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军方磋商“相遇规则”

2014-08-28

环球时报 2014-08-28
关键词:公海识别区防空

●本报驻美国、日本特派特约记者 陈一鸣 蓝雅歌 ●本报记者 刘扬 林鹏飞 ●王天迷在中国军机近海“拦截”美军侦察机事件发生仅仅一周后,中美军方26日—27日在华盛顿举行工作会议。凑巧的是,会议内容就是磋商中美在公海和国际空域的军事行为准则。那么,上周发生的军机“拦截”事件是恰好显示了两国制定海空行为准则的迫切性呢,还是美方在会前为增加谈判筹码有意进行的新闻炒作?抑或放出风声试探中国军方的底线?各种猜测都提高了外界对此次会晤的关注。一名熟悉情况的中国军事专家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次会议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海上安全,因为中国海空力量肯定要往外走,而美国也不会放弃“抵近侦察”,双方都不会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更加明确而专业的规则来确保双方海空兵力的安全,避免出现2001年出现过的撞机事件。传中美都要表达强硬立场路透社26日引用匿名美国国防部官员的话表示,美国和中国军方官员于26日已开始在五角大楼讨论空中和海上活动的行为准则(此前有报道称会议是27日至28日两天)。这位官员表示,此次会议在近日的“拦截”事件发生前便已计划好,会谈将触及美国对中国军方行为进行关注的核心:中国的挑衅行为将升级成一场更广泛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可能通过有争议领土上的军事误判点燃。26日,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卡比称会议是“例行的”,强调中美之间保持对话很重要。他同时强调美军将一如既往地在国际空域和海域活动,因为美国是“太平洋力量”。他说,美国在太平洋有5—7个盟友,要履行对这些盟友的安全承诺,他说美国会和包括中国在内的盟友和伙伴分享与合作,但不能忍受“中国某飞行员的鲁莽行为”。五角大楼官员26日对路透社称,与会美方官员包括海军少将、美国海军作战部助理副部长福戈。目前还不清楚哪些中国官员将出席会谈。中国国防部26日对媒体证实,中方代表已于25日至29日赴美参加此次会议。但没有透露更多细节。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2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次会议中方是由中国国防部相关部门官员带队,包括海军在内的军兵种有关专家参加。参会团长的级别应该是与美方对等的,也是少将军衔。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7日报道称,中国军方也将在会上对美方摆出强硬姿态。文章说,此次会谈原来是准备要提升两军关系的,但上周发生军机“拦截”事件,为会谈蒙上了阴影。文章引用中国军事问题分析家岳刚的话说,中方在会上可能会告诉华盛顿,外国军机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内,或者说离中国海岸线200海里之内飞行,都会被视作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对中国军队来说,在判断国家安全遭受威胁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是合法的。上海学者倪雷雄同日对该报说,中方在会上将向美方传递的一个基本信息是:尽管北京希望与华盛顿继续对话,但在保护国家利益方面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不过他同时表示,中美两军历史上的冲突都证明为后来展开了更多的对话,并逐步在减少两军误解的风险。张军社27日对《环球时报》说,尽管有种种预测,但此次会议本身是探讨公海海空域中的行为规则,专属经济区不是讨论重点,因此日前中国派机拦截美军侦察机的事情,应该不在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中。这次双方主要希望达成操作性比较强的规则,比如中美舰机在公海相遇时,通过哪个频道进行通信联系,沟通中使用哪种语言,在某些突发情况下如何取得联系等等,帮助中美更好地了解对方意图,减少误判,避免冲突。“开放天空”距中美有多远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27日发表署名评论称,中美军方此次华盛顿会谈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下一个海南撞机事件”的发生。文章称,美俄都加入《开放天空条约》后,实现了对对方领土进行非武装方式的空中侦察,增强了军事透明度,避免了由于猜忌而造成的紧张。并称如果中美之间也有类似条约,就可能“大大缓和双方在侦察行动方面的紧张对峙”。不过文章随后承认这个类比也有问题,称美俄达成这一条约“是以双方拥有势均力敌的军事力量为前提的”。中国的军事实力“很大程度上局限于本国领土范围和近海区域,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对美国领土范围进行例行侦察活动的能力,至少与美国能够对中国进行侦察活动的实力不匹配”。因此,如果中国没有能力在这个“互惠”协议中获得好处,那允许美军的侦察活动对中国来说没有意义。张军社说,《开放天空条约》既有军事透明度,也有军事互信的问题,和此次中美所谈的海空规则不是同一个范畴的问题。