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再管理

2014-08-27宋文锁

关键词:技术规范特种设备事故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再管理的角度探讨安全措施,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再管理

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没有安全,生产力就不能进步。安全,生死攸关;重任,责无旁贷。“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涵盖了安全经济、安全第一、安全设备管理等方面。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再管理是建立在固有管理模式、管理模型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意义上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管理行为本身是否符合经济规律、程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销售成本和收益。再管理一般是多级的,上下级之间可相互作用、制约、比照。其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防止虚假、推诿现象和被动亏损的发生。国家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其他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1 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点

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涉及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由于特种设备的结构、功能及使用场所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严重社会影响。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受高温、低温、高压、介质腐蚀、易燃易爆、有毒以及动载荷等的影响,使用条件恶劣;或在高处、高速下运行;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会发生超温、超压、超载、误操作或违章指挥操作等现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者进行压力试验时,受压部件如发生破坏,易发生各类爆炸事故,或因易燃易爆、有毒化学物质泄露而引起火灾、人员中毒等重大事故。承压类特种设备具有爆炸、燃烧、有毒介质泄漏等危险性。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由于承载人员、高空高速运行,一旦设备重要部件断裂、倒塌、倾覆或出现故障,极易发生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事故。机电类特种设备具有失稳、失效、倒塌等危险性。如2007年4月18日辽宁省铁岭市“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2人死亡。如2013年11月22日“11·22”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爆燃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2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种设备在数量上大量增长,特种设备使用更广泛。①企业对特种设备认识不清楚。众多小企业对需要监察管理的特种设备概念模糊,存在对设备属于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的特种设备认识不清楚,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认识不够。对于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或安全附件是否为合法制造的特种设备或安全附件可能没有认识,自然还会为特种设备去办理注册、登记管理、定期检验和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甚至是土制的非法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力量不足,属地政府、行业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尚未全面建立。特种设备数量多,而特种设备监督监察管理的人员少,人机矛盾大。安全管理,政出多门:安全生产监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消防部门等,又出现交叉重复管理而又不管理的盲区,各安全管理部门各管各的,少有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现象。甚至会存在一些安全执法检查机构形同虚置,执法检查人员走过场,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或敷衍了事。目前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对没有发现违法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或部门进行追究责任,存在安全监督人员不主动执法的行为,认为未发现违法,事不关己。③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企业多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淡化了安全经济观,忽略了安全投入成本,甚至置安全生产于不顾,安全投入产生经济效益一般不能立即见效,出了事故才能证明安全投入的重要性。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特种设备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法律上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再管理。有些企业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使用未登记办法的特种设备、超期未验的特种设备,甚至使用临界报废或报废的特种设备。未重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未主动申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未重视安全监督和定期检验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⑤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锅炉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最好最高,但其他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较差。⑦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⑧质监部门工作机制与市场条件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需要不完全契合。⑨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事务管理程度不够深、范围不够广。

3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再管理

近年来,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在降低,但安全的“再管理”工作除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外,还要有科学发展的安全预见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重大危险监控项目组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重大事故预防体系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管理、监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技术方法。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包括选型、购置、安装、运行、检验、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的整个过程。

①认真学习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技术规范。企业必须认真学习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技术规范,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做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支持和约束,对于保障特种设备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种设备的运行离不开人的参与,只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操作、运行、维护特种设备,就能够保障安全。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目前已制定并公布100多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2000多个特种设备相关超标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牢记,在安全技术规范方面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②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全面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领导责任,向行政正职负责。③增加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④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⑤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⑥特种设备风险识别与控制。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在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且适时进行演练。⑧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管理。⑨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⑩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属地政府、行业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尚未全面建立。■质监部门工作机制与市场条件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需要更加完全契合。■政府要大力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事务管理程度深、范围广。

4 结束语

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企业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宇迪.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研究[J].企业研究, 2011(20).

[2]孔建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探讨[D].南昌大学,2010.

[3]尹法勇,郭占梅.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现代商业, 2007(08).

