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足球何以“红火”
2014-08-28张国宁
文/张国宁(本刊记者)
志丹足球何以“红火”
文/张国宁(本刊记者)
志丹县两次被世界所关注,一次因为中国革命,一次则因为少年足球。
见到丁常保时,他正在打电话与人商谈电影剧本——关于志丹少年足球队。丁常保是志丹县足协主席,此次带领志丹17名孩子1名教练去德国参加了中德青少年友谊赛,最终虽0∶2踢输了,但志丹少年足球队在柏林得到了正在访欧的习近平的探望,媒体的瞩目狂热袭来。他的电话成为热线,除了各地媒体记者外,找他谈合作和询问如何加入球队的话题骤然增多。
一夜间少年足球让志丹“火”了
尽管与习近平、彭丽媛的交谈握手已过去近20天,可陕北黄土高原上这个不足15万人的小县依然津津乐道,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志丹足协网站迎来了浏览高峰,最高值达到了一天3000余次的点击量。4月1日,这支队伍在延安火车站又受到了异于常规的迎接:延安副市长带队,志丹县体育局、外事办以及县政府的人员随同。
此次“留洋”是德国大众公司支持的“彩虹桥工程”公益项目一部分。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介绍下,去年10月,该项目在延安选择了志丹县少年足球队。
志丹有“赤色之都”之称,高达33米的革命将领刘志丹雕像立在城南。在学生总数为1.8万多人的志丹县,有5000多名青少年在踢球,这一将近30%的比例无疑高于全国普及率。2008年开始,县足协开始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县小学生足球联赛。2010年起,联赛开始接纳中学生球队。“联赛参赛队伍稳定在22支以上。”丁常保说。
2012年6月起,县足协将足球普及至幼儿园。通过互联网的教程和接受中国足协的培训,县足协也渐渐地“上道儿”了,他们在幼儿园开展足球操和足球游戏,以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我们会设一个球门,幼儿踢进去奖励一块糖。”志丹科技局副局长、足协副主席李建勇说。
尽管是“县足协主席”或“副主席”,这些头衔却都是“兼职”。县足协的10名教练也均为兼职人员,这些人中有公务员,有采油工人等。10名教练中有7名刚考取了足协校园足球D级教练资格证,D级为从事足球训练的业余体校教练。
天空飘着雨,记者跟随丁常保来到保安镇沙道子完全小学,几个班的学生正在操场上体育课,所谓的“操场”就是一块没有跑道没有体育设施的水泥空地。在课间记者见到了赴德国训练比赛的几名足球少年,其中包括15岁的队长徐志雨,12岁的王毛毛,13岁的薛海洋,14岁的张剑、闫莉莉、冯文倩、金巧巧,他们稚嫩的脸上有着坚定自信的目光,年龄不大但都是球场“老将”。
队长徐志雨穿着从德国买的巴西队服就像个小大人,已经踢过全国大小比赛150多场的他,是球队里的大师兄,更是小队员的“偶像”教练。在与沃尔夫斯堡队的友谊赛中他被对方看中,认为他即使在沃尔夫斯堡U15队也能打上主力。现在徐志雨正在等待对方消息。
聊到这次德国训练之行,除了谈及习主席关心他们之余首先是对德国球员技术的赞叹。“街道上走几步就会看见一块草坪上有人在踢球。”金巧巧羡慕地说。“德国的草坪很柔软,摔倒了不疼。”年龄最小的王毛毛略带害羞说道。
“你的梦想是什么?”听到记者提问,孩子们不假思索给出了一致答案:“将来给志丹建一个有着天然草坪的球场。”不等记者接话,王毛毛一句“真的,建一个场地”让人震撼也令人感动。
恰巧,在《当代陕西》记者采访期间碰到一场球赛,由保安派出所对阵保安中学。平均1.4米身高的孩子,和身高1.8米的对方球员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但比赛过程却让人大跌眼镜,“小萝卜头”似的保安中学孩子们打得派出所的西北大汉没有还手之力,以5∶0大胜,他们在场上表现出的脚下技术、传切配合和攻防套路都像模像样。大比分的输赢,这是对志丹校园足球坚守11年的最好注解。
三草根球迷策动5000学生“踢热”足球
“连操场都没有,不过这已经比从前好多了。”丁常保边开着借来的面包车边无奈地说。
县足协的最初成立并非协会形式,而是2003年由3名干部成立的“足球俱乐部”。“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输得很惨,丁常保说我们也来搞个足球队,10年不行,那就100年,立志搞出个中国的皇马。”李建勇说。
丁常保当时是县科技局干部,李建勇是他的同事,而姚功辉则是县农业局干部。3名足球爱好者一合计,决定成立志丹县足球俱乐部。
俱乐部成立后着手组建球队,要在人口15万的志丹县找到二三十个爱踢球的人并不难,但如何提高足球训练水平和成绩成为一个大问题。俱乐部成立没几个月,3人带着孩子们首次走出志丹,到西安参加了省内比赛,结果以1∶8惨败。“我们3人都不知道说啥,很沮丧。”李建勇说。
“2003年,为了提高球技,我利用出差到西安丈八沟(足球训练基地)冒着酷暑和蚊子叮咬偷看训练,特别是守门员训练,我们没有守门员教练,这么多年都是在网上看教材,边摸索边记录,我们都是半路出家,不专业,只有学习技术才能提高。”兽医专业出身的姚功辉说,他兼任志丹足协副主席,1973年出生,现在还经常下基层给牲畜治病打针。
事情到了2007年出现转机。在中央台著名评论员、时任北京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的建议下,丁常保他们折腾了很久,才在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志丹县足协。
当年的插队经历令张路至今仍有一缕延安情怀。“我对延安是有感情的,丁常保对足球的热情也让我感动。”张路说。
志丹少年足球队(红衣)在参加中德青少年友谊赛。 丁常保/摄
