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莆仙民俗与民间家具的关系
2014-08-30许丽娟XuLijuan
■许丽娟 Xu Lijuan
(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汕头 515063)
由于不同地域因地形、地貌、气候、人文、经济与社会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则形成了各地区居民的不同生活方式与生活习俗。而地方性民俗、人们的思想理念总是渗透进日常生活用具之中。地域性与民俗,民俗与家具是互为共生共存。
1 莆仙地域与民俗关系
莆仙即是原莆田县与仙游县的简称。莆仙位于福建中部,故也称“闽中”即位于闽南与福州接壤处,莆仙文化呈多元化,其鲜明的性格在福建区域中独树一帜。莆仙本土文化为古闽越文化,因中原汉民族南迁,莆仙民俗文化吸纳了中原移民文化,于是土著文化与传入的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在《兴化府莆田县志》的《风俗集论》中记载:“莆田文化之邦,自常衮入闽之后,延礼英俊,儒风大振,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周齐鲁遗风。”就莆仙方言而言就是以中原古语、闽越语音结合的地方话。民俗里如元宵、清明、中秋、除夕等岁时节令是与中原一致。在婚俗、寿俗、葬俗、民俗等方面也大都有中原古代文化的影子,莆仙地方性文化,礼节等是渗透在这些民俗活动之中。另外,莆仙地处沿海,大大小小港口众多。宋代以后,特别是明代时期,海上交通发达、商业繁荣,与东南亚各国有着经济往来与文化上的交流。莆仙在移民潮流里和经商文化中,形成了莆仙的人文特征。既有古闽越文化的遗传基因,又有中原传统文化的濡染,还有海外文化的渗透,在兼收并蓄的融汇中,形成特异的莆仙文化。
2 莆仙民俗与家具关系
民俗家具在发挥其自身的实用功能与价值的同时,也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与象征。由乡民所创造、使用和代代传承的习俗文化支配下的莆仙家具也不是一件纯粹的生活用具,已成为莆仙民间生活习俗、道德观念及情感的反映。家具在莆仙民俗活动中,承载着民俗的内容及人们的愿望。岁时节令、祭祀庆典、婚丧礼仪等都离不开家具,就桌案而言,大大小小祭桌,形形色色的桌案香几,都充分反映了莆仙人民心目中对追念故祖和对传统节日风俗的重视。无论是家具的造型和装饰,还是功能和制作形式,都深深融入了一层本土特有的民族情结和质朴之感。
民俗家具对于经济并不好的乡村来说,其关键的要点便是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简便、经济、实用”通常是家具制作中的基本原则。因人们生活事因的多样性,使得莆仙民俗家具千姿百态,没有统一性,没有系统化。技术上,因多出自民间工匠手工随机自制,因此也没有标准化。形式上,与装饰华贵和讲究气派的官府及商贾大宅里家具相比,莆仙民间家具形体要小一些,但有些也较为粗犷,多因材制宜或因陋就简,所以朴实无华(如图1)。莆仙地区承传了中土的文化底蕴,因而民间家具的整体形制与中原家具基本上一脉相承,类别也大体相同,只是在工艺与材料上小有区别。选材上,采用就地取材,通常选用较便宜但硬度较强的木材,如多用枫木,酸枣木,榉木,杉木,龙眼木,樟木等杂木融于生活。装饰题材上,与中国其他地方的民间相同,以吉祥图案纹饰表现人们的美好愿望或是以自然界的万物与吉祥寓意相结合来装饰家具。例如多选取大自然里的动植物,花鸟鱼虫、树木山水等,充分展现了天然而纯朴的民间家具制造文化。
2.1 以儒学为道的家具
莆仙素有“书画之乡”、“科举之乡”、“文献名邦”之称。自中原汉人南迁,给莆仙带来文化,也带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造就莆仙尊儒兴学的浓重氛围。另外,人多地贫,平民多希望通过求学入仕,得以摆脱贫困。因此想方设法送子弟从师习儒,有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之说,习儒读书成为首要之事。从而人们思想观念大多受到中国传统儒文化的影响,使得民俗家具中更多地渗透着一种“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这在家具形制上体现的与中原家具大同小异了。同时因重教兴学的风气造就了莆仙文坛人才辈出,盛出士大夫与文人贤者,他们也影响着家具制作的审美即“俊秀”、“质朴”、“自然”。家具上的花鸟人物大多是仙游的洋塘派艺人依照画师创作的画稿制作,因此家具上的花鸟、人物等雕刻绘画揉合了莆仙“文人画”的精髓,无矫揉造作。加上莆仙民间家具色彩呈现朴素自然,多采用不施油漆,或是刷清漆,保持木材本身的中性、温和之色,令家具更显典雅别致。另有,莆仙地区的古代建筑的梁架等木构成分大多也是刷清漆为主,那么家具便是与室内格调融为一体,和谐相配,营造大自然的气息。
然而儒家学说《乡堂篇》另有表述“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意思是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这些足以看出儒学对尊祖敬宗,对孝道的重视。同时,莆仙人重视家族,以家族庞大为自豪,每当祭祀庆典、婚丧礼仪之时,总是整个家族一起协手互助,同甘共苦。有些难免会涉及到切身利益问题,家族里会有点矛盾,但不管内部出现什么矛盾,对外绝对是团结的。莆仙人通过尊宗敬祖,共同祭祀神灵,使家族人感受家族的温暖和团结,加强血缘关系,达到家族制度更为稳固。因此早期每户房屋则以厅堂为中心,厅堂中间设有神龛摆放祖先牌位(如图2),近代里民间每个家族里有个共用的祠堂,或是同住一四合院里便共用一厅堂供奉祖先牌位,也有在家中供奉各种神灵。那么要与之相应的厅堂里必放一祭桌,案几。案桌上长期摆香炉,蜡烛等。每逢某个祖先祭日、每年农历7月1 5日、过年人们便带上祭品去祭拜。就桌案而言,大户人家经济较好,供桌的装饰与工艺就显的丰富有内容些。一般人家的供桌首要就是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就相对简易,无过多修饰但稳健挺拔、大方。
