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极具拷贝性的基层典型
2014-08-30李永忠
李永忠
座谈会评析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后陈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从多角度、若干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行了思想交锋,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意见与建议。现撷取精华如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各级纪委要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从同体监督到异体监督,中国权力结构的科学化进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的过程。
“后陈经验”证明:异体监督,远强过同体监督;分权制衡,远好于“权力过分集中”。后陈实践很好地诠释了“让监督重新回到权力运行之中的意义、让权利重新回到群众手中的价值、让干部重新回到人民群众中去的效果”。后陈创建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将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极具拷贝性的基层典型。
异体监督的后陈创举
在分权中,以监督倒逼自治:21世纪初,伴随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村级财富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村级监管缺乏与权利主体的缺位,导致违法乱纪现象频现。在严峻形势的倒逼之下,后陈村创建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既不归党支部领导,也不归村委会领导,而是独立于两委的第三方监督机构,真正实现了异体监督——一种高效、低成本、真正意义上的监督。这是后陈村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別是权力结构改革的创新。
在民主中,以监督倒逼公开:与全国相当多村民自治不断衰落相比,后陈村的村民自治却不断得到强化。这种强化,是在分权制衡中,以异体监督倒逼并加强了自治,并在自治中促进了民主。这种异体监督机制的作用力,不断推动实现“权力看得见,监督管得着”的民主实效。
在建制中,以监督倒逼规范:在干部待遇、坐班制度、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的建章立制方面进行了大胆并切合实际的探索。通过异体监督自发性的后续效应,在其自身不断建制完善的过程中,党支部、村委会的许多工作做法也随之开始具体化、程序化、规范化。
分权制衡的后陈拷贝
在总结中,以民主选举推动自治:后陈的这场试验,揭开了中国乡村政治体制改革、权力结构改革、监督机制改革的序幕。在已有制度、规范的作用力下,推进支部大会的民主选举,改善农村选人用人体制,为中国乡镇、县市乃至省区的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机制方面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范本和参照。
在反思中,以科学分权强化监督:经过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改革现行权力结构,“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分权制衡、异体监督、民主选举等,是政治体制改革最核心的要素。后陈村的成功之处就在此,十年间村干部的“零违纪”、村民的“零上访”等,这是靠选举、制衡、村民自治实现。但值得警醒的是,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警惕由“行政村”转为“行政化的村”的危险,自治组织的行政化,通常会为权力的膨胀、违法乱纪等提供生存土壤。因此要认真研究并借鉴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发达国家基层、乡村自治的经验。坚持村民自治原则,避免搞成行政体系,进而不断推进乡村权力结构由过去的“议行监”(决策、执行、监督)合一,先转向 “议行监”分立,再转向 “议监”合一,以提高效率、缩减成本。
在完善中,以成功试验扩大拷贝:放置在中国改革的全局之中,“后陈经验”极具现实性、先进性和可拷贝性。这里所说的可拷贝性就是可推广、可复制。相比大寨模式更多依靠的是领袖魅力,后陈和小岗村一样,都是农民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与发展而进行的自发性探索,因此具有在全国拷贝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深层启示的后陈试水
一是从党执政到执政党的转化。中国共产党执政是我国的最大国情。立足于这一国情,乡村党建工作至关重要。“后陈经验”证明,村民自治、合理分权,有利于把乡村的党建工作做好,实现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由党执政向执政党的成功转向,而不是将村支部建成一个党基层组织行政化的单元。
二是从领导关系向指导关系的转变。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未能同步推进,分配不公、贫富分化等问题也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关口。中国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决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必须“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
后陈村在改革中,厘清的两个关系即“领导关系”还是“指导关系”,其实也是地方各级党组织困惑多年的“行政化党建”还是“民主化党建”的问题。行政化党建,就是加强党组织对具体事务性工作的领导关系。但按照宪法的要求,村民自治过程就是村民的民主化过程,就是在自治中实现“四个民主”的过程,就是要求村支部党建的民主化与之相适应的过程。因此,在村民自治这个大前提下,村党支部与村民自治组织是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如何逐步改革我们当前“行政化党建”的现象,后陈试水提供了经验。
三是从加法的简单复制到减法乘法的深化。后陈试水,通过创立相对独立的监督权,对在村级组织“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进行了十年相对自主、科学的探索,但是仍有改革的空间。做加法:从后陈村到武义到其他县市的横向简单复制拷贝;做减法,村民大会与村监委合一,以减少权力运行成本,村委会只负责执行;做乘法,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民主化党建,推选优秀党员参选村委会、村监委,形成民主的良性循环,进而实现乡村善治。如果能由村推进到乡,并通过尽快设立政改特区,及时推进到县,再推进到市等以实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拷贝、完善和提升,“后陈经验”将不断创造新的历史。
四是从治理能力的提高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而言:现代化治理体系,主要就是通过改革,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现代化治理能力,主要就是通过改革,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体制。在这方面,“后陈经验”的成功,将对乡镇、县市、省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极有价值的“样板”。
责编/王业 美编/李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