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德儒: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

2014-08-29陈巍

共产党员·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村民群众

陈巍

谷书记虽然是市里大机关的干部,可是就跟俺们村里人一样,到村里这两年没少吃苦,也没少想办法帮助大家致富。去年发洪水的那段时间,谷书记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为大家解决了很多困难……现在,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俺们的腰包也一天天变鼓了。”在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口前镇十八道岭村,提起第一书记谷德儒,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2年,任抚顺市发改委经贸处副处长的谷德儒受组织委派赴十八道岭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后,谷德儒像办自己家里的事情那样张罗村里的事,团结和带领十八道岭村的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谷德儒任第一书记的两年,是十八道岭村发展变化最快的两年,村民尽享发展带来的成果。他“站着撑起爱民伞,俯身甘为百姓牛”的作风让村民铭记在心,感动不已。

2013年7月,临近谷德儒任期结束,村民写下挽留信,并效仿当年的小岗村,在上面按下了鲜红的手印,恳请市委同意谷德儒继续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做强农业产业,共同致富,建设美丽乡村。

调研摸底用真心 一年瘦了十八斤

十八道岭村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长期以来村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发展滞后、公益设施匮乏,村民上访告状不断,是清原县有名的后进村。初来乍到的谷德儒,看着干部群众一双双期盼中又带有怀疑的眼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真真切切地做几件实事,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让群众的日子不断好起来。

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谷德儒对农村情况不是很熟悉,为尽快了解情况,为群众服好务,到村任职伊始,他就给自己定下了几条原则,“吃农家饭、住农家炕、干农家活儿、办农家事、当农家人”,真正融入到群众生活中去。为此,他住在南口前镇。每天早上5点就出门,步行10里路到村里。半路上遇到村里的人,就和他们聊上几句,尽量掌握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在村“两委”成员的协助下,他对全村的党员干部、村民组长、致富能手和贫困家庭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走访,个别访谈103人次,开展专项调研12次,详细了解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并认真听取他们对村“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村里急需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几个月下来,十八道岭村沟沟岔岔、风土人情都装在了他的脑子里,哪个地方脏、乱、差,谁家生活困难,他都清清楚楚。在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后,他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村里实际,制订了年度发展计划和任期工作规划,制订了“整顿建设工作方案”和“三年发展规划”,为十八道岭村理清了工作思路,描绘了发展蓝图,让十八道岭人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一年下来,原本就瘦弱的他,体重掉了18斤。看到谷书记工作这么“卖力气”,村民都相信他是真来给大伙儿办事的,积极支持他的工作,对下派干部不再报以怀疑的眼光,全村面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村民吃上放心水 路不修好誓不还

尽管村里矛盾多、基础设施落后,但在谷德儒的带领下,村“两委”成员拧成一股绳,想事,干事,团结和带领群众修村路、打水井、铺管线。谷德儒主动发挥自己人脉广的优势,积极对上争取资金25万元,解决村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十八道岭村从外到内有一条沿河的主路,是群众出行的主干线。由于村里没钱,这条坑坑洼洼、路况极差的道路始终未能彻底修建,只要稍有水患,这条路就被冲毁,几乎年年修年年毁,成为村民的一块心病。为把这条路修好,谷德儒一上任就立下军令状:“路不修好誓不还。”在任职的两年里,谷德儒多次跑市、县发改委、交通局、水务局等部门,争取设计立项,坚持堤、路、桥结合的修路方针,先后投资415万元,修建了全长6.7公里的村路。同时,清理河道4.5公里,新开河道200米,修建钢筋水泥桥4座。

过去,十八道岭村村民家家户户从小水井取水,不但不卫生,遇到干旱还断水,村民面临着吃水难的问题。谷德儒经过调查研究和请教水利专家后,结合居住特点,在几户村民中间打一眼深水井,让村民吃上了放心水。70岁的村民周廷国高兴地说:“谷书记办事真有道眼。”

