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2014-09-01朱承敏马钢王琼
朱承敏+马钢+王琼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显示:在民族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失落的今天,传统体育依然有着丰富的历史价值、人文与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健身价值。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价值
世界体育进入职业化和经济化轨道以来,体育欣赏和体育参与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现代职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各种弊端也逐一显现,有悖体育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地影响了体育竞赛的纯洁性。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一直以来它的伦理教化功能占据着其价值核心地位,重道德、轻竞争的特点使得其能够体现出比西方体育更胜一筹的精神正能量。所以说,在世界体育发展的现阶段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定能够在体育道德缺失现象日渐频繁的今天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为人们了解传统体育文化、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对昭通学院图书馆、昭通市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资源库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结合专家访谈得到的信息和理论知识进行了综合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1.历史价值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于历史上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可以间接地反映这段历史,是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其次,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反映历史某一时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社会意识和风尚,它是文化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现代一切体育活动的源泉。第三,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民间的、口传的、非官方的活态的存在形式,可以弥补官方正史或者各种典籍关于各种历史信息记载的不足,有助于人们更真实、更全面、更接近地去了解某段历史。
2.人文、社会价值
《辞海》中关于“人文”的解释是“人文”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大的方面讲,它是指社会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从小的方面讲,它是指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个感悟和认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刚健有为”“循规守礼”“中庸和谐”“天人合一”的人文价值观念。而社会价值指的是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人的根本属性在于其社会性,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社会群体的参与,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有着丰富的社会价值。许多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我们很难去探究它的原始本意,甚至找不到其倡导者和创造者,但是却一代代地流传和发展,原因就在于它有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另外,民族传统体育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要手段,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达到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比如舞龙舞狮、划龙舟等就体现出了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3.审美价值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讲,审美价值应该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全过程中来实现,它的实践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美、体现美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的实践过程中体现了身体美、姿态美、运动美、力量美、精神美、服饰美、器材美、环境美等,人们在参与和观看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达到美的享受,这种享受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艺术的等多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的审美境界,使心灵和性情得到陶冶。
4.健身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收和融合了许多健身、养生思想,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传统的身体观、运动观、健康观。它的健身价值在于使人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灵和身体。民族传统体育所推崇的健康观注重整体、全面的健身思想,包括把人自身看成一个整体、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把人与社会看成一个整体;注重直觉与体悟的健身思想,强调身与心的整体性;注重养练结合的健身思想,既要突出身体参与的运动性,又要注重对身体的保健作用;注重时间特征的健身思想,结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变化规律,进行身心的锻炼。
三、结论
首先,现代体育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弊端,体育道德的缺失和体育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同步性,体育运动是时候返璞归真了,而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人文、社会功能恰恰能够发挥作用。其次,受到西方体育思想所推崇的健康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健康就是身体的强壮和肌肉的发达,事实上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强弱与外表的强大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所倡导的健康观强调整体的和谐,注重人体内循环的畅通以及各种脏器功能的健全和协调配合等,它更能够体现生命的质量。另外,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价值可以为人们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服务,而其审美价值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生活情趣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周伟良.析中华武术中的传统武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3).
[3]杜传扬,刘瑞强,李玉海.论武术文化的道德观[J].山东体育科技,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