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绩效的关系
2014-08-28马明洁陆倩孙剑
马明洁 陆倩 孙剑
摘要:基于对湖北省长阳县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绩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组织的监督机制与利润分配机制、重视社员表决权等促进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运行绩效;实证分析;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F3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3-3211-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of Changyang County in Hubei Province
MA Ming-jie, LU Qian, SUN Jian
(Huang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dministration,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17 Farmers Specialized Cooperatives in Changyang country of Hubei provi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was studied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advise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through optimizing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farmers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s, perfecting supervision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voting rights of members.
Key words: rural coope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ternal governance structur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empirical analysis; Hubei province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消除农民分散经营的弊端、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其中内部治理问题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少数人控制、普通社员对合作社事务参与不够、内部监督被虚置等,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合作组织的运行绩效。围绕这个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马彦丽等 [1]、邵科等[2]、陈俊梁 [3]、孙亚范[4]、吴彬等[5]分别从合作社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成员异质性、治理问题、治理结构类型等方面展开研究。黄祖辉等[6]提出了一个关于合作社剩余控制权的研究框架,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结构。吴彬等[7]则从控制权介入,构建了一个基于成员在投资者角色、惠顾者角色、控制者角色三种基本角色匹配度的新的合作社治理结构分析框架。此外,合作经济组织绩效问题也是研究的热点,王立平等[8]、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9]、徐旭初[10]、范远江等[11]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构建了合作经济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总体来说,关于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对运行绩效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组织运行效果视角来考察其绩效的研究数量更为有限。因此,研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问题,弄清内部治理结构中不同的结构特征与合作社的运行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对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合作社的运行绩效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 文献回顾
治理结构是一组联结并规范经济组织中所有者、支配者、管理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系统制度安排。关于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Hansmann[12]认为,合作社作为“一个由多人共同分享所有权的企业组织”,其治理结构主要表明了合作组织内部正式决策权的归属以及收益和成本的分配方式。Vitaliano[13]与Cook[14]总结了合作社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其缘由,指出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与利润分配及控制权紧密相关 。国内关于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相关研究中,黄胜忠等[15]通过研究指出,一个良好的合作社治理结构主要依赖于内部机制,内部机制主要包括理事会结构、管理人员报酬、股权结构、内部监督机制、社员退出权等几个方面。黄祖辉等[6]认为核心社员控制与社员关系约束构建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治理的基本样式。陈俊梁[3]的研究着重指出决策机制对合作组织治理的重要性。孙亚范[4]则强调要进一步强化监事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财务公开,推进社员民主参与制度化。此外,徐旭初等[16]还指出牵头人情况也是影响合作社治理的重要因素。对以上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学者们对农村合作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内容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决策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利润分配机制、领导者影响力和社员退出权。即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可从以上五个方面来展开。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由于具有社员共同体和企业的双重身份[17],其经营宗旨也就具有了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双重特性。因此,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绩效测量指标应该是多维的。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的研究指出,所谓绩效,是指立足于组织长远发展,以提高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为目标,以组织功能的实现度、组织运营的有效性和组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为基本衡量指标,对组织的运营效果和功能发挥的一种综合性衡量。其提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可以从行为性绩效和产出性绩效两方面加以考察,具体分为组织运行、运营活动、社员收益、组织发展和社会影响五个维度。目前国内关于合作经济组织绩效的相关研究多从以上五个维度中展开。但是,以往的研究多以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者为调查对象来获取相关的绩效信息,会造成数据不够客观真实。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效果视角出发,以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社员为调查对象来考察组织运行绩效,并在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变通,以组织运营、社员收益和服务效果三个变量对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绩效进行考察。
在合作经济组织绩效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治理结构及机制是核心因素[13,14]。但是,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运行绩效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目前国内学者研究并不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黄胜忠和徐旭初的研究。黄胜忠等[15]通过对台州、温州和邯郸三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绩效与治理机制紧密相关,改善治理结构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徐旭初等[16]则通过对浙江省5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权结构、牵头人情况和理事会结构三大治理因素对合作社绩效具有较大影响。但总体而言,以上关于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或机制)与绩效关系的研究,均以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为调查对象,合作社负责人对问卷的填答情况即代表了该合作社的调查情况,该类调查的优势在于合作社负责人熟悉总体情况,对合作社的各项经济指标能清楚掌握,其不足之处则在于,调查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本研究将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社员为调查对象,研究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对其运行绩效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理论模型构建
根据Hansmann[12]、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9]、黄胜忠等[15]、徐旭初[16]等的研究结论,结合湖北长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调查情况,本研究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决策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利润分配机制、领导者影响力和社员退出权等五项)作为自变量,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绩效(主要包括组织运营、社员收益和服务效果)作为因变量,构建了如下研究模型(图1)。
2.2 变量设定与测度
2.2.1 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度量 通过文献回顾,将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归纳为决策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利润分配机制、领导者影响力与社员退出权五大类。为对以上五类内部治理结构变量进行测量,本研究对每一变量分别设计了2~3个具体题项,通过对具体题项的测量获取合作社社员对各变量的综合评价。
