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糅合:学校文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

2014-09-01赵淑明

江苏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层面校本资源

赵淑明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校根据国家制定的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课程,是学校文化中的教育价值观、学生发展观、课程建设观、教学资源观等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以来,各学校基于自身的传统优势与资源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实施模式。怎样以校为本,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怎样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彰显学校文化,已日益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背景——基于文化的方向与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在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较早。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在课程改革中,都更加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且在设计制定指导纲要时,都考虑到了地方差异、社区课程资源和学校文化等基本因素,不同地区和学校的课程内容也基于学校实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主体研究性、综合实践性、社会参与性等目标。

在我国,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也逐步得到重视。目前国内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文化建设与综合实践课程的整合实施,主要观点是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从课程资源、活动主题、实施途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建构;第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主要观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学校文化紧密相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集中展现,同时它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完善。各地也先后出现了不同的教学形态和课型范例,形成学科延伸式、条块分割式、系列主题式、自主课题式、项目引导式等实施样式。

这些研究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统领,将环境建设、特色建设、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等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联系起来,为我们研究如何基于学校文化,整体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彰显校本课程特色,形成多样化实施路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借鉴,也为我们研究旨在深度开发学校多年形成的文化积淀和课程资源,研究具有学校文化特质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样化实施路径提供了帮助。我们的研究既关注学校文化的再开发,又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实践性、创造性与有效性,对解决课程体系的缺陷、课程资源的不足、课程方式的单一等问题具有实践意义,对促进学校文化的深远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思考——走向深层的理解与认识

学校文化是在学校内部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的,它是校内师生创造并形成的共识性的包括价值观念、育人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在内的价值体系,是一所学校精神与内涵的集中体现。我们希望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目标,优化整合已有课型和实施路径,融合校内文化资源和课程资源,从人文文化、区域文化、社团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公认性的基本理论和在实践应用方面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可模仿的多种成功路径。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向推动课程建设逐步走向深入。

方向一:从“共性”走向“个性”。在学校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对学校文化蕴含着的教育价值观、学生发展观、课程观、教学观、资源观等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体现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追求。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应该基于学校文化,以校为本地推进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体现校本化的个性与特色。

方向二:从“分散”走向“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依托已有的文化积淀,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和清晰,才能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渐变方式应该是允许的,也应该给予理解和引导。

方向三:从“传承”走向“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学校文化紧密相连,既是学校文化的集中展现,又促进了学校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已有活动不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已有活动资源也不一定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要从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角度加以筛选,进而探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并加以实践,形成具有示范性的路径和成果。

三、实践——呈现多元的视角与路径

我们在实践中,以本校文化为基础,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进行收集与整理,深入了解其研究现状及重要意义,并通过反思性研究,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思路,从不同维度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的实践研究,从而促进课程的深入实施,彰显出课程的文化特色。

本专题以如何真正通过学校文化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建构为重点,具体路径侧重在三个方面。

第一,着眼于学校文化特质,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实施策略,总体构建不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框架,实现课程实施的序列化和系统化,形成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体系。

第二,深入研究活动实施路径,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样化实施路径。根据学校实际,重点从学习内容层面、学习方式层面和学生能力发展层面等有步骤地推进课程实施路径的研究,其中内容层面侧重人文社会、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健康等领域,学习方式层面侧重科学探究、社会考察、实践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学生能力发展层面侧重小组合作、组织规划、实践操作、观察分析、自我反思等能力的培养。

第三,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培养教师发掘区域教学资源的能力,引领教师从课程实施方式、教学形态、资源开发、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推进课程多样化实施的研究,促进课程的长期良性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看到相关学校逐步形成了校本化的课程实施路径,同时给专题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实例和示范,并在更大层面上引领更多学校及更多教师从实践层面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产生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同时从不同层面搭建出了学校文化建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共同发展的有效平台。

猜你喜欢

层面校本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资源回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