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4-09-01陈凌峰赵先美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师资培训职业教育

陈凌峰+赵先美

摘 要 职业环境的构建是解决当前职教师资培训无法满足提高职教师资实践能力这一突出矛盾的关键。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的职业环境必须能够满足衔接性、全面性、动态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的要求,但是现有的企业模式、教师模式和虚拟模式等三种职业环境模式都无法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利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依托专业技术交流论坛,构建双向交流的知识库,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职教师资培训虚拟职业环境,初步的实践结果表明了其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职业环境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4-0050-05

一、问题的提出

为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为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提供保障[1][2]。从实际效果来看,当前职教师资培训的效果已经取得质的飞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无法满足职教师资实践能力提高的现实需求[3],无法解决职教教师普遍存在的诸如专业知识老化、职业发展动态了解不足、职业技能缺乏等问题。导致这一矛盾的因素是多样和复杂的,但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缺乏与所培训职业相匹配的职业环境,是导致职教师资培训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最主要因素。

对于职业教育中职业环境的构建,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在职教实训环节加强模拟职业环境建设[4][5][6];对于职教师资培训中职业环境的研究,仍然以研究其必要性为主[7][8][9],而对于如何在职教师资培训中构建职业环境的研究仍处于空白。本文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职业环境的构建现状与需求,总结职教师资培训体系所需职业环境的特点,探讨如何利用快速增长的信息技术构建与真实职业环境相仿的职业环境知识库。

二、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的构建要求

职教师资培训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提高职教教师能力,促进职教发展,提高职教水平。虽然学术界对职教教师的能力应当包括哪些要素尚未达成一致,例如,有学者认为可以划分为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两大类[10],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可以分为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现场实践能力、育人能力、科技开发与服务能力等四大类[11],但是他们都认同职教师资与普通师范不同之处在于对实践能力及其教学的重视,其中,实践能力指的是与所开展的职业教育相关的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只能通过职业环境来获取。

所谓职业环境,可以认为是与职业相关的行为、知识、经验、技能、信息等的总称[12]。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职业环境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所处的职业环境;另一方面,是教学工作所面向的职业的职业环境。显然,除了部分显性知识以外,其他大部分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隐性知识如经验、技能等,必须依托职业环境才能获取。由于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目标是完善职教师资教育所特有的三性,即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13],因此,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的职业环境必须要满足以下五点要求。

一是衔接性。职教师资培训的目的是补充和完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不足,因此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必须与现有职教培养体系衔接,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的构建也必须能够与现有职教培养体系衔接,这就决定了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的职业环境只能在教师职业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构建,而这一点正是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的职业环境与普通职教培训中针对学生构建的职业环境最本质的区别。

二是全面性。职教师资培训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职教教师能够成为职业教育的“母机”,能够不断培养出满足社会相关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14][15],这就决定了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必须能够全面涵盖和模仿相关职业的整个职业环境,而不仅仅是模仿企业某个具体岗位所处的职业环境,因此,为满足全面性的需求,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的构建无法通过顶岗实习等简单方式来实现,而必须在综合相关职业不同岗位职业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三是动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行各业都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由此导致不少职业步入快速变迁阶段,其中最具体表现为现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的折旧速度加快,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不断涌现[16],这就要求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的职业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出现实中职业环境的动态性,能够让职教师资培训的学员从中感受到现实职业环境的变迁,并及时发现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

四是真实性。传统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往往是依赖课本进行职业知识的传递,依赖技能考评体系进行职业技能的传授,因而往往存在与实际脱节、无法反映职业发展现状的问题[17]。现实要求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的职业环境能够与现实中的职业环境相似,能够很好地再现实际的职业环境,甚至直接融入到实际的职业环境中。

五是延续性。职业环境的不断变迁,决定了职教师资培训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对于接受培训的学员个人而言,培训过程中的职业环境必须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即能够延续到学员的日常工作中;而对于职教师资培训机构而言,则希望所构建的职业环境能够与继续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延续到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过程中[18],从而使得整个职教师资培训体系是完整、全面和持续的。

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的职业环境必须满足上述五方面要求,决定了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构建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比较全面的规划和实施。

三、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中职业环境建设现状与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制度已经形成了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学历教育为核心,外加以提高职业性为目标的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并行的制度体系,其中院校教育侧重学术性与师范性,而联合培养方式则侧重于职业性[19][20]。其中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被认为是这一体系最典型的体现方式。

由于“双师型”制度并没有对培养培训体系中职业性的实现方式作出具体指导,只是强调对职业技能的掌握,具体表现为或者拥有教师资格以外的专业资格,或者取得特定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因此,严格来说,“双师型”制度并是一种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而是一种指导政策。

为弥补“双师型”制度在实操方面的缺失,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提出不少具体的实践方式作为补救措施,如校企合作、“3+2”模式、“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21][22]、教师学习共同体[23][24]以及计算机虚拟环境等。概括而言,职业环境的构建不外乎三种模式,即企业模式、教师模式和虚拟模式,其中,企业模式是指通过到企业实习的方式来接触真实的职业环境,进而掌握相关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教师模式是指利用教师之间的交流来实现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虚拟环境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知识库,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来模拟现实中的职业环境。在具体实践中,尽管这些实践方式为职教师资培训中的职业环境构建作出了有益尝试,但是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始终没有找到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

