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逸神清 自然高古
2014-08-27李国良
李国良
对于书法,各位书家有不同的体会和解读。近日与著名书法家刘海生先生谈及书法的辩证法理念,让人颇感新意。
祖国:对大多数书家而言,读临碑帖是一个不可跨越的过程。而谈到体会时,回答的多是程式化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海生:学习书法的过程是辩证认识书法的过程。因此,书法就是辩证法。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方法问题,即要紧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去写。比如临帖,一是需要照猫画虎,但又不可极端。应用心去琢磨潜在的东西,就像下棋一样,要看三步,起码也要看两步,这样才能抛开现象看到字的精神和意境。二是要学古人用笔,这是方法论。方法也是辩证的。用笔如同行走,知道什么是齐步、正步、跑步,才能用各自的标准衡量走的好坏,迁就或越位就会不伦不类。实际上,如何用笔还是一个严肃性的问题。三是架构。架构是在模仿像的基础上的变化。我觉得,不论是碑还是帖,临写两三遍以后就应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改造它,而不是依赖它。必须拆散古人的架构,赋予新的元素,在像与非像之间奠定“我”的书风,即一定意义上的“脱胎换骨”。陈迹如何突破?古人有“虽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如果依赖传统,很难抵达书法的顶峰,这就是所谓的似乎已脱胎,但很难换骨。
祖国:有书家形容碑与帖是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书体,很难融合。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海生:从古人看今人,清代的康有为、赵之谦等大师是提倡碑学的,并以碑学的思想影响着书坛数年,但他们的贡献也仅仅是把碑和帖的结合上升到行书,略掺点写意。假如我们把融合的基点放在破难上,即以联系的观点、扬弃的理念和破后再立的胆魄来优化组合众多元素,就完全可以突破一个个人为限定的禁区,生成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比如碑与简的结合就能达到稳健中有灵动的感觉。常言道,熟能生巧,只有研究它才能驾驭它,结果如古人所言:“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我觉得,当碑帖孤立时犹如孤男寡女,性格迥异。一旦融合就会成为家庭,这种递进关系是联系的、发展的。因此说,融合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艺术问题,关键是度的把握。当下,之所以泥沙俱下,一个客观原因是融合度的差异。如果把赵之谦的游,康有为的涩,徐渭的狂,傅山的率,张芝的静等熔为一炉,占有元素多的人就能融合精华,成为精品,否则,就会融合糟粕,成为垃圾。从这一点来讲,书家也不局限于一家,必须兼收并蓄,广议博考,以使自成一家。
祖国:书风是一个书家的品牌,应该怎样尽快地形成自己的风格?
刘海生:当下,书法的速成已司空见惯,书风也各有表白。我认为,书风是书家修养的沉淀,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品牌效应的高低,取决于过程的灵活或呆板。总的来说,成就书法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遵循传统,一种是扬弃传统。遵循传统者虽学严谨,但由于墨守成规,往往很难跨越古人。扬弃则不然。因为扬弃的过程是辩证的过程,是学习和思考的统一。古人云:“北碑南帖莫偏标,拙媚相生品自超。一语尔曹须谨记,书如成俗虎成猫。”以我30多年的书法实践,临写碑帖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只有集大成者才能成大器。比如北碑粗狂,南帖细腻,汉、楚简的率意,狂草的洒脱,章草的简便,篆书的婉通,等等,都应认真去体会、感受一下,这是一个大门槛,如果要迈出这个门槛,就必须躬亲实践。只有经过诸多方面的历练,才能集大成,达到研之有样、弛之有度、行之有度、张之有衡、变之有法、狂之有道。才能自由地出入虎穴,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并在不断变化中延续作品的生命力。
祖国:简洁是艺术的生命。作为书家,在线条的运用上应如何把握?
刘海生:书法成功的要则在于线条的张力运用和传神变化。欣赏在于要素的配置删繁就简,意中有象,能得道悟。看似一根寻常的线条,都富含生命。要真正掌握它,非一日之功,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用心体会和驾驭。比如美感、动感、骨感、肉感、质感,等等。美因线条而增色,非美则线条不力。就线条而言,它是一个通用概念,如古人曰:“要把艺术的新看成‘天下之同情。”但用于书法,它是多元的,线条的实与虚、刚与柔、匀与枯、曲与折,都是辩证的关系,要付诸实践,任何随意和错位,都会降低艺术的表现力和质感。笔力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轻重滞缓,长短曲折,浓淡干涩,什么时候需要崩云效果,什么时候需要飞白效果,都要靠意念和感觉去把握和匹配。有些作品之所以不能成为力作、佳作,就在于线条表现的度控不够,不是水到渠成,而是人为做作,形有余而神不足。原因之一就是对线条的理解和驾驭不够游刃有余,必须在笔笔到位的前提下熟中生巧,既含道映物,澄怀味象,又神气悠然,韵味清远。
祖国:经纬分明是书法评判之道,您是如何理解的?
刘海生:经纬之道,重在把握。一个汉字,如同舞者,书者不仅要顾及外表整体之美和每一个节点的个性张扬,还要顾及其中精气神的搭配,使血、肉、精、骨动静有端,以至于骨力健壮,形式优美,神采奕奕,韵味无穷。学习书法,必须脚踏实地,香象渡河,不可蜻蜓点水。不仅要临立变创同步,还要不断给自己设计障碍,这样,才能游刃驾驭,在攀登中实现新跨越。学习书法,要具有洞察力,抽丝剥茧,掌握本质的东西;要具有创造力,在勤于思考,努力实践中积累能量,成就新生事物。要有综合改造力,即敢于打破旧框框的约束,在感悟和顿悟中推陈出新,丰富书法艺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