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探讨

2014-08-27任明

关键词:会计专业应用型设置

任明

摘要:本文通过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入

手,确立了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并就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进行研究。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基本上沿用的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模式,还没有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特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模式,因此,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基本模型。首先本文论述了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上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为: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践课+选修课,最后,笔者从紧跟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会计课程中重复的内容、会计电算化技能课程中加强“EXCEL”训练、课程设置与社会的融合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课程设置实践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即所学专业与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应适应社会需要,然而从我国历史来看,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课程模式基本上沿用的是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模式,还没有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特有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与实际工作中的实际能力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从而使市场上出现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会计人才,会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拟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所关涉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期能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从笔者搜索的中国期刊网的有关论文来看,现阶段对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还无人问津,只有王宏在《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浅探》一文中提出四个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保证会计教育目标的实现;充分考虑知识经济对会计课程设置的影响;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掘教师、学生双方面的智力资源,进一步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①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上面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再加上以下两个原则。

1.1 满足“谁用、能用”的原则。“谁用”指的是所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应用型本科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和内部审计工作以及单位计划、供应、销售、劳动部门等业务部门从事核算、统计和计算机信息处理工作,同时在财政、金融、税务审计机关从事相关助理工作,而在这些工作中需要涉及到会计、税收、管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或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就需要给予相应的考虑。“能用”指的是一旦被用人单位录取就马上能适应工作岗位,很快进入角色。“据一份对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界目前对高校会计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一栏中,有90%的企业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其中40%的单位愿意公开向社会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而不愿意直接接受会计本科毕业生。这些企业中能容忍毕业生适应工作的最长时间为3个月的占40%,半年以内的占34%。”②这说明现在很少再有企业愿意花大力气在人力资源的长线培训上,他们往往希望员工能在进入企业之前就是熟手,这样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成本。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还需要采取暑期短训、学术讲座、课外活动等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培训,从而培养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1.2 先进性原则。由于会计受客观经济环境的制约、有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就有什么样的会计实践。并且客观的经济活动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会计实践的变化,会计实践的变化必然要求对会计教育进行相应的跟进,以培养出符合其需要的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须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而且能够解决社会和行业发展当前及今后的需求,能够为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在设置课程时要将代表当前社会会计发展最前沿、最尖端、最先进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准则传授给学生,所以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改变课程设置的内容。比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中小企事业单位都追求高效率,从而使会计实践中出现了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使用,进而不管是本科还是高职高专以及中专院校的会计专业以及与其相近的专业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

2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

基于以上原则,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为: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践课+选修课,其中公共必修课是各个专业所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形代数、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毛、邓、三”概论、体育、计算机基础、军事理论与军训、形式与政治教育、文献检索与应用等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英语读、写、听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和社会意识以及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及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判断分析的能力。

专业理论课包括基础会计、微观经济学、初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会英语、税务筹划等课程,专业理论课是属于专业形成必须具备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强调整体优化,具有原理性、理论性等特点。

专业技能课主要是会计电算化、出纳实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技能型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掌握和运用会计技术的能力。

专业实践课主要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实践周等课程,其中实践周的开设和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走到企业实际工作当中去实践,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最好是通过收集企业的实际原始资料,要求学生从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档案的保管的整个流程都仿真企业的会计流程进行训练。让学生一毕业就能有实力参与就业竞争中。设置专业实践的目的是帮助会计理论教学质量和专业技能课的提高,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选修课主要包括电子商务、证券投资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选修课一般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兴趣爱好而开设。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合理的智能结构的形成。

同时笔者认为随着一系列的财务丑闻的出现,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较为普遍。其中原因较多,但是各种形式的失真会计信息都是出自会计人员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该引起会计教育界的重视。在美国“从2002年起美国的会计师州委员会全国协会(NASBA)的教育委员会强调培养具备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③。并且,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相关会计教师对上海区域进行的一次关于现行会计本科教育发展内容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在会计人才应注重的素质和能力方面给本科教育的建议依次是:专业知识最为重要,占30%;职业道德排序第二”④,从而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仅次于专业知识,也说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将会计职业道德融合到财经法规课程当中,或者每学期举行会计职业道德讲座,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

3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3.1 要调整会计课程中重复的内容。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重复的内容较多,因此要调整会计课程重复的内容,比较常见的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中都有货币时间价值、存货管理、短期投资决策等内容。调整的方法是将货币时间价值和存货管理放在财务管理课程进行讲解,将短期投资决策等内容放在管理会计课程中进行讲解。

endprint

3.2 在会计电算化技能课程中加强“EXCEL”训练。 “EXCEL”不管在财务的工资计算中,还是在其他相关数据的统计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用,笔者曾经协助一家物业公司整理以前年度账,而在整理的过程当中笔者发现,笔者所作的工作基本上是对数据进行统计与筛选,这些其实都是EXCEL的操作,同时该公司的财务经理认为对于某些公司而言会计其实就是EXCEL的运用。虽然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但是这至少也是说明了EXCEL在会计中运用的重要性。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对EXCEL的操作,满足市场所需要的人才。而据笔者了解的多所高校会计专业中EXCEL的操作仅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涉及到,并且也没有加以重视。因此笔者认为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开设一门电子表格运用课程。

3.3 课程设置与社会的融合。美国著名的卡内基督学促进基金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大学与宗教团体的关系已成为历史陈迹;大学与国家的关系也正在产生急剧的变化;展望未来,将产生最激动人心的管理方法-高等教育与企业界的联系。⑤发达国家应用型院校甚至设有由诸如社会工商界人士与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全面负责课程的开发、审查和评估及其实施过程。⑥因此我们国家应用型会计本科要想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就应该仿效发达国家的做法即在课程设置上与社会近距离接触。应尽可能经常性吸收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尤其是校友(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并且从事会计工作或相关工作五年以上),协助制定和修改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而使会计教育和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另外在教材的建设上,由于市场上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许多应用型本科学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这些教材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内容。而且,教材的难度过深,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因此,笔者认为,设计一套适合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是当务之急,组织有教学经验、直接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师参与编写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

3.4 紧跟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新的教育模式,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也不是培养大量一线需要的一般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用型本科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是企业认为“非常需要”、“比较需要”或者“需要”的课程以及满足职业学校需要的人才的课程。

注释:

①王宏.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浅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0年第3期:39-40.

②胡世强.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月:27-28.

③陈文涛.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6月:60-65.

④应淑仪,张海霞.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年11月25日:92-96.

⑤杨克泉,吕立伟.应用型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09年第8期:119-121.

⑥汪禄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42-44.

参考文献:

[1]张宏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与实践——对安徽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

23(1).

[2]侯铁锋.新世纪会计本科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商业经济,2007(4).

[3]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7(6).

[4]高秀兰,李雅丽.地方高校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

endprint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应用型设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