作者简介:宋文锁(1965-),女,河北邯郸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特种设备检验。

endprint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再管理的角度探讨安全措施,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再管理

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没有安全,生产力就不能进步。安全,生死攸关;重任,责无旁贷。“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涵盖了安全经济、安全第一、安全设备管理等方面。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再管理是建立在固有管理模式、管理模型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意义上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管理行为本身是否符合经济规律、程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销售成本和收益。再管理一般是多级的,上下级之间可相互作用、制约、比照。其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防止虚假、推诿现象和被动亏损的发生。国家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其他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1 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点

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涉及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由于特种设备的结构、功能及使用场所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严重社会影响。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受高温、低温、高压、介质腐蚀、易燃易爆、有毒以及动载荷等的影响,使用条件恶劣;或在高处、高速下运行;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会发生超温、超压、超载、误操作或违章指挥操作等现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者进行压力试验时,受压部件如发生破坏,易发生各类爆炸事故,或因易燃易爆、有毒化学物质泄露而引起火灾、人员中毒等重大事故。承压类特种设备具有爆炸、燃烧、有毒介质泄漏等危险性。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由于承载人员、高空高速运行,一旦设备重要部件断裂、倒塌、倾覆或出现故障,极易发生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事故。机电类特种设备具有失稳、失效、倒塌等危险性。如2007年4月18日辽宁省铁岭市“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2人死亡。如2013年11月22日“11·22”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爆燃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2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种设备在数量上大量增长,特种设备使用更广泛。①企业对特种设备认识不清楚。众多小企业对需要监察管理的特种设备概念模糊,存在对设备属于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的特种设备认识不清楚,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认识不够。对于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或安全附件是否为合法制造的特种设备或安全附件可能没有认识,自然还会为特种设备去办理注册、登记管理、定期检验和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甚至是土制的非法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力量不足,属地政府、行业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尚未全面建立。特种设备数量多,而特种设备监督监察管理的人员少,人机矛盾大。安全管理,政出多门:安全生产监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消防部门等,又出现交叉重复管理而又不管理的盲区,各安全管理部门各管各的,少有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现象。甚至会存在一些安全执法检查机构形同虚置,执法检查人员走过场,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或敷衍了事。目前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对没有发现违法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或部门进行追究责任,存在安全监督人员不主动执法的行为,认为未发现违法,事不关己。③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企业多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淡化了安全经济观,忽略了安全投入成本,甚至置安全生产于不顾,安全投入产生经济效益一般不能立即见效,出了事故才能证明安全投入的重要性。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特种设备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法律上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再管理。有些企业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使用未登记办法的特种设备、超期未验的特种设备,甚至使用临界报废或报废的特种设备。未重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未主动申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未重视安全监督和定期检验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⑤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锅炉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最好最高,但其他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较差。⑦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⑧质监部门工作机制与市场条件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需要不完全契合。⑨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事务管理程度不够深、范围不够广。

3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再管理

近年来,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在降低,但安全的“再管理”工作除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外,还要有科学发展的安全预见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重大危险监控项目组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重大事故预防体系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管理、监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技术方法。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包括选型、购置、安装、运行、检验、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的整个过程。

①认真学习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技术规范。企业必须认真学习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技术规范,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做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支持和约束,对于保障特种设备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种设备的运行离不开人的参与,只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操作、运行、维护特种设备,就能够保障安全。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目前已制定并公布100多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2000多个特种设备相关超标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牢记,在安全技术规范方面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②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全面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领导责任,向行政正职负责。③增加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④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⑤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⑥特种设备风险识别与控制。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在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且适时进行演练。⑧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管理。⑨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⑩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属地政府、行业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尚未全面建立。■质监部门工作机制与市场条件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需要更加完全契合。■政府要大力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事务管理程度深、范围广。

4 结束语

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企业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宇迪.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研究[J].企业研究, 2011(20).

[2]孔建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探讨[D].南昌大学,2010.

[3]尹法勇,郭占梅.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现代商业, 2007(08).

作者简介:宋文锁(1965-),女,河北邯郸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特种设备检验。

endprint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再管理的角度探讨安全措施,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再管理

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没有安全,生产力就不能进步。安全,生死攸关;重任,责无旁贷。“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涵盖了安全经济、安全第一、安全设备管理等方面。安全管理的水平高低与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再管理是建立在固有管理模式、管理模型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意义上的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管理行为本身是否符合经济规律、程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销售成本和收益。再管理一般是多级的,上下级之间可相互作用、制约、比照。其最大好处是可以避免、防止虚假、推诿现象和被动亏损的发生。国家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适用《特种设备安全法》的其他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原则。