去年“8·16”洪灾发生后,谷德儒第一时间组织群众自救。他带领村干部排查灾情,妥善安置房屋被冲走、冲毁的村民,帮助受灾户清理屋内淤泥。灾民安顿好后,他又迅速组织群众修复村路、清理河道、分发救灾物资, 带领村民共同奋战了10天10夜。谷德儒走遍了全村每一个村民小组、每一户受灾家庭,每天忙得顾不上吃一顿应时饭,饿了就拿饼干、方便面就着矿泉水充饥。村干部见他胃病发作,劝他回家休息两天,可他晚上回到家,换了件稍厚点儿的衣服,第二天一大早就又奋战在灾后重建的第一线。谷德儒说:“灾难面前,村干部就是群众的主心骨,我们必须冲在最前面。”

面对被洪水冲毁的村小学,谷德儒积极通过市发改委联系到有关企业家,为村里援建一所高标准的小学校。考虑到平房校舍抵御洪水的能力差,谷德儒多方做工作,与企业协商,最终决定为学校新建一幢楼房,工程造价由几十万元一下飙升至380多万元。2013年11月,一座小楼拔地而起,在清原借读的学生们高高兴兴地回校上学了。

特色产业促增收 百姓致富带头人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2013年春,村“两委”换届,谷德儒访贤问能,与村民谈心交心,找到了群众认可的“能人”。谷德儒通过请专家上党课、办讲座等方式,增强“两委”班子成员党性修养,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着重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提高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带头致富的本领。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谷德儒倡导发展村特色产业,经过积极争取,得到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为种植山野菜、人参等中药材的种植户提供3万元补助款,调动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并争取到市林业局对林下资源开发进行规划,建立野生山野菜采摘基地,带领村民种植山野菜、中药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他帮助村民房贵福、王军等解决在发展林下种植业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难题,使其成为村里山野菜种植大户,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目前,全村山野菜种植业基本形成规模。2013年,谷德儒还帮助村民赵佩文新建珍珠岩厂,手续、选址工作已完成,一期投资140万元,项目正在施工建设中。在谷德儒的带领下,仅一年的时间,十八道岭村全村人均年收入就增加了3000多元。

阳光村务促和谐 春风化雨润民心

过去,十八道岭村不但经济薄弱、村容较差,更主要的是矛盾突出,林改、高速公路拆迁后形成的断头山、断头地一直没有得到处理,加之林权改革分配不合理等问题,村民不满情绪很大。谷德儒认为,影响十八道岭村村民心气的最大问题是村务不公开。他着力推进阳光村务,把大事难事摆到桌面上,让群众自己决定。

为了查清问题,谷德儒挨家挨户走访,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几经艰辛,终于将山林问题查实,收回了个别人多占的山林,并公开对外招标,收入转让款项109.3万元,除用于公益事业外,还给一组村民每人分配500元钱,还了老百姓一个公道。近两年来,谷德儒为村民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受到群众的拥护与信赖。

村民刘贵琛在一家金矿打工时被砸伤,却没有拿到相应的赔偿金,家里患病的妻子又急需手术治疗,因家境贫困拿不出钱做手术。谷德儒得知情况后,多次前往金矿,对矿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其履行赔偿义务。经过反复做工作,矿主最终被说服,除正常赔偿外,还多给了1万元钱。取赔偿金那天,刘贵琛夫妻眼含热泪,不住地感谢谷德儒。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和谐的氛围,谷德儒带领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在群众支持下,为3个村屯修建了休闲小广场,方便村民休闲娱乐,每半年举办一届秧歌赛,让偏僻的小山村充满了欢笑声。

上任两年来,谷德儒凭着坚韧、忘我的实干精神改变了十八道岭村的面貌,用善良朴实的爱心感动了十八道岭村的群众,赢得了村民的爱戴和拥护,村民们为了挽留他按下的红手印是对谷德儒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精神最好的注解和诠释。

“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我舍不得这个岗位,也割舍不下这里的父老乡亲。只要我还肩负着第一书记的职责,就一定要为群众谋福利。要用我的行动和奉献,体现人生的价值,这就是我的追求。”如今,依然留在十八道岭村的谷德儒,一如既往地为村民们忙碌着,用最朴实的言语和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重承诺……

猜你喜欢

村民群众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奇怪村子的女人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