本研究选取社员“一人一票”表决权(Q1)、社员对重大事务的参与权(Q2)和社员异见是否被采纳(Q3)三个指标来反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决策机制。合作社社员除了依托社员(代表)大会通过投票的方式正式地决策重大事项,还通过非正式渠道以异议的形式表达个人意见[6,18]。两种形式都是合作社决策机制科学与否的体现。
社员(代表)大会监督作用发挥情况(Q4)、监事会监督作用发挥情况(Q5)和财务信息公开情况(Q6)三个指标反映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监督机制。黄胜忠等[15]通过研究指出,为确保社员的利益,加强对管理者的内部监督和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都是必要的。一般而言,社员(代表)大会和监事会发挥监督作用的情况及财务信息的公开情况表明了合作社的运作规范程度。
利润分配机制是否有明确规定(Q7)、利润分配机制是否合理(Q8)两个指标反映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利润分配机制。除了获得合作社的使用权以外,对社员而言参与合作社的价值还在于分享合作社的剩余。因此,合作社对如何分配利润有明确规定、合作社利润分配机制合理,合作社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合作价值。
合作社领导者能力(Q9)、领导者是否值得信赖(Q10)两个指标反映了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者影响力。张满林[19]认为,培育具有现代组织管理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的组织领导人是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的关键所在。合作社的领导者在引领合作社发展、带领社员增收致富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领导者有能力、值得社员信赖,合作社发展必然获利。
社员退社是否自由(Q11)、退社时权责利分割是否合理(Q12)两个指标反映了社员的退出权。社员退社自由,社会退社时相关权责分隔合理,则表示社员的退出能力很强;否则,则表示社员的退出能力很弱。黄胜忠等[15]认为,由于合作社缺乏股权交易的外部市场,社员不可能在公开市场上通过出售股权而退出合作社。较高的社员退出权可以起到对管理者的威慑作用。
研究通过5级李克特量表对每一题项的评价进行测量,“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比较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每一变量所设的具体题项及代码见表1。
2.2.2 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的度量 本研究重点参考了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9]、徐旭初等[16]提出的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变通,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绩效归纳为组织运营、社员收益和服务效果三个方面。为对以上三类运行绩效变量进行测量,本研究对每一变量分别设计了3个具体题项,通过对具体题项的测量获取合作社社员对各变量的综合评价。研究通过5级李克特量表对每一题项的评价进行测量,“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比较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比较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每一变量所设的具体题项及代码见表2。
3 实证分析及结果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3年8月对长阳县17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社员进行的问卷调查。自2007年《合作社法》颁布以来,长阳县的农村合作社及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范围囊括畜禽养殖、柑橘、蔬菜、茶叶、魔芋、林业、渔业和木本油料等方面。本研究根据调查的可实施性,对其中17个生猪养殖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了调查。每个合作社随机抽取20名社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12%。
3.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对内部治理结构中的12个题项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与Cronbach's ?琢值见表3。
运用SPSS软件对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量表中的12个题项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据研究,Cronbach's ?琢值在0.60~0.65区间信度欠佳;在0.65~0.70区间勉强可接受;在0.70~0.80 区间效果较好;在0.80~0.90区间则非常好。由表3可见,对各变量的信度检验的Cronbach's ?琢值分别为0.811、0.743、0.853、0.699与0.756,除第四个变量的Cronbach's ?琢值在勉强可接受范围内,其他四个变量的Cronbach's ?琢值均较好,说明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量表中各变量的内部题项的一致性较高。KMO值为0.805,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为0.000,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此外,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与分组可以看出,各指标题项在所分组的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值均高于0.66,即各因子的分类效果较理想。
对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绩效的9个题项进行效度与信度检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与Cronbach's α值见表4。
通过信度检验结果(表4)可以看出,各变量的Cronbach's ?琢值分别为0.834、0.805与0.902,说明各变量的信度效果非常好,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849,Bartlett球形检验的Sig值为0.000,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看出,各题项在各因子上的因子载荷均高于0.66,说明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绩效方面的调查题项的因子分析效果也较理想。
3.3 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对运行绩效的回归分析
为探究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对其运行绩效的影响,以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为自变量,分别以合作社的组织运营、社员收益与服务效果这三种组织运行绩效指标为因变量,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由回归分析结果(表5)可以看出,合作社的内部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督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和社员退出权这三个因素对合作社的组织运营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均为正向影响,说明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及具有自主权的社员退出权,能有效促进合作社的组织运营绩效。内部监督机制、利润分配机制和社员退出权这三个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77、0.102与0.318,说明内部监督机制对组织运营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社员退出权,利润分配机制的影响效果相对较小。
决策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利润分配机制与领导者影响力这四个方面对社员收益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均为正向影响,说明科学的决策机制、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与拥有较有影响力的合作社领导者这四个方面对保证社员收益较为关键,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63、0.409、0.180与0.143,四个影响因素中,合作社的内部监督机制对社员收益影响最为显著。
决策机制、内部监督机制、利润分配机制与社员退出权四个方面对服务效果绩效有显著影响,也均为正向影响,说明越科学的决策机制、越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越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及越突出的领导者影响力越能有效提升合作社的服务效果,四个因素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45、0.289、0.114与0.128,说明内部监督机制与决策机制对合作社的服务效果绩效的影响较大。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系统讨论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绩效的关系问题,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内部监督机制对组织运营、社员收益、服务效果三种运行绩效均有显著影响,且影响较其他因素更为显著,说明内部监督机制在保证合作社的运行绩效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体现了社员追求公平的心理特征,这也与现代合作社的建立初衷——保证入社社员的公平性的特征相符。第二,利润分配机制对三种运行绩效也均有显著影响,说明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是合作社成立与健康运行的根本。第三,合作社的决策机制、领导者影响力与社员退出权分别对三种运行绩效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综合说明合作社的内部治理机制对其运行绩效确有影响。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发展得出如下启示:第一,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充分重视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第二,注重内部监督机制的建设,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或岗位,并注重监督职能的贯彻落实与财务公开。第三,在兼顾公平、效率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另外,还应尊重社员对合作社事务的表决权,畅通社员退出机制,选择更有能力、更值得信赖的领导者带领社员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 马彦丽,孟彩英.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兼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8(5):55-60.