1 特种设备的使用特点

特种设备数量多,分布广,涉及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由于特种设备的结构、功能及使用场所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带来严重社会影响。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受高温、低温、高压、介质腐蚀、易燃易爆、有毒以及动载荷等的影响,使用条件恶劣;或在高处、高速下运行;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会发生超温、超压、超载、误操作或违章指挥操作等现象。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承压类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或者进行压力试验时,受压部件如发生破坏,易发生各类爆炸事故,或因易燃易爆、有毒化学物质泄露而引起火灾、人员中毒等重大事故。承压类特种设备具有爆炸、燃烧、有毒介质泄漏等危险性。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由于承载人员、高空高速运行,一旦设备重要部件断裂、倒塌、倾覆或出现故障,极易发生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事故。机电类特种设备具有失稳、失效、倒塌等危险性。如2007年4月18日辽宁省铁岭市“4·18”钢水包倾覆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2人死亡。如2013年11月22日“11·22”中石化青岛输油管爆燃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2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种设备在数量上大量增长,特种设备使用更广泛。①企业对特种设备认识不清楚。众多小企业对需要监察管理的特种设备概念模糊,存在对设备属于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监察的特种设备认识不清楚,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认识不够。对于新购买、新安装的设备或安全附件是否为合法制造的特种设备或安全附件可能没有认识,自然还会为特种设备去办理注册、登记管理、定期检验和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或者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甚至是土制的非法特种设备,为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②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力量不足,属地政府、行业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尚未全面建立。特种设备数量多,而特种设备监督监察管理的人员少,人机矛盾大。安全管理,政出多门:安全生产监察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消防部门等,又出现交叉重复管理而又不管理的盲区,各安全管理部门各管各的,少有联合执法、信息共享、齐抓共管的现象。甚至会存在一些安全执法检查机构形同虚置,执法检查人员走过场,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或敷衍了事。目前在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对没有发现违法使用特种设备的现象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或部门进行追究责任,存在安全监督人员不主动执法的行为,认为未发现违法,事不关己。③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强。企业多数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淡化了安全经济观,忽略了安全投入成本,甚至置安全生产于不顾,安全投入产生经济效益一般不能立即见效,出了事故才能证明安全投入的重要性。④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企业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企业特种设备的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法律上承担的主体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再管理。有些企业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使用未登记办法的特种设备、超期未验的特种设备,甚至使用临界报废或报废的特种设备。未重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未主动申报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未重视安全监督和定期检验提出的隐患整改意见。⑤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锅炉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最好最高,但其他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较差。⑦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及未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没有针对应急预案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如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不知如何处理。⑧质监部门工作机制与市场条件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需要不完全契合。⑨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事务管理程度不够深、范围不够广。

3 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再管理

近年来,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在降低,但安全的“再管理”工作除加大管理工作力度外,还要有科学发展的安全预见性。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重大危险监控项目组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重大事故预防体系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管理、监控,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技术方法。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包括选型、购置、安装、运行、检验、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更新的整个过程。

①认真学习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技术规范。企业必须认真学习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安全技术规范,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要做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特种设备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支持和约束,对于保障特种设备安全、预防事故发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种设备的运行离不开人的参与,只要严格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操作、运行、维护特种设备,就能够保障安全。为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目前已制定并公布100多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及2000多个特种设备相关超标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必须牢记,在安全技术规范方面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②认真落实《特种设备安全法》规定的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企业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本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全面责任;分管行政副职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督负领导责任,向行政正职负责。③增加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④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⑤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⑥特种设备风险识别与控制。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是一项事前控制,安全生产只有在事前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⑦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且适时进行演练。⑧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与运行管理。⑨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⑩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属地政府、行业部门齐抓共管格局尚未全面建立。■质监部门工作机制与市场条件下的特种设备安全和节能工作需要更加完全契合。■政府要大力扶持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特种设备安全事务管理程度深、范围广。

4 结束语

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好企业的特种设备的安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宇迪.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评价研究[J].企业研究, 2011(20).

[2]孔建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探讨[D].南昌大学,2010.

[3]尹法勇,郭占梅.浅谈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现代商业, 2007(08).

作者简介:宋文锁(1965-),女,河北邯郸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特种设备检验。

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规范特种设备事故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学中文
《苏区研究》技术规范
小恍惚 大事故
西部特种设备网
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认证综述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天津:批准发布小麦良种繁育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