志丹县在2009年11月被纳入“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次年,在张路的引荐下,志丹县成为中国足协“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这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个试点县之一。这意味着,从2011年开始,志丹足协每年可以从中国足协获得20余万元的拨款。
而在此前,志丹足协几乎无任何经费来源。资金主要来自足协的私人关系。“我当年跟姚功辉跑了好多地方,也遭了不少白眼。”丁常保说。
为了做通教育局的工作,姚功辉每天早8点就到局长办公室门前堵着。就这样蹲守两个月,才如愿以偿。教育局向志丹县各中小学下发了《关于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足球运动发展的通知》以及《志丹县中小学足球活动实施办法》等文件,志丹足协大力发展全县中小学校园足球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接下来的事情都水到渠成。2008年7月,志丹县小学生足球联赛开幕,当时只有8所学校的12支男女足球队参加,而到今天,志丹县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已经有四个组别共23支球队,此外还有9支球队参加的成人联赛、“县长杯”金杯赛以及“足协杯”市镇小学足球运动会等赛事,而多所学校也建立起了校内联赛。2009年,志丹县被正式纳入中国关工委、教育部和体育总局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计划”中,成为校园足球工作示范县。
足球改变老区人口素质
“志丹县有7所幼儿园、19所小学、4所中学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丁常保说,作为全国首个足球试点县,志丹县足球人口比例是国内最高的。
11年的坚持,丁常保相信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个“全国校园足球发展样板”的背后有怎样的辛酸和汗水。
2006年,开始招生时来了100多名学生,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三四十名学员后,烦恼很快也来了:盎然的兴趣之后,训练时却很少有人过来。“我们就给过来训练的孩子们发钱,一人两元,后来还发过米、面和水,最后还一人发一个足球。”
在成绩被视为考量教育质量最重要指标的环境中,丁常保和其他教练要随时上门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用得最广的一条说服理由为“你孩子不踢球就会去网吧打游戏”,此外,他们也会给家长讲道理:踢足球能强身健体,出去打比赛能增长见识,踢得好能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重点高中。
小球员冯文倩从四年级开始踢球,她认真地说,在德国不仅学到了足球,而且别人的素质很高。在我们志丹的水泥道上踢球也很快乐,疼也乐意。“最起码踢球可以释放自我,别的女同学都不敢迈出这一步,她们下课只有睡觉和聊天。”
“参加足球运动,对培养孩子们互帮意识和良好性格非常有益。”李建勇说,“守门员白金波就是例子,他原来性格腼腆、内向,但自参加球队以来,不但性格开朗了,还喜欢帮助他人。”
县教育局局长薛治银表示,学校开展足球运动,刚开始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当看到踢球并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提高了孩子身体素质和学习积极性时,家长们才放下心来。“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活动:2009年与西安中学签订输送特长生,2012年与中国人大附中签订10年输送协议——家长看到娃娃踢球的希望,逐渐转变态度。”
2010年,志丹足球队代表延安参加陕西省联赛,获得第三名,这是近20年最好成绩。“足球在最近三年的县《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一项工作专门提出,要知道科技局这样的大局也是一两句带过。”李建勇说。
从没有球队到全县每年举行各级足球比赛300多场,志丹足协通过联赛等活动不遗余力提高足球水平,听上去一年30来万元的预算不算少,但真正用起来也是捉襟见肘。志丹足协现有10名工作人员,大部分从来没有从足协领取过报酬,属于长期志愿兼职。
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苏红林介绍说,志丹足球有传统,女子足球队上世纪80年代在全省拿过两连冠,这批人后来都分配了工作。在教育局,记者看到刚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跟其他地方相比,青少年足球志丹搞得最好,现在已有三块草皮,县体育场可以无偿使用,志丹还是全国艺体教育先进县,第一个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县。”
“同时,加大对优秀球员的培养力度。向省队输送女队员4名、男队员2名,输送足球特长生陕师大附中2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名、广州恒大皇马足校14名。13名队员入选中国足协‘希望之星’和‘玫瑰之星’。”苏红林说。
“志丹足球”在张路看来,这种以普及而非拔尖为主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因为这成本并不高,也无需特殊的条件。“中国足球这么落后,根子在于没什么人踢球,3000人一起踢球,肯定有出类拔萃者。能否当国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足球改变志丹县的人口素质。”他说。
志丹少年足球队(红衣)在参加中德青少年友谊赛。 丁常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