[2] 邵 科,徐旭初.成员异质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影响——基于浙江省88家合作社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9.
[3] 陈俊梁.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思考[J].南方农村,2010(2):64-67.
[4]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与产权结构:江苏205个样本[J].改革,2011(12):85-92.
[5] 吴 彬,徐旭初.合作社治理结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3(10):79-88.
[6] 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6(1):60-66.
[7] 吴 彬,徐旭初.合作社的状态特性对治理结构类型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省80县2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07-119.
[8] 王立平,张 娜,黄志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绩效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2008(3):124-126.
[9] 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农村经营理,2008(10):31-35.
[10]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及其验证[J].农业技术经济,2009(4):11-19.
[11] 范远江,杨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范式解析[J].经济纵横,2011(10):58-61.
[12] HANSMANN H.The Ownership of Enterprise[M].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1996.
[13] VITALIANO P.Cooperative enterprise: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 basis for analyzing a complex institu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3,65:1078-1083.
[14] COOK M L.The future of U.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 Neo-institutional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l995,77:1153-1159.
[15] 黄胜忠,林 坚,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3):65-73.
[16] 徐旭初,吴 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5):43-55.
[17] HENDRIKSE G W J,Veerman C P.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52(1):53-64.
[18] FULTON M.Cooperatives and member commitment [J].Finnish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1999,48(4):418-437.
[19] 张满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与产权结构:江苏205个样本[J].改革,2011(12):85-92.
[5] 吴 彬,徐旭初.合作社治理结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3(10):79-88.
[6] 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6(1):60-66.
[7] 吴 彬,徐旭初.合作社的状态特性对治理结构类型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省80县2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07-119.
[8] 王立平,张 娜,黄志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绩效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2008(3):124-126.
[9] 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农村经营理,2008(10):31-35.
[10]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及其验证[J].农业技术经济,2009(4):11-19.
[11] 范远江,杨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范式解析[J].经济纵横,2011(10):58-61.
[12] HANSMANN H.The Ownership of Enterprise[M].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1996.
[13] VITALIANO P.Cooperative enterprise: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 basis for analyzing a complex institu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3,65:1078-1083.
[14] COOK M L.The future of U.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 Neo-institutional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l995,77:1153-1159.
[15] 黄胜忠,林 坚,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3):65-73.
[16] 徐旭初,吴 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5):43-55.
[17] HENDRIKSE G W J,Veerman C P.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52(1):53-64.
[18] FULTON M.Cooperatives and member commitment [J].Finnish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1999,48(4):418-437.
[19] 张满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4] 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与产权结构:江苏205个样本[J].改革,2011(12):85-92.
[5] 吴 彬,徐旭初.合作社治理结构: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学家,2013(10):79-88.
[6] 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的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6(1):60-66.
[7] 吴 彬,徐旭初.合作社的状态特性对治理结构类型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省80县2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3(1):107-119.
[8] 王立平,张 娜,黄志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绩效评价研究[J].农村经济,2008(3):124-126.
[9] 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农村经营理,2008(10):31-35.
[10]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及其验证[J].农业技术经济,2009(4):11-19.
[11] 范远江,杨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范式解析[J].经济纵横,2011(10):58-61.
[12] HANSMANN H.The Ownership of Enterprise[M].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1996.
[13] VITALIANO P.Cooperative enterprise: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 basis for analyzing a complex institu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3,65:1078-1083.
[14] COOK M L.The future of U.S.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 Neo-institutional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l995,77:1153-1159.
[15] 黄胜忠,林 坚,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机制及其绩效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3):65-73.
[16] 徐旭初,吴 彬.治理机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省52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5):43-55.
[17] HENDRIKSE G W J,Veerman C P.Marketing cooperatives: An incomplete contracting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52(1):53-64.
[18] FULTON M.Cooperatives and member commitment [J].Finnish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1999,48(4):418-437.
[19] 张满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