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档案史料》2014年第2辑内容提要
2014-08-27
2014年《北京档案史料》第2辑主要刊布了五组史料。
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工务局施政报告史料一组/梅佳选编
内容提要:1933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训令各省市地方政府,依照中央统计处制订的施政报告格式、实例、项目,按月报送各主管范围内的主要施政成绩。12月,北平市政府训令市府各局处遵行。据此,北平市工务局逐月报送了该局1933年11月至1935年6月的施政成绩报告,共计20个月,是北京市档案馆馆藏北平市各局处施政报告数量最多、内容最系统完整的一部分。因工务局掌理全市工务事务并管理河道船政、广告、路灯等事宜,其形成的施政成绩报告,对于研究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政建设与发展及城市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鉴于这部分档案内容多、篇幅大,计划分两次刊发。此次刊发北平市工务局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的施政成绩报告及相关档案。
中华戏校改编、新编剧本史料/王海燕选编
内容提要:中华戏校创立于1930年,隶属于国民政府利用外国退回的“庚子赔款”所办的中国戏曲音乐院南京分院。该校初名“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简称“中华戏校”,后正式定名为“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为专门培养京剧演员的新型学校,1940年停办。该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区别于旧式的“科班”,采用新式学校的管理方式,注重文化课的学习,倡导文明生活的新风尚,在十年办学中先后培养出“德、和、金、玉、永”五科学生,共两百余名,其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著名的京剧艺术家。该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实习演出的同时,还致力于京剧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也创编了一些新剧目,其中渗透了鲜明的改良思想。本组史料即反映了当时戏曲学校向社会局呈报改编、新编剧本及社会局戏曲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情况。
20世纪30年代北平市筹设屠宰场史料/孙刚选编
内容提要:对牲畜进行集中屠宰,实行检验检疫,是近代公共卫生观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卫生行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北平市政当局自1934年起方有设置屠宰场之议,1936年北平市卫生局再次提议筹设屠宰场,拟订筹设屠宰场原则和计划纲要,呈送市政府核准,并组织公安、财政、社会、卫生四局的联席会议,召集猪、牛、羊三行代表进行会商,但因商家意见不一,依旧未有定议。北平沦陷后,由北平市警察局负责组织成立牲畜管理处,制定规章,设立屠宰场,统一管理北平市猪、牛、羊的检疫和屠宰事宜。本组史料主要包括北平市卫生局拟订的筹设屠宰场原则、筹设屠宰场计划纲要,以及由卫生局主持召开的相关会议的会议记录,猪、牛、羊三行的具体意见等。
1950年北京市业余教育工作史料/王永芬选编
内容提要:1949年11月20日,北京市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办业余补习学校的决议》,决定创办正规的业余学校,颁发与正规学校同等效力的证书,并成立了业余教育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1950年2月,北京市文教局颁发《正规成人学校暂行实施办法(草案)》,规定了正规成人学校目的、入学资格、领导关系和学制。7月13日,北京市业余教育委员会作出《关于调整学制的决定》,将业余学校三年九期改为三年六期制。此组史料反映1950年北京市进行职工业余教育工作的情况。
1956年北京市工资改革工作史料/鹿璐选编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自己的工资制度,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工资的增长水平在年度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平均主义严重和职工平均工资提高的速度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相适应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工资制度在1952年、1956年、1985年和1993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的较大改革。此次刊发的即为1956年北京市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开展全市工资改革工作的相关档案。
本辑丛书还汇集了4篇专业论文和资料性文章:
杨颂宇译,庄志龄、蒋狄青审校的《雒魏林关于北京医院工作情况给英国伦敦会的报告(1861-1863)》、吴文涛的《北京历史上的重要水利工程及水系改造》、王世儒的《李大钊与<每周评论>的编辑与出版发行——试解一封未刊的李大钊佚札》、唐润的《明月曾呼白玉盘,多情更照玉阑干——张大千在颐和园的日子里》。