目前中美之间的问题并无任何一个既有多边或者双边规则可以直接套用,而是需要中美在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和两军关系的基础上,重新协商确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问题专家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次中美磋商的协定,可能更接近于1972年美苏签署的《关于防止公海水面和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但那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尚未诞生,没有对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之前美国军方一直想要和中国签和苏联一样的协定,中方坚决拒绝,因为专属经济区与公海的不同之处在于,专属经济区的沿岸国在这一海域享有特殊利益,在这一区域的规则必定不能和公海一样。所以中方想要从公海范围谈起,之后再向更加复杂的海空域拓展。中美发出避免冲突的积极信号 中美两军近日的摩擦和对话引起媒体特别关注,并引发对中美关系的担忧。《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报道说,从奥巴马政权推迟公布中国军机“拦截”事件来看,“美中紧张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文章称,“拦截”事件发生在19日,而奥巴马政府直到3天后才正式公布,白宫开始没有对外公开此事,是因为判断中国最高领导层“并没有直接参与这一拦截决定”,3天后又公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美方通过内部外交渠道向中方表示抗议后,遭到了中方反驳,“美国担心如果不予以公布,今后中国军方会反复作出同样的拦截行为”。文章称,如果美中首脑不能“共有危机感,认真探讨回避冲突的方法的话”,“偶发惨剧在何时发生都不足为怪”。 美国海军陆战队网站26日报道称,中美军方相互交流在加强,是因为美方意识到中国在世界安全问题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不过,最近发生的事件显示双方日渐增多的军事交流并不能足以消除摩擦”。日本冈崎研究所网站27日撰文指出,美中双方之间偶发而不是故意产生的冲突出现频率在增加。如何予以回避是重大课题。《华尔街日报》26日发表题为“中国鲁莽的军事行动”的文章,称在南海,中国的攻击性行为更为频繁地针对美国。美军对太平洋地区进行持续侦察表明美在中国的“欺凌”下不会退缩。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和越南等美国的盟友一直期待美国不断传递出这样表明“坚持”的信号。一名中国军事专家2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两军吵架归吵架,一旦坐下来,双方还是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这与媒体渲染的中美状态是不完全一样的。他说,比如在会上,美国人可能未必要谈中国“是否应该拦截”,而是表达该事件中中方哪些环节很专业,哪些环节不够专业。 这名专家说,双方此次谈海空规则也并非和近期的哪个具体事件有关,而是两个国家确实发展到这一步了。今年4月在青岛举行的西太海军论坛上通过了多边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双方都觉得这个规则对于减少误判、避免冲突有好处,如今就向双边规则来推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灿荣说,中美进行海空规则谈判,是避免意外军事冲突的积极信号,中美都不会放弃自己固有的行为模式,但都希望为双方的行为画一条“必要而有益的红线”。防空识别区定规矩更难 随着各国海上活动的频繁,制定多边和双边海空行为准则的迫切性日益显现。日本媒体近日不断报道称,在东海上空,和拦截美军机同样型号的中国战机曾经“反复异常地”接近日本自卫队的战机。本月25日,韩国国防部发言人金珉奭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韩国去年12月扩大的防空识别区与周边国家的防空识别区部分重叠,为避免与周边国家发生偶发性军事冲突,韩方正在同中国、日本以及俄罗斯进行后续协商。韩联社25日称,韩国防空识别区中苏岩礁以南区域与中日两国的防空识别区部分重叠,自去年12月以来,先后有不明机种的飞机飞过重叠区域十余次。此前韩国媒体还曾多次宣称“中俄军机进入韩国防空识别区”。韩国《朝鲜日报》网站5月曾报道称,中国和俄罗斯“海上联合-2014”军演的演习区域与韩国防空识别区部分重叠。韩国国防部为此还召见中国驻韩大使馆武官,要求“在防空识别区进行军演时事先通报”。 一名匿名军事问题专家2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防空识别区加大了各国间制定海空准则的难度。东海防空识别区涉及国家还比较少,主要是日韩,还算是相对简单一些。但到了南海,涉及的国家和情况就非常多,权益划分更复杂。因此“眼下可能不是出台南海防空识别区的最好时机”。 ▲

猜你喜欢

公海识别区防空
弈语
Deep Sea Exploration History and Technology
我国首次实施 公海自主休渔
我国首次实施 公海自主休渔
论公海保护区的实践困境与发展预判
首部BUK—3M“山毛榉”新型防空系统已交付俄陆军
巴黎航展上的QW-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