联断层、师生情感沟通牵强等一系列教学设计的“硬伤”,因而在课堂教学前实施“整体设计”十分必要。结合教学实例,谈运用“整体设计”策略——抓主线、抓重点,有效把握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展现英语课堂教学的“整体美”。
【关键词】小学英语整体设计设计策略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众多教师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就某单词、词组进行枯燥的机械训练。各教学环节间过渡生硬,给人琐碎、不完整的感觉,这类教学设计直接导致学生兴趣不浓,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细究其因就是教师缺少对整节课的“整体设计”。笔者认为,在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时应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流畅性,避免破坏教学主线和教学情境,达到对学生的兴趣、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等多方位的整体教学。
一、“整体设计”策略之“主线篇”
“主题”或“话题”是现行英语教材中客观存在的教学资源。面对这样现成的教学资源,我们不应仅仅看到它的表面特征或基本功能,而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它、开发它,力求得到更多、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热情和学习热情的资源,譬如借助主题创编一条贯穿全课的主线就是整体教学设计的有效开场。这条主线犹如电影导演设计的故事线索,逐步带领学生走向学习的高潮。当然,它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基调、风格。
1.“开门见山”式,直入主题,简单形象。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下同)5A Unit 9 Shapes的A板块时(案例见《江苏教育》2007年第9期的本人文章),笔者便运用了“开门见山”式主线设计,先和学生用“What can you do?”进行对话,顺势引出“I can draw”,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的简笔画,从而形象而巧妙地呈现了本课主题兼新单词“shapes”,接着利用让学生画出物体轮廓的方式逐一新授单词triangle、rectangle、square和circle,最后仍然围绕课文插图中的形状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整个设计的主线为“主题引出——新单词的学习——课文学习”,清晰明了,由简单到复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设疑探究”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于小学生而言,好奇心往往能够促使他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产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在这种欲望和兴趣的驱动下,去探究,去思考,去学习,去发现。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抓住学生这一普遍心理,结合主题和所学内容巧妙设置一些“疑团”,而随之展开的一步步探究学习则成为一条为学生释疑解惑的线索,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寻求答案,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以5A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的A板块语篇教学为例(案例见《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年第12期的本人文章),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语篇整体性教学法,在课一开始就围绕话题“friends”,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Peter?”,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学生纷纷举手发问:Whats his name?Wheres he from?How old is he?What subjects does he study?Whats his hobby?等等,笔者将这些问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开始播放视频解决其中一些难度不大的问题,再通过整体阅读A板块语篇进一步寻求答案,最后进入复述或复述课文大意的笔头练习等深层次的学习。
“设疑探究式”设计遵循了“呈现疑团——主观预测——探究学习——揭晓疑团——深入学习”的发展主线,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整体教学设计策略。
二、“整体设计”策略之“重难点篇”
1.难点前置,先入为主。
在进行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力求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并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王蔷,2011)研究表明,小学生课堂学习的前二十分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浓厚、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应尽量在这一时段内解决一节课的难点内容,做到“先入为主”,这样从整体教学设计角度而言便比较得当地处理了难点,而学生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难点知识。
笔者在设计《新标准英语》Module 3 Halloween A部分对话教学时(案例见《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年第2期的本人文章),便将文本中的新单词“scary”和词组“scare the people”这两个在读音和词义两方面都较难掌握的内容安排在课堂开始后十分钟左右,笔者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在“猜谜游戏”环节和学生玩了一个“吓人”游戏。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笔者迅速地从包内取出画有骷髅头的衣服穿上,在学生睁开眼的一刹那,装鬼扑向学生,学生自然地都发出了恐惧的喊叫。学生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真切体会到“scary”和词组“scare the people”的含义。
其实,“难点前置”是每节课的设计依据,但在整体教学设计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从整体把握了教学重点的时机才能保证整节课的整体性。
2.巧用“三步法”,有效突出重点。
在进行整体设计时,首先要找准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其次要保证有充足的时间来突出重点。笔者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三步法”,即“呈现——操练——巩固”来实现重点的落实。以6A第三单元的重、难点内容“Be动词的过去式”为例。
第一步:呈现。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因此在呈现时要找准新旧知识的链接点,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便于学生理解。笔者先通过呈现时间8:40(此为开始上课时间)引出旧知识“now”,在呈现时间8:35引出新词组“just now”和“a moment ago”,然后板书句子:“8:40—now— I am in the classroom now. 8:35—just now—I was in the office just now.”学生通过看板书初步感知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句型区别。
第二步:操练。笔者拿出手机,先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再放到电视机上,引导学生说以下句子:The mobile phone is on the TV now. It was on the desk just now(a moment ago).这些新语言知识最终还是要在对话中操练,因此笔者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逐步展开和学生的对话,引出句子“Where is ...?/Where was it just now?/Where was it a moment ago?”为下一环节的巩固打下基础。
第三步:巩固。巩固环节的学习任务不应是教师主宰的问答对话,相反,应该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重点知识(新知识)的应用情景,并积极调动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后将语言输出。笔者在新授完“was”后设计了如下对话,让学生完成填空。
Its 4:00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Peter is looking for his football.
Peter:Mum,where is my football?
Mum:Its in your study.
Peter:No,it isnt there now.
Mum:But it was there yesterday.
Peter:Yes,it was near the door a moment ago.
Mum:Oh,look,our cat Miaomiao is playing with it in the garden.
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匹配,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