对于企业模式而言,由于现代企业运作是一套比较严密的体系,关键岗位的设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对其设置及人员的聘用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考评标准,因而可用于实习兼职的岗位相对而言都是次要岗位,实习兼职人员很难从这些岗位真正接触到职业需要的全环境,而且由于企业管理千差万别,采用企业模式无疑会导致培训机构无法对学员实施有效管理,因此,采用企业模式来建立职教师资培训的职业环境,除了面临绝大多数企业对参与职教师资培训不热心的问题之外,在衔接性、全面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采取教师模式的最佳情形是培训教师具有相关的职业背景,是从企业转入职教行业的,但目前来看,这种情形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教师模式在动态性和真实性方面始终存在着欠缺。

虚拟模式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如网络、数据库等)不断优化系统,在衔接性、全面性和延续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目前,该模式已经成为学者探讨职教师资培训教育资源平台[25]和职教师资继续教育[26]的热点,但是,这种模式对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无法找到有效途径获得企业界的支持,则系统在动态性和真实性方面会面临问题,沦为普通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依托行业技术交流论坛的职教师资培训职业环境构建

(一)构建原则

综合上述针对现有职教师资培训职业环境构建实践的研究结果,综合职教师资培训中知识库和培训包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持能力,本研究提出了一套依托行业技术交流论坛构建的职教师资培训职业环境知识库系统,详见图1。

图1 职教师资培训体系职业环境构建框图

整套系统利用当前成熟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平台,这个平台起到了三个方面作用:职教师资培训学员的学习平台,职教师资培训机构的知识管理平台,以及行业信息交流平台。系统的核心是由多个培训包构成的知识库,这个知识库既可以作为以学历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教材素材来源,又可以直接作为以继续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材料,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职教师资培养系统中职业环境的衔接性。

知识库的输入包括已经系统化的知识和大量非系统化的信息,其中,系统化知识主要是指那些与相关职业有关的法规、标准、公告、著作、论文等,主要用于系统的职业知识传授;而大量非系统化的信息则主要来源于专业技术交流和实践,通常表现为专业技术论坛的技术讨论和专业实践的总结与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职业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水平。

系统同时提供了与外部连接的行业信息交流平台接口,职教师资培训学员可以利用该平台实时参与到专业论坛的技术交流中,也可以方便地存放专业论坛的技术交流结果,而知识库则可以作为职教师资培训学员实际技术交流时的知识来源,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进行内部理论与技能学习,或者参与外部技术交流,因而该系统既可用于指导和辅助受训学员参与职业实践,又可以通过专业实践来检验学员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该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采用了受训学员与培训机构共同建设的模式,学员的学习笔记同时成为知识库的输入,因而在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总是能够随着学员的使用而不断更新,保证与现实职业环境实现同步变化。可以看到,上述职教师资培训职业环境系统很好地满足了如下五点要求。

一是满足衔接性的要求。整套系统所构建的职业环境,能够在内部理论学习和外部实时技能应用之间实现无缝衔接,两者的界面和环境都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用于内部学习的素材是从外部的实际技术交流中提取积累的,接受职教师资培训的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内容;同时,该系统也可以作为学历教育编写教材的素材来源,因而可以在职教师资培训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实现无缝衔接。

二是满足全面性的要求。这是其与企业实习、兼职等方式最重要的不同之处。由于结合了实际的专业技术交流平台,因而所构建的职业环境涵盖了相关职业所必需涉及的整个环境,学员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岗位的培训,能够接触到全面的职业知识和技能。

三是满足动态性的要求。该系统与目前常见虚拟培训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构建的职业环境是对外开放的,本身就是从业人员在现实中面对的实际职业环境,因而学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接触到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动态。

四是满足真实性的要求。由于结合了实际的专业技术交流平台,学员所接触到的不再是传统的题库和简单的对错考评方式,评判他们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完全是取决于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系统也满足了真实性要求。

五是满足延续性的要求。由于所构建的职业环境本身还可以作为学员和培训机构的知识管理系统,因此,学员培训与考核过程中所涉及的职业知识和技能都可以成为后续培训包和整个知识库的输入,从而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素材,避免与实践脱节,满足延续性的要求。

(二)实践结果

在实践中,本研究根据以上提出的构建思想和系统框架,利用Web 2.0技术构建了一套针对电器产品检测认证行业职教师资培训的职业环境系统,用于该行业职教师资培训。检测认证行业主要是根据技术法规和标准为企业提供产品检测认证服务。由于检测认证结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定位,因此企业普遍比较重视从业人员对职业知识和技能、行业动态的了解和掌握。由于珠三角企业的外向程度较高,而近年来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职业环境变迁比较迅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老化速度较快,因而对职教师资的要求较高,相关职教教师所掌握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与实际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针对上述相关职业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构建职业环境,可以比较方便地对其实际成效进行检验。

