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2014-08-30任宏伟向婕
任宏伟 向婕
·论著·
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筛查中的价值分析
任宏伟 向婕
目的研究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初期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2年1至6月呼吸科治疗患者126例,在初筛过程中分用双排CT检测、痰液细胞学检测、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阳性率之间差异、不同检测方法阳性率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三种检查结果联合阳性率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结果双排CT检测、痰细胞学检测、血清致癌标志物检测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2,P<0.01);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分别与最终诊断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76.04,41.18,P<0.01);联合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05)。结论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在肺癌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双排CT;低剂量扫描;实验室检查;肺癌筛查
多年临床研究资料显示,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恶性呼吸系统肿瘤[1]。虽然医学上多年来一直致力研究治疗肺癌的方法,但是仍然无法改变该病病死率高的特点,有数据研究显示,肺癌5年生存率约15%,而且近一半患者在诊断后1年内发病死亡,说明肺癌是一直起病迅速、死亡率极高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2]。而根据研究,该病病死率高主要原因为发现不及时,往往肺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过于严重,耽误了早期就诊,有资料显示肺癌如能早期发现其5年生存率高达90%,而随着发现越晚其5年生存率急剧下降[3]。所以,对于治疗肺癌关键在于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本文试着研究对肺癌筛查过程中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呼吸科入院治疗的患者126例,年龄41~62岁,平均(50.2±4.2)岁;文化程度初中6例,高中12例,大专24例,大学级以上84例;有吸烟史患者80例,平均198支/年,所有患者无肺癌病史。将上述126例病例采用双排CT检测、痰液细胞学检测、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
1.2 检测方法
1.2.1 双排CT检测:用双排CT进行检测,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肋膈角。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仪器选择标准电压、电流、准直器宽度、螺距,进行半秒扫描法。读片时,使用对照双盲法,选择两名具有放射专业资质的医疗人员,进行读片,并单独记录读片结果,详细记录结节形态、大小、位置、数量等,并分别作出临床诊断,最后对诊断结果进行比对,当有分歧时,由科主任及参与研究人员共同读片,最终确定诊断结果。
1.2.2 痰液细胞学检测:早晨患者空腹,取痰液时嘱咐患者通过深呼吸吐痰的方法吐出肺部深部新鲜痰液,痰液在30 min内每隔10 min取1次痰液送至实验室检验,以查痰液中是否有肺癌细胞。
1.2.3 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对患者血液采集,对血清样本胚抗原(CEA)、细胞角质片断抗原21-1(CYFRA21-1)、鳞癌抗原(SCCAG)等指标进行检测。
1.3 研究方法
1.3.1 初筛阳性计数:双排CT检测经两位读片医生最后诊断阳性则判定初筛阳性,痰液细胞学三次检测有一次及以上检测出肺癌细胞则判定为初筛阳性,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在血液中检测出一种及以上标志物则判定初筛阳性。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2.1 三种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比较:运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初筛,比较三种方法初筛阳性率。
1.3.2.2 三种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运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初筛,分别比较三种初筛阳性率与最终确诊阳性率。
1.3.2.3 联合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果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运用上述三种检测方法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初筛,将这三种方法作为联合初筛方法。对与每一位患者,三种检测方法有一种初筛阳性则认定初筛阳性,从而对三种检测方法汇总计算阳性率,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服从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否则使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初筛阳性计数与最终确诊结果阳性计数 双排CT检测初筛阳性100例,痰细胞学检测初筛阳性60例,血清致癌标志物检测初筛阳性82例。联合检测方法初筛阳性114例,最终确诊阳性122例。
2.2 三种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比较以及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 双排CT检测、痰细胞学检测、血清致癌标志物检测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分别为79.37%、47.62%、65.08%,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2,P<0.01)。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双排CT检测、血清致癌标志物检测、痰细胞学检测。双排CT检测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P<0.01);痰细胞学检测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4,P<0.01);血清致癌标志物检测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8,P<0.01)。三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均要低于最终确诊结果阳性率。见表1。
表1 三种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比较以及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 例
2.3 联合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 联合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54,P>0.05)。见表2。
表2 联合检测方法初筛阳性率果与最终确诊阳性率比较 例
3 讨论
肺癌已经成为全球中老年最常患的恶性肿瘤,其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有资料研究显示,每年近百万人患上肺癌且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病死率首位,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健康及经济损害[4]。我国近些年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而我国吸烟人口也居于世界首位,虽然进行各种控烟措施,但是行为方式的改变却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上述原因导致我国肺癌患者人数剧增,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5]。
肺癌的病死率高主要原因在该病较难发现,发现时往往已至晚期,故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研究显示在如能早期发现病患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0%[6]。故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确保患者健康的最重要因素。胸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平片、多层螺旋CT及磁共振等,螺旋CT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是肺部病变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但辐射剂量大是其最大劣势,近年来,学者通过对低剂量螺旋CT扫描研究发现在降低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并未降低对肺癌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肺癌的常见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均可以清晰显示[7,8]。而实验室检查可以显示血清中多种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异常,对肺癌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若痰培养发现癌症细胞,则高度提示肺癌可能[9]。
本次研究双排CT检测作为初筛方法相比与其他两种初筛方法其初筛阳性率最高79.37%,但是与最终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这种方法是一种优势的初筛方法,但是与最终期望的结果仍然有差距。而参阅资料,这种方法的假阳性结果存在情况较多,这势必会扰乱医治,给患者带来身体上及经济上的损害,所以单独使用CT检测作为肺癌初筛方法并非是一种高效、高性价比的方法[10]。而痰细胞学检测与血清肺癌标志物检测两种方法都具有灵敏度不高的特点,故单独使用其阳性率才分别为47.62%、65.08%。
通过三种检测方法联合作为肺癌初筛的方法,其阳性率高达90.48%与最终诊断阳性率96.8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联合初筛方法能够极大提高初筛的阳性率,使得阳性率接近患者真实水平。虽然三种方法的同时使用,从经济角度来看是增大了初筛成本,但是却能够针对大多数肺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能够为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极大的增高了患者生存率,从这方面考虑,联合初筛法是一种优质、经济、高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双排CT低剂量扫描联合实验室检查能够有效的对肺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从而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1 钟南山,蔡闯.肺癌筛查的第一选择.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2.
2 常婷婷,马文进,王翎.肺癌筛查指标的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7-2148.
3 陈卫军,陈岸,梁兆煜,等.肺功能检测在吸烟人群中肺癌筛查的作用.新医学,2013,44:101-102.
4 隋长平,罗树春,李恒.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对老年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临床评价.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907-1908.
5 周清华.肺癌筛查早诊断研究进展.中国肿瘤,2009,18:705-707.
6 翟淼,于朝阳,张本超,等.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诊断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495-497.
7 D`Andrilli A,Maurizi G,Poggi C,et al.T4 lung cancer: results of surgical treatment.Minerva Chir,2010,65:569-575.
8 谭理连,周洁,李志铭,等.周围型肺癌病理、CT表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464-467.
9 Kusano S,Nakagawa T,Aoki T,et al.Efficacy of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in lung cancer screening with low-dos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radiologists' performance.Jpn J Radiol,2010,28: 649-655.
10 Byrne MM,Koru-Sengul T,Zhao W,et al.Healthcare use after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Cancer,2010,116:4793-4799.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0.031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CT室(任宏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门诊部(向婕)
R 734.2
A
1002-7386(2014)10-1513-03
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