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作文的力量

2014-08-30顾振彪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4年28期
关键词:阿妈公安长大

顾振彪

有这样一篇二年级的学生作文:

我的理想

阿爹还没走(当地称人死为“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

这篇作文被老师画了一个大大的红“×”,批了:“这也叫理想?”“这也叫作文?”

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不认同这位老师对这篇作文的批语。福建师大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孙绍振甚至称赞这篇作文“是一首真正的诗”,认为“一般的学生乃至教师都写不出来”。

为什么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呢?问题出在对文章立意的不同看法。在那位老师看来,作文的立意要高,写“我的理想”,这理想必须是高尚的,比如“长大做个科学家”(像那位小同学的父亲所说的),至少“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像那位小同学的母亲所说的),而那位小同学却偏偏要“变成一只狗”,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太煞风景了。

其实只要问一句:那位小同学为什么要“变成一只狗”?作文中说得很清楚:“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再追问一句:那位小同学的母亲不是要儿子“长大后做个公安(人员)”,“这样啥都不怕”吗?应该说做公安人员比变成狗更能“啥都不怕”,为什么小同学不听母亲的嘱咐而异想天开地自作主张要“变成一只狗”呢?这就是出于孩子独特的心灵、独特的个性。

再说,孩子要“变成一只狗”,只是为了阿妈和自己不怕鬼。这理想虽然不能说多么崇高,但也出于一片孝心和纯真,值得肯定和尊重。尤其是它透露出孤儿寡母处境的艰难和凄凉,农家孩子心底的自卑和苦恼,使人一看这样的理想,不禁心头发酸甚至感动得一掬同情之泪。这就是这篇作文个性化的力量。

猜你喜欢

阿妈公安长大
阿妈叻嚒
阿妈的草原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阿妈 阿爸 嘎洒坝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我长大了
公安报道要有度
雪域好阿妈
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