该职业环境系统实际上由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部分组成。内部环境由文献管理和知识问答两大子模块组成,其中,文献管理模块用于存放和检索已经显性化的知识,主要由技术法规、标准、重要著作和论文、报告等组成,这些文献按照内容及深浅程度不同分类分级存放,确保了系统的全面性;而知识问答模块则利用开源互动网络问答模块组建,用于存放专业论坛技术交流中相关的信息、问答等,根据关键词和内容进行存放和检索。学员在开始阶段主要通过内部环境进行培训,当完成内部环境中主要模块的学习后,根据自身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逐步过渡到外部环境中,从而保证了系统的衔接性。外部环境则以互联网专业技术论坛为核心构成,通过与行业网站的合作,学员可以实时参与到专业论坛的技术交流中,甚至承接企业发布的具体项目,保证了系统的真实性;同时,内部环境中的知识问答模块可以方便地存放专业论坛的技术交流结果,一方面,使得内部环境中的知识问答模块成为普通学员的学习笔记和知识管理系统,另一方面,每一个学员既是整个系统的也是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管理者,由此保证了该职业环境系统的动态性和延续性。

实践结果表明,经过三个月的尝试后,参与实践的学员都可以比较快捷地了解检测认证行业的状况和发展动态,能够较好地掌握该行业中几种关键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参与专业论坛的技术交流,甚至可以承接一些实际的检测认证项目,开发教学模块用于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初步的实践表明,利用该系统可以有效克服企业实习、兼职、顶岗等在衔接性、动态性、全面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现有虚拟模式在动态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所提出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中职业环境的构建思路是可行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1]14号.

[2][3][7][10]陈胜权,王继国.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开展的背景、现状及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59-63.

[8][22]唐智彬,石伟平.国际视野下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2(2):57-62.

[9]陈永芳,姜大源.电气专业职教师资培养状况的调查及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4):10-12.

[4][12][14][16]卢丽华.职业环境变迁与高职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2006(20):7-10.

[5]徐龙英.浅析职业环境构建[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8-60.

[6]邱川弘,刘纪玮.论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职业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1):123-125.

[15]范建波.高职教育师资能力标准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49-153.

[13]孟庆国,张燕,蓝欣.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模式转轨中的地位和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1(1):57-61.

[15]王继国,贺文瑾,褚亦平.职技高师职教师资服务能力实证研究——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25):28-32.

[17]洪列平,黄国汀.院校职业技能鉴定:问题、原因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78-80.

[18]唐智彬,石伟平.国际视野下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思路[J].教师教育研究,2012(2):57-62.

[19]李梦卿,杨妍 .基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3(7):61-66.

[20]李梦卿,张碧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6):15-18.

[21]周广文,杨卓娟,张小奇.“双主线”的“校企校”三维一体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02):14-16.

[22]刘君义,甄国红,王硕.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校一企一校开放的教育平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45-147.

[23]魏军.基于网络的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36-38.

[24]郝卓莉,等.知识经济背景下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需求[J].职教论坛,2012(14):78-80.

[25]陈美芳,沈友华.基于职教师资培训中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2(32):98-99.

[26]蔡荣华.我国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03-1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Teachers Training Syste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Ling-feng, ZHAO Xian-mei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current gap between the voca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shall be seamless, comprehensive, dynamic, realistic and sustaining. However, the three dominant modes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that are the enterprise mode, the mentor mode and the simulation mode, cannot meet such requirements. Constructing a interactive knowledge base by using the ma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forums in professions, can form a effective virtual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initial practice outcome has demonstrated its feasi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简介:陈凌峰(1971- ),男,广东汕头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赵先美(1965- ),男,湖北鹤峰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研究项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研究与实践》(2009tjk165),主持人:赵先美。

CHEN Ling-feng, ZHAO Xian-mei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current gap between the voca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shall be seamless, comprehensive, dynamic, realistic and sustaining. However, the three dominant modes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that are the enterprise mode, the mentor mode and the simulation mode, cannot meet such requirements. Constructing a interactive knowledge base by using the ma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forums in professions, can form a effective virtual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initial practice outcome has demonstrated its feasi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简介:陈凌峰(1971- ),男,广东汕头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赵先美(1965- ),男,湖北鹤峰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研究项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研究与实践》(2009tjk165),主持人:赵先美。

CHEN Ling-feng, ZHAO Xian-mei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current gap between the vocational teachers train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teachers practical ability. The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shall be seamless, comprehensive, dynamic, realistic and sustaining. However, the three dominant modes of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system, that are the enterprise mode, the mentor mode and the simulation mode, cannot meet such requirements. Constructing a interactive knowledge base by using the ma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forums in professions, can form a effective virtual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the initial practice outcome has demonstrated its feasi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raining;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简介:陈凌峰(1971- ),男,广东汕头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赵先美(1965- ),男,湖北鹤峰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研规划研究项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教育环境研究与实践》(2009tjk165),主持人:赵先美。

猜你喜欢

师资培训职业教育
现行高校师资培训体制问题剖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化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香港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