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鲁晓夫“对干部不负责任”被赶下台

2014-08-28

当代贵州 2014年1期
关键词: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斯大林

黄苇町,本刊顾问,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经济学家及反腐专家,《求是》杂志研究员。曾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主要著作有《苏共亡党十年祭》、《中国的隐形经济》、《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

1964年4月17日是赫鲁晓夫的70岁寿辰。苏联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庆典,其规模和声势仅次于1949年庆祝斯大林的70岁寿辰。祝寿活动上,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书记来到赫鲁晓夫的寓所。勃列日涅夫宣读了由全体苏共领导人集体签名的贺信,向“最亲密的朋友和同志,表示特殊的敬意”。勃列日涅夫还代表党和政府,给赫鲁晓夫颁发了第四枚金星勋章,并亲吻了他三次,晚上还举行了大型招待会,赫鲁晓夫沉醉在一片欢乐幸福的气氛之中,丝毫没有觉察到在这种热情洋溢的背后,一场推翻他本人的密谋活动已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果然,到了10月14日,他就被那些在贺信上签名的人宣布“因健康状况恶化”而辞职。间隔还不到半年。

对于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苏斯洛夫等人在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 已通过秘密档案的公开而为外界所知。包括他作风粗暴,随意羞辱政治局和书记处成员,到处喋喋不休地训斥、指责和撤换干部;无视集体领导随心所欲地蛮干,说大话、随便宣布脱离实际的追赶目标;树立假典型和强迫命令等,还有他在联合国大会上不顾外交礼仪,脱下皮鞋敲桌子的丢人举动等,甚至没有处理好和中国同志的关系,导致分裂国际共运的论战,都被提到了。但这些与其说是“原因”不如说是“理由”。因为真正关键的原因,被以“对干部不负责任”这一条轻描淡写地带过了。

赫鲁晓夫1894年4月17日出生于苏联库尔斯克州一个工人家庭。他来自社会底层,对工农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有一种直觉,看问题、想事情都比较能够从工人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他改革的出发点简单而明确:应当使人民有更好的生活。他强调:“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教导不能单靠课堂、报纸和政治大会硬灌到人们的脑子里去;以苏维埃政权名义所进行的鼓动和宣传也应该在饭店和食堂里进行。如果我国人民最终接受我们的制度和拒绝资本主义,他们就必须能用自己的工资买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出来的优质商品。”

正是这种强烈的平民主义色彩,使赫鲁晓夫对于在人民群众生活还很困难的情况下,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享受很多脱离群众的特权,也是很反感的。他从来不像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那样,认为享受和扩大领导干部的特权是天经地义的,他上台后的一个大举动,就是向党的领导层的很多特殊待遇发起了主动进攻,包括取消了斯大林时期对高级领导干部发放的“大红包”,使有些人的年总收入一下子减少了一大半。他还取消了很多领导干部使用的免费别墅,把很多专车改为公务用车,明确禁止公车私用等。一共采取了十项有关的改革措施。尽管他的这些措施具有明显的零打碎敲性质,既触犯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 普通党员和老百姓还认为他做得不到位,使他“两头不讨好”。

造成赫鲁晓夫下台的主要原因,表面上是主观武断和心血来潮造成的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混乱。最根本的是他废除实际上存在领导职务终身制,重创了苏共各级领导干部包括他的追随者的私利。赫鲁晓夫提出的有关干部任职年限的规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有创建性的。官员的去职和轮换在现代社会早已司空见惯,但对于已把领导职务终身制奉为金科玉律的苏联,无异于一场不小的政治地震。

当然,对于赫鲁晓夫的这一改革也不能评价过高。他打破终身制、推动干部流动,一个重要动机是借机把主席团和加盟共和国中央反对自己的人赶下台,换上支持者。谁走谁留,并没有刚性的标准,主要取决于赫鲁晓夫的个人好恶。这同斯大林时代的个人专断、排除异己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做法更柔性一些罢了。而且,赫鲁晓夫又作了例外规定,为最高领导人长期连任留了后路,实际上也有保留自己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的意图。因此,他最终还是并没有脱出旧体制的窠臼。总的说来,赫鲁晓夫在党自身的改革方面,起点不高,立意不深,没有完整的理论作指导。靠这点东西,他是无法制服传统模式的巨大风车的,相反,他自己倒是成了被这架风车弄得遍体鳞伤的堂吉诃德。

参与政变阴谋的很多人是赫鲁晓夫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赫鲁晓夫继承了斯大林简单粗暴的作风,对他们长期以来颐指气使、态度简单粗暴。正是出于个人利害和争夺权力的需要,使他们也站到了赫鲁晓夫的对立面。结果不仅赫鲁晓夫的改革没有成功,反而激化了自己和领导层的矛盾,最终被班子内“群哄”赶下了台。(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列日涅夫赫鲁晓夫斯大林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赫鲁晓夫之孙:爷爷下台后一直在家哭
赫鲁晓夫访英“恶作剧”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两种不同的管理
斯大林坠马
“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指责
痴恋勃列日涅夫,一个女人孤独的爱情守望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