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的生态经
2014-08-30吕传彬
吕传彬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被蚊子叮咬的经验,但你认识蚊子的生态吗?蚊子,这类属于双翅目蚊科的生物,虽然并非每一种都会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卫生害虫,但根据历史记载,光是单一类疟蚊,在历史上所造成的人类伤亡数量,就远远超过因战争而伤亡的人数总和,很难想像吧!
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仍要对抗从十九世纪就开始恶名昭彰的疟疾及其病媒疟蚊。除了在我们耳边嗡嗡叫,扰人清梦之外,到底这些到处飞来飞去的蚊子,白天时究竟是躲在何处,除了靠叮咬动物来生存之外,相关生态又如何呢?且让笔者娓娓道来。
蚊子,无论是那一种,不管它是疟蚊、斑蚊还是家蚊,在生态分类上通通都属于“水栖昆虫”,而且都是以任何流速缓慢或静水域,作为雌蚊产卵及幼虫孵化、栖息及化蛹的产所,例如垃圾桶中残留饮水的宝特瓶,一个因为下雨而临时积水的小洼地,用一个生态学的术语来说,蚊虫的niche(生态栖位) 很广泛,但说白了就是,蚊虫几乎不挑环境,所以当一结束一到三星期的卵及幼虫期后,它们立刻就摇身成为扰人的飞蚊,到处找寻生物叮咬。
事实上,蚊子并非一羽化之后,就会开始找寻生物叮咬、吸血;在蚊子羽化后的第一餐,其实是花蜜。换言之,蚊子在生态上也能算是一种授粉虫哦。
而有趣的是,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雄性蚊子其实一生茹素,不会叮咬动物吸血。真正会成为扰人清梦、叮咬人于无形的蚊子,其实是雌性蚊子。而雌蚊吸血的目的,也并非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需要血液中的蛋白质,让它肚子中的蚊子卵,可以顺利发育,所以如果昆虫界真的要举办一场蚊子好妈妈的选举,那“好蚊妈”的标准之一,应该就是它能成功的吸了多少动物的血来帮助它们肚子中的卵可以顺利发育。
一般来说,蚊子羽化之后到死亡之前,大多以草丛,灌木或落叶堆积处,作为栖息场地。亦即,蚊子平时住在你家公园四周没整理干净的地方,再伺机吸血。而蚊子,视种类不同,有些白天活动,例如白线斑蚊,有些晚上活动,如地下家蚊,所以夏天无论何时,都有不同的蚊子,随时蠢蠢欲动,但处在亚热带的台湾,在进入秋天后,气温逐渐下降,所以蚊虫的数量也逐渐变少。
要如何避免居家成为蚊虫滋生的摇篮?首要之务是清除居家四周积水处,使雌蚊无法产卵,幼虫无法生存,二是保持环境整洁,扫除落叶,修剪灌木,减少蚊虫栖息处,而第三点则是别有自扫门前雪的自私想法,因为别人不处理蚊虫栖息地,就会形成蚊虫躲藏的死角,所以就算已经进入秋天,但蚊虫防治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
(责编:高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