2.2 以宗教民俗为依托的民间家具
莆仙的民俗宗教文化及信仰较多并且杂,历史久远。远古闽越人崇拜蛇图腾,并有“信巫尚鬼”的习俗。宋代民间信仰妈祖文化;明朝著名学者林兆恩创立“三教合一”理论即“三一教”。中原汉民南迁,因此莆仙吸收中原汉民的各种宗教信仰,如儒、释、道等信仰所崇拜的神灵。致使莆仙民间宗教信仰神佛并供、神祗庞杂。土著民族的“信巫事鬼”的传统被人们继承下来,至今人们对神仍十分虔诚,男女老少皆信仰。因此莆仙寺庙众多,据记载在“唐宋时全县就有大小寺院庵堂六百多座,经历代修建保存到今天的仍有近百座”。这便需要与寺庙一一对应的家具——“供桌”,由于莆仙宗教信仰与民俗揉合了在一起,人们把思想观念融进宗教家具里,寺庙里的供桌装饰题材多表现为宗教信仰观念的图案,描绘好图案再施以彩漆或金漆,有的桌体则是不上漆;形体相对家用的案几要厚重;桌子较高,造型较严谨端庄,表现了神灵的高大和人们的虔诚。供桌前还会另摆一些八仙桌或是其它形制的桌,用来摆放众多祭品。有的为保护木材而施上漆,也多为红漆,使家具造型与装饰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同时莆仙工匠给予家具独特的工艺技巧,赋予了宗教家具稳重而庄严、大度而豁达的气势。
2.3 以婚俗为媒介的民间家具
莆仙民间家具有诸多是一代传一代的祖传财产,特别是迎婚嫁娶所传或是添制的。莆仙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无论女儿有多么不受重视,出嫁时还是有嫁妆,希望让自己的女儿嫁到夫家后有一定的地位,他们将这份爱融入到嫁妆当中去。家里经济好的会花钱购买或重新添制家具,其中嫁妆一般有衣橱、桌椅、架子床、马桶等家具和枕头等生活用品。这些都包含了父母对女儿的关爱;另外一方面是为了显示地位显赫及家庭富有。经济差的穷苦人家却因条件艰苦,无法置办嫁妆,父母会把自己曾经的嫁妆转传与女儿,以免自己女儿嫁到夫家后受轻视。因此嫁妆好差,多与少还看家境。如果是儿子娶媳,成家后分家时从父辈那里可分得财产,即家具。人们即把家传的箱、柜、床等家具当家产,这些家具代代传承的不仅是一份物质财产也含着的浓浓亲情和骨肉情缘。
笔者所到访的几家有着留传下来的架子床及衣橱。是他们代代相传下来的嫁妆。其样式简朴稳重,稍做纹饰雕刻,简练不繁琐。纹饰多为吉祥之寓意,作了漆饰处理(如图3)。莆仙民间许多婚宴家具喜用红漆,朱红漆,表示吉祥喜庆。莆仙地区的橱柜应该是在中原形制上发展起来的。较为注重实用,结构接近清式潮州家具。整体呈下大上小之势,收分自然。(如图4、5)工匠会依据家具腿部的长短来定收分的尺度,衣柜腿部从下端到上端逐渐收细,并向里略倾,腿下端比上端略粗,并向外略侧,使家具既有挺拔向上之式,又有安定稳重、笨拙之美。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莆仙地区再偏僻之地也未逃过一劫,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诸多文物又躲不过被偷,因此所留下之物少之又少,或是有所剩也是残缺之物。如今保存下来的家具是有些年迈老人仍住在老屋里使用着,较多为清中后期的家具。或者搬迁后,老家具被封存于旧房。民间家具通常材质没有那么优质,易损坏,加上年久失修,胡乱推放,因此构件丢失,所剩无几。
3 总结
总的来说,莆仙民间家具造型简练,结构严谨,简朴素雕,繁简相宜,用料粗大,收分有致,注重功能,较贴近百姓日常生活。而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方式追求高品质、回归自然,这就昭示着朴实、简约不简单的民俗家具将会是新潮,古旧家具成为家庭布置的时尚,其观赏价值占主导地位。但当今古旧家具市场较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奢侈的装饰品出现,昂贵的价格令喜爱民俗家具的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这背离了民俗家具的实用原则。因此,研究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人文价值的民俗家具的设计思想加以融入现代设计变得越来越必要,同时可作为仙游仿古家具设计的参考。
[1]何绵山.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1.245.
[2]蔡庆发.试论莆仙地域的人文特征[J].莆田学院学报,2002-12,9(4).
[3]绵山.漫谈莆仙(兴化)文化—福建区域文化研究之一[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2):58-59.
[4]陈朝晖.仙作-古典家具的工艺源流及其产业化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04-10:3-19.
[5]胡俊红.中国家具设计的民族性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10.
[6]熊英,张秋梅.民间家具与民俗文化研究-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04.
[7]陶涛.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中华